第22章 黑手

  方鼎出身普通,农家子,如果没有发生家乡的地主老财强抢其妹这件事,方鼎会跟他那个老实巴交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可世事就是这样无常,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方鼎失手杀人,逃门在外,被官府追得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影响他一生命运的师父,从此走上了造反这条不归路。

  界定一个教派是否合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这个教派的教义是否与朝廷的律法相冲突。人,是需要一些信仰的,但如果因为自身的信仰而去伤害他人,这种信仰就不是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东西。

  无论哪一种教派,都应该是依附朝廷的存在。而方鼎的师父,摩尼教的教主却一心想要在大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属于摩尼教自己的国家,这种想法自然不可能得到大周的允许。当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冲突的爆发也就在所难免。

  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摩尼教教众抛头颅,洒热血,在大周的江南一带活动频繁,摩尼教教主更是战死沙场。不过也正是因为摩尼教教主的身死,方鼎才算是出人头地,执掌了摩尼教的大权。

  早在摩尼教第一次公开与大周对抗惨遭镇压后开始,方鼎就意识到与大周分庭抗礼的不现实。如今的大周虽然腐朽,但却远远不是摩尼教独力就可推翻。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周虽然官场黑暗,但手下却依然拥有数支强军。尤其是在经历过摩尼教作乱以后,凤鸣军更是被安排在了杭州城外,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江南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压力下,方鼎将摩尼教化整为零,散落入民间,一面暗中散播教义,收纳教众,一面积蓄私军,试图再起。

  练兵是需要钱的,而且还是很大一笔钱,用无底洞来形容也不为过。如今的摩尼教已经被大周官方定义为了邪教,自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找富人化缘。为了解决日益匮乏的资金问题,以方鼎为首的一伙人盯上了江南运往建康的那笔税银。

  方鼎知道对朝廷税银下手很危险,可就如那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样,摩尼教想要练兵,那就必须有钱,就必须对那笔税银下手。为了行动能够成功,方鼎这次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不仅带上了被视为自己左膀右臂的范桶,刘一命,更是连自己的妹妹方晴也没有落下。

  八百摩尼教兵悍勇,再加上运银队伍中的内应事先准备充足,负责运银的禁军几乎没有做出多少抵抗就被尽数杀死。只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开始就变得有些不顺,还没等方鼎指挥手下将到手的五十万两税银运走,大周官府的应对已经开始。

  为了不暴露目标,方鼎不得不接受了军师刘一命的建议,将五十万两税银尽数沉到了距离事发地点不远的大湖之中,只等风声过后,再带人来打捞。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方鼎想得挺好,可在得知凤鸣军开始对大湖展开搜索以后,方鼎关心则乱,急忙将自己的左膀右臂找来商议对策。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对想要做大事的方鼎来说,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那是绝对不肯轻言放弃的。可事实就是这样无奈,就像盗墓贼与考古队的区别,二者干的都是偷坟掘墓的勾当,但前者只能暗中进行,紧怕被人知晓,而后者不光明火执仗,背后还有官方的支持。现在的方鼎一伙就好比是前者,而正带着人搜索税银具体下落的的李墨一伙人就是后者。

  方鼎不甘心,可让他带人去灭了那伙打算从自己嘴里夺食的人,方鼎又不想要因小失大,引起江南官府的注意。所以对于范桶说要带人再去杀一遭的提议,方鼎直接选择了无视,只是用目光希冀的望着自己的军师刘一命。

  刘一命顿时感觉身上压力倍增。刘一命是个读书人,确切的说是个运气很差的读书人,他也参加过大周的科举,可惜结果却是屡试不中,而刘一命这人又有点爱钻牛角尖,明明是自己考不中,却偏偏把责任归咎到大周考场黑暗上。在又一次名落孙山以后,刘一命心里一发狠,干脆就投靠了被他认为是明主的方鼎。

