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交际能力

  “我说,哥们,你这样办事可就不对了。”

  宋东辉搓着手,笑眯眯的,往前走一步,面对着那个酒店主管说道。同时头也不回地对身后的宋东成摆了下手,示意这事由他出马解决,你该忙就忙你的去。

  宋东成笑了笑,既然大哥愿意出面办事,那自己可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更何况他相信大哥的能力,对方无论办什么事,都会办的漂漂亮亮的,根本不需要自己过多操心。于是便转身离去,忙活自己的事了。他今天可是主角,由他操心的还多着呢。

  张洋也没什么事可干,就留在了这里,想看看大舅是如何处理好这件事的。

  没错,他也相信大舅宋东辉的能力。别看大舅现在剃着光头,年轻时候也是一个帅小伙,不过什么东西都熬不过岁月的流逝,人更是这样,已经四十五六的大舅现在就是想长头发,也是不可能的了。大舅为人总是笑呵呵的,再加上长着个面善的脸,所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容易接触,但你若因此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男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说张洋的小舅和大舅都能算是外场人的话,那么大舅宋东辉就是外场人中的外场人了。他这个人闲不住,只要一有功夫儿,就开着他那有些落伍的桑塔纳到处跑,不是替别人去办事,就是应邀去朋友家喝酒,名义上是去喝酒,实质上就是去蹭饭,再说的俗一点儿就是白吃白喝……可这饭还真有人上赶着让他蹭,每次张洋见到大舅的时候,对方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从其面部表情以及谈话的内容来看,大多数都是家里摆了一桌酒菜,要请他过去吃饭,想推脱都不能,必须非要他到场。所以说呢,相比于一般的人,大舅是个大忙人,一天的时间经常排的满满的,有时候一天都能喝四五顿酒,走了这家去那家,没办法,谁让人家朋友太多、人缘太好呢?

  话又说回来,他这么多的朋友是哪来的呢……当然是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结交下来的。张洋曾听姥爷说过,大舅小时候察言观色的本领就特别强,别人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大舅就能从中领会到对方的用意,然后不等人家开口,他就主动帮人家把事做了,惹得很多人都对他赞赏有加。举一个例子来说,大舅上学时学习成绩就一直是班上的倒数几名,甚至还常常逃课不去学校,可每当开家长会的时候,学校的那些老师就没一个不夸大舅的,说这小子有前途,还特地避重就轻,不在家长面前谈论大舅的成绩,搞得那时的姥爷一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自己的儿子学习不错呢。

  在家乡这一片,大舅可以真的算是朋友满天下,他交友甚广,人脉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科技公司的大老板,到平凡的庄稼汉,从金融行业的白领,再到交警大队的队长……但有一点,大舅对待任何人都是友好的态度,哪怕是一个一分钱都没有的穷光蛋,他也一视同仁,最起码表面上不会有丝毫的看不起。这也是他许多人愿意将他当作朋友的原因之一。

  而大舅真正可以交下这许多朋友的主要原因还是靠着他良好的性格与非凡的交际能力。有的人说,身处的环境不同,身边所能结交的朋友也就不同。其实不然,是否拥有一个好的人脉,全在于这个人的自身,与其它方面干系不大。大舅没学历,出身平凡,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农民,虽然说算是地主级别的农民,有这好几百亩田地,但在有些人眼中,还是一文不值的……可能有很多人会奇怪了,一个农民,怎么会认识这么多的人,而且当中有钱、有权的人还不少呢?这自然是靠着大舅的本事。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学来的,比如知识、技术,但还有些事,是穷极一生也难以掌握的,交际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张洋的大舅宋东辉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你让张洋去效仿他的大舅,那是下辈子都不可能的……因为在张洋心中,大舅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样说吧,大舅出一次门,随便去办点什么事,回来后通讯录上肯定又会多了好几个人的名字……是的,的确是这样,他的手机张洋曾翻看过,那通讯录上的人名,可真海了去了,肉眼估计,密密麻麻、那一大长列最起码得有上千。张洋跟着大舅出过门,就是在一个豆浆店吃两根油条、喝碗豆浆,大舅都能和这家的店主搭上话,拉起了家长里短,最后相谈甚欢,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

  没错,大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交际能力非常强,同时也热衷于交朋好友。但是,这毕竟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就算你的交际能力再强,如果不能帮到别人,别人没有丝毫指望上你的地方,那么热情只能慢慢冷却,最后完全变成了冷漠,更不会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多的人打电话来请大舅吃饭、将他奉为上宾了。

  可究竟大舅哪点能帮得到他的朋友们呢?按理说他毕竟文化不高,只是一个种地的,有什么能耐可以帮到别人呢?原因还是出在大舅的交际能力上,由于他认识的人多,朋友遍及社会的各个行业,懂技术的、有知识的、放贷款的、办签证的、开饭店的、搞建筑的……所以他的朋友一有点啥事,就总喜欢找他帮忙,比如今天某某位白领女士家的下水管道坏了,就会打电话给大舅,让他找人来修,大舅就会撂下电话后又拨起另一通电话,给他那个会这方面技术的朋友打电话……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倒不是说有些事人家办不了,而是因为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太大,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喜欢亲力亲为,俗话话说得好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操一份心,就多一份的清闲自在。请大舅出马帮忙,快捷方便又省事!而大舅也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愿意去帮助别人。呃,不也能说是热心,用热爱一词才比较恰当。他这个人就是喜欢到处跑,去帮别人办事的同时,也能结交更多的人,这算是他的爱好了。

  不得不说,大舅这个人待朋友还真算是真诚,给人办事再麻烦、再操心从不要报酬也就罢了,并且面子总是能给对方足足的,不会让人家不好意思。但事实上,大舅还真从没吃过什么亏,他这个人甚至比小舅都精明,虽然明面上办事不要报酬,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此待人,人家自己也会感到过意不去不是?这不,天天有人请吃饭就不多提了,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家就人流不断,大包小裹送礼****的不计其数,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某个局长的家呢……他家的那些东西,什么洗衣机啊、电视啊、冰箱啊、油烟机啊、高压锅啊、热水器啊等等都是别人送的,没有钱的,让出个力也痛快,一般是有点啥事随叫随到。你看,这不给人办事的利息都收回来了么?

  至于那些离沾光不干、小气吝啬的人,大舅看的很准,那样的人他从来不会去结交。

  可以说,大舅这种‘全能人’在社会上是非常受欢迎的。就拿张洋自己来说,都借了这个舅舅不小的光。远了不说说近的,张洋休学那一年半间,几乎大部分工作都是大舅托人找的,有些还真的挺不错,活不累钱给的还不少,只是那时的张洋做事没长性,干几天就烦了,然后连辞职都懒得报告,直接偷偷地溜走,没少让他的舅舅丢脸。要不是因为宋东辉的关系,张洋可能在某些工作上一分钱都拿不到。对于这点,张洋也觉得很对不起大舅,枉费了对方的一番苦心。可是,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无法改变,张洋只能希望,那个不争气的自己在今后的时光里不再出现。

  很多时候,张洋都觉得自己这个舅舅的才能得不到最大化的体现,按他这交际的本事,如果是生在一个好的家庭里,有能力供他去读书,让他去认识到更大的世界,不说日后做到国家的外交官那个级别的,起码也能在社会上小有作为。为此,张洋能感到的除了惋惜之外还是惋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