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南方会战(上)

  最快投入战场的部队是第一集团军群,所部暂时编进去的第一装甲师2000多台坦克正在向徐州前线快速前进,日行千里,北洋六镇的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第五镇就部署在徐州。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还是先看看徐州的简介好了。

  徐州,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华东重要门户城市,江苏省目前第一大城市,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华东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医疗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中心。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宿州,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作为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称为“千年帝都”、“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如此重要的战略防卫城市,故此袁世凯逃离北京后就来到了徐州,并指挥其北洋派系军队进行抵抗。

  北洋军阀的北洋六镇可是起家的资本,从1840至1894年,清朝共与英、法、日进行过四次战争,四战皆败。这五十多年里,清军在武器方面,一直都在进步,但与外军的战斗力相比,却远不在一个等级上。要捍卫国土,抵御强敌,必须进行军制改革,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最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是袁世凯,最先着手训练新式陆军的也是袁世凯。从在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到任职山东巡抚时期扩编武卫右军,再到任职直隶总督时期编练北洋六镇,袁世凯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军制改革的使命,可以说,他是中国新式陆军的缔造者。

  在袁世凯训练新军之前,帝国的陆军几乎是一盘散沙。

  俄驻华外交官马克·戈万在《尘埃:一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清末印象》一书中写道,观看中国军人列队行走极为有趣,他们都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每个人都肩扛着一支长枪。由于没有统一姿势与标准,所以扛枪如同扛着把铁锹。除了随身的武器之外,他们还每人携带着一把扇子。而袁世凯为他的新军制定了《斩律十八条》,规定“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预压者斩;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持械斗殴及聚众哄闹者斩;黑夜惊叫疾走乱伍者斩。“

  英国《大陆报》记者丁格尔说:“袁被认为是那个年代里最伟大的军事改革者,他把清朝军队中存在的缺陷降到了最低限度。“

  由这些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北洋六镇可以算是北洋军阀的最后资本,而第一装甲师的目标就是:北洋六镇。

  一场战争就是在这个情况中爆发的。

  “师长,敌前沿部队就在山亭区驻扎了,我们是直接快速同过还是将他先揍一顿。”第一装甲师第一团团长说道。

  “揍揍揍,你就知道揍别人一顿,我们是战略部队,是一支快速打击部队,不是他们那些步兵,我们的目标要想着大局,要快速打击进攻,你要是在说这种话,别怪我把你这个大校送地方部队去!”师长慢慢的说道。

  “是是是,师长教训的是,那我们强行突破?”团长问道。

  “你个什么脑子,当然强行突破!让我们:走你!”师长说道。

  “也不知道陛下那里有那么多的新词?“团长摇了摇脑袋,跟了上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