  民谚有云,树挪死,人挪活,在刘一命投身造反大业以后,他就如同一夜之间开了窍一般,尽心尽力为方鼎出谋划策,还别说,在刘一命的谋划下,原本已经散入民间如同一盘散沙的摩尼教逐渐积蓄力量,暗中已经控制了在江南一带的几座小县城。

  眼下唯一困扰刘一命的问题就是两个字,缺钱。积蓄粮草军械,招兵买马,收买官吏……但凡是造反需要做的准备,没有一样是离得了金钱支持的。而刘一命对赚钱一道偏偏是通了六窍,让他花钱行,可让他赚钱,那就是一窍不通了。

  不过虽然没有赚钱的本事,但抢钱的本事刘一命还是有的。这次伏击禁军的计划就是刘一命一手安排,结果很成功,就是后续出了一点小问题。直到现在眼看着到嘴的肥肉又有可能长翅膀飞了,不光方鼎着急,刘一命的心里也是心急如焚,但军师就是军师,刘一命知道眼下自己绝对不可能表现出丝毫的慌乱,这直接关系到自己日后在明主方鼎面前说话的份量轻重。

  稍微沉思了片刻,刘一命安慰方鼎道:“教主不必惊慌,此事尚有转机。”

  “一命,计将安出?”方鼎就如抓到了救命的稻草,急忙问道。

  “眼线回报太过笼统,还须仔细打探一番后再做计较。”

  “嘁~说得好听,合着你眼下也没招。”一旁的范桶闻言冷笑了一声。虽说都是方鼎所倚重的重要亲信,可范桶与刘一命私底下的关系却并不怎么好。范桶瞧不起刘一命这个穷酸,而刘一命也鄙视范桶的粗鄙,两个人虽然还不至于水火不容,但只要有机会,二人都不会放过对对方冷嘲热讽的机会。

  只是这回刘一命可能真是急了,既然没有反击范桶的冷嘲,只是皱眉苦思对策。而方鼎也制止了范桶乘胜追击的行动,满怀希望的看着刘一命。

  就如刘一命安慰方鼎所言,受命监视藏银地点的眼线回报很是笼统,只说有官军眼下正在组织人手在大湖之上展开搜索,至于其他事情,此时方鼎等人尚被蒙在鼓里。刘一命在详细询问过报信的眼线以后,向方鼎请命由自己亲自前往大湖附近打探消息。

  方鼎一开始是关心则乱,乍一听到有官军在搜湖,顿时乱了阵脚,可到了这时候,方鼎也回过了神来,知道事情还未发展到最糟糕的时候。

  刘一命拒绝了方鼎派人跟随的好意,独自一人打扮成一个算命先生的模样,慢悠悠的来到了大湖的湖边。

  大湖的名字就叫大湖,因为大,所以叫大湖。原本大周朝廷也给大湖改过名称,只是这大湖历史悠久,常年生活在这附近的人已经习惯了称呼家门口的这个湖叫大湖,到最后改名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等到扮做算命先生的刘一命来到大湖湖边的时候,发现在湖面上搜索的人除了官军,更有附近精通水性的渔家也在帮忙。刘一命原本以为那些来帮忙的渔夫是不得不前来,但在认出那些官军的身份以后,刘一命的心里不有哀叹一声自己的运气不济。

  如果是别的官军,刘一命相信当地百姓还不会那么热情,可偏偏是凤鸣军。凤鸣军常驻江南,主要任务就是监视江南,防止再出现类似摩尼教聚众作乱的事情发生。在驻扎期间,因为摩尼教已经隐入民间,为了保持战力,凤鸣军便将目标对准了盘踞在江南各地的强人。强人少了,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一些,至少出门在外时不必担心随时可能小命不保。

