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问。

  浩气端行,沛然家风。

  柳行风仔细咀嚼着这八个字,心潮澎湃。

  他想了好久都没能想明白,这间几乎腐朽的老房子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八个字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显赫与高贵?

  月上柳梢头,没有人约黄昏后。

  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网络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再寂寞的春闺也能在这张巨大的网上找到慰藉,可当你一个人呆在一个没有电脑的陌生地点的时候,如果没有事做,一定会空虚寂寞到发狂致死。

  所以说,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或许比古人知识面更广,却也比他们更需要开拓胸襟。

  毕竟柳行风读得书比较多,心境虽然谈不上八风不动,可也还算耐得住寂寞,但半个多小时的百无聊赖之后,柳行风再耐不住长夜漫漫的侵袭,翻开那本,不,是半本拳经。

  魏长卿告诉他这四个字之后,柳行风又是目瞪口呆了一下,似乎在经历一本小说的奇遇生涯。

  那四个字是——太极拳经。

  在中国文化范畴里,一部书,能用“经”来做尾字,证明这部书绝对是这一领域当中的经典。比如《易经》,比如《道德经》,又比如《胎息经》,又比如《太极拳经》。

  千万不要小看《胎息经》,丹鼎覆亡之前,每一代掌门都会在三脉中选出一位奇才做大弟子,而丹鼎派中洋洋数千精英,只有这一人有资格修炼号称至柔专气的《胎息经》。

  闲话少说。回归正题。

  这半册《太极拳经》。是用繁体字写就地。字迹古拙苍劲。是从右到左竖着看。显然是本古籍。前面六页图文并茂。都是讲解站桩与架势。拳术套路反而没提及。到后来柳行风才发现。原来套路藏在每一页地左下角。快速翻动时就好比一个太极高手练习拳法。

  魏长卿从没见过这套拳法。但他见识之广神意之强无双无对。所以当柳行风请教他地时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套太极拳以慢打快。后发制人地诀窍原来在于一个“神”字上。

  精炁神三者。独取“神”而练。以神御敌。以神听劲。而后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返虚。看起来似乎是一重境界一重境界递进。实际上并无高下之分。就拿练精化气来说。在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个很明显地例子可以举出。洪七公和降龙十八掌。当然。武学史上并无这一套武功。全是金大师在杜撰。但却真地有武功道理在里头。金大师是说洪七公由外而内。淬炼出一身浑厚内劲。其实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练精化气”。

  练精化气只是武功地练法。使人益寿延年;武功地打法和练法大不相同。追溯起来。大抵还是来自江湖草莽之间以及战场之上。例如子母拳便是岳武穆拿来练兵地拳法。用现在地话说。是属于枪拳。杀伤威力绝不算弱。

  所以,练精化气,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练外门武功由外而内养出一身内劲”,同理,练气亦可以由内而外的养精。(练气化神、练神返虚的道理有些玄机,这里暂且不提,练法后面再述。)

  太极拳,就是练气化神的内家拳法,神意绵绵,不绝如缕,听劲问劲,借力打力。

  这半部《太极拳经》,大抵讲述的是力、劲两层境界,而事实上武学大体分为力、劲、意三层,形意大师郭云深归纳出“明劲”“暗劲”“化劲”,冯骥才老师在著作《神鞭》中也详细提到过,这只不过是描述武功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层“劲”的打法,练法还须凭借内功心法。“力”属“精”,是本身之力,取决于躯体的强弱;“劲”属炁,凭养气而得,由中国特定的文化决定,炼气士大多博通典籍,甚至多有著作,也正是这个原因;“意”属神,全凭自身体悟人生境界而得。

  大德禅师、儒家巨擘的“意”大抵高妙绝伦,许多都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所不能,就是“神意”到了一定高度,学什么都快,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就好比朱熹化名邹衍注解《参同契》,对仙家道术百思不得其解,却因而悟出一身得天独厚的内劲。又好比韩愈明面上反复批驳炼外丹的鼎炉之术,背地里却悄悄炼出天下无双的灵丹。

  这半部拳经,站桩扎马之法是锻炼身体,心法内功是养足气息,再有二路炮锤、进步搬栏锤这样的猛烈锤击之法,并上左下角画得小人儿打太极的套路去练,将有事半功倍之效。

  魏长卿啧啧称奇,这写拳经之人绝对是古往今来一大宗师,一笔一划提顿勾勒之间剑意凛然,更将拳法阐述到极致,老阳生少阴,创出这等以柔克刚以慢打快的绝学,单以“神意”而论,殊不弱于魏长卿。

  柳行风全神贯注,一页一页的翻看,一页一页的比划,翻到最后一页时,柳行风瞧见用钢笔写下的一段话,全然不同于前面字迹古拙苍劲的厚重感,却是潦草至极,而且年代隔的久远了,最后一页贴着墙封藏,被湿气沾染,字迹大多化掉,柳行风只能勉强辨认出开头四个字——行风吾孙。

  这是爷爷留下的拳经!

  柳行风猛然一惊,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猝然降临在他肩上,他似乎嗅到二十年前曾经抱着自己喜笑颜开的那个老人的气息。

  为什么?

  老爸为什么要把我送北京来?

  爷爷为什么要留下这么半册《太极拳经》却不亲自教授武功?

  我体内为什么会有那么剧烈的气息翻腾?

  浩气端行,沛然家风八个字里,又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柳家以前是干什么的?

  爷爷以前是做什么的?

  他到底还在不在人世间?

  千头万绪,柳行风头疼欲裂,这是自修炼《胎息经》以来从未有过之事,他莫名其妙的鼻子发酸,想哭。

  勉强摄敛心神,柳行风念头一起,《胎息经》的至柔专气涌上,各种不安狂躁的妄念登时被压下,灵台转眼就在身前。

  “师傅,求您为弟子解惑。”柳行风下意识的求助魏长卿,今天发生的事简直超乎他的理解。

  魏长卿扶起柳行风,叹道:“这些事想必在你幼小之时便已种下前因,结果如何,我亦不知,因因果果纠结不清,难能推断。”

  柳行风默默不语。

  ps:第一卷完。<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