  百姓都是很务实的,凤鸣军清缴强人,在百姓的眼里凤鸣军就是自家的子弟兵。而也正是因为凤鸣军的存在,当税银遭到强人袭击以后,大周朝廷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不简单,这才答应了将此事交由凤鸣军处理的提议。毕竟凤鸣军在江南的这段时间里规模大一些的强人早已销声匿迹,这忽然出现了一伙有胆子袭击一千禁军的强人,由不得人不紧张。

  在认出凤鸣军的身份的那一刻,刘一命对保住那笔税银的希望就又少了一分,可刘一命还是有点不甘心。他并没有着急离开,想要弄清楚究竟是谁坏了自己的大事。将五十万两税银藏在大湖之中这事在刘一命眼里是万无一失的,可偏偏就叫人坏了自己的好事,刘一命又怎么可能甘心。

  并没有花费多少工夫,刘一命就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李墨这个名字也被刘一命记在了脑子里。

  “好好的韩家管事不干,跑到凤鸣军里凑什么热闹?”刘一命一面心里腹诽着那个叫李墨的不务正业,一面还想要找机会认识认识那个坏了自己大事的李墨。想要见到李墨并不难,李墨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只不过刘一命也不可能直接登门拜访,只能留在大湖边等待机会。

  而刘一命也没有等很久,机会就出现了。虽说李墨的想法已经得到了凤鸣军的支持,可眼下毕竟还没有找到税银的具体下落,李墨此时也只能随着伏婉一起每天等在湖边等待消息。

  等待是叫人备受煎熬的,百无聊赖的李墨看到了坐在湖边假装钓鱼的刘一命。压根就不需要刘一命想法认识李墨,李墨这个人已经主动凑了过来。

  “嘿,算命的,你算命准不准?”李墨笑嘻嘻的问刘一命道。

  刘一命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嬉皮笑脸的年轻人就是李墨,闻言心里不由一怒,不过随即反应过来自己此时的身份,连忙轻咳一声,故作高深的答道:“信则准,不信则不准。”

  “哦,那你能不能帮我算算?”

  “这位……公子想算什么?前程?姻缘?”

  “那有什么好算的,你就帮我算算……唔……算什么呢?”李墨摸了摸下巴,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想要叫眼前这算命先生算的东西。首先,前世见多了那些欺世盗名之辈的李墨并不相信所谓的铁口直断,其次李墨觉得无论是个人的前程还是姻缘,都应该是跟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与什么所谓的命运压根就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之所以会想要让眼前的算命先生帮自己算命,唯一的原因就是李墨闲着了,蛋疼,没事找事。

  刘一命终究不是一个靠算命混饭吃的人,他只是装成一个算命的,骨子里还是一个读书人。他也已经看出眼前这人是在没事找事,脸色顿时一沉,也不再理睬李墨,转而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钓竿。

  只是李墨此时却没有就此离去,依然赖在刘一命的身边舔着脸说道:“喂,算命的,你不是铁口直断嘛,那就算算我现在想要让你帮我算什么好了。”

  刘一命:“……”

  要不是不愿意引起附近凤鸣军的注意,刘一命真想把眼前这个讨厌的家伙扔进大湖里让这家伙的头脑清醒清醒,可偏偏刘一命不能这么干。为了避免一时冲动惹出麻烦,刘一命收拾渔具准备暂避一时。

  “惹不起你,老子躲得起,等日后再找机会跟你算算总账。”刘一命一边心里发着狠,一边抓紧时间收拾。而李墨在看到算命先生准备离开以后,顿时也感到很是无趣,撇了撇嘴就打算离开。

  “李墨,李墨……”伏婉一脸惊喜的冲着李墨喊道。一见伏婉满脸喜色,李墨立刻知道这是有好消息了,当即不再理会正准备离开的刘一命,迎上前去问道:“找到银子的下落了?”

  “嗯,找到了。李墨,现在银子找到了,接下来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伏婉在兴奋之余,又有些怀疑的看着李墨说道。

  “放心,这点小事还难不倒我。”李墨自信的答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