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陆静然到了广州,现实去市中心的店面转了一圈。

  装修已经完成了。

  整体采用白钢、铝型材、木板还有大量的LED灯光,室内光线明亮。

  外面的橱窗成列,也会有第一眼吸路人的视线的效果。

  这是陆静然和设计师沟通出来的设计方案,想要的店面陈设效果,简洁、大气。

  陆静然和贺佳碰面后,当天就去了深圳。

  她要去和工厂的负责人见面。

  付清第一批订单的款。

  五千件衣服,每件衣服加工费6.5,那就是三万多。

  不过五十款衣服,出货量一共才五千,其实算很小批量了。

  那些大的服装厂,经常一个款都出货量都七八千件。

  工厂的负责人见过陆静然,知道对方才是老板,所以很客气。

  陆静然按照流程抽了样品检验,这家工厂是她当初和陈忆琳考虑再三才定下来的,做工自然没有问题。

  然后服了加工费和后续的车费。

  工厂就有合作的货运车,深圳到广州只要两个小时,马上就能装车。

  陆静然想把总部设在沿海,还有个原因是这里的物流更方便。

  有直达全国重要城市的货运车。

  装车也是工厂的人,按照衣服的大小重量不同18件到50件一个纸箱。

  一辆常规的货车可以装七到九吨,一共两辆车。

  等着这边装车完成,就已经是晚上九十点了。

  车连夜运往广州,陆静然跟着车一起走。

  她虽然是个女人,但是有一脸凶相的保镖站在旁边,别人也客气很多。

  这个年代能请得起随身保镖的,那都不是一般人。

  能当老板的,那也不是一般人。

  车子到了广州,贺佳和这边的十二个营业员已经都等着了。

  今天要连夜的把货物清点出来,然后该挂的要挂起来,准备熨烫、

  贺佳在这边监工,陆静然就先回去休息。

  上次陆静然来的时候,让谢叶子租了房,不过已经被当成了员工宿舍了。

  这个年代,广州和深圳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找工作考虑的条件之一就是包住宿。

  陆静然洗了澡,用酒店的房间给陈忆琳打了电话。

  陈忆琳会在开业那天过来过还有五天的时间,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

  两个人都有些兴奋,这前后忙了两个月,终于到见真章的时候了。

  陆静然又打了几个电话,等着忙完就又十一点了。

  这里是市中心,所以哪怕是深夜也还灯火通明。

  陆静然走到窗边,抬手拉开了窗户,那些灯光往前,仿佛一直蔓延地平线。

  仿佛和天相接在一起。

  城市的轮廓被黑夜模糊,让她觉得,和二十多年后好像没有差别。她突然产生了种迷惑,不知道自己在哪一个时空。

  她是律师事务所的王牌之一,专门受理名人和名企业的经济纠纷,收取的费用不低,为了最近要上庭的案件,是不是应该再好好看下手中卷宗。

  可是在哪儿呢?

  听到‘滴滴滴’的声音,陆静然回过神,从魔怔中醒了过来。

  她走到了床边,拿起了那个正在想的BP机。

  上面是一串号码。

  陆静然没有多想,自己拨了过去。

  今天难得失眠,反正也睡不着。

  余惊远回到家,就通过呼台给对方发了消息。

  他在基地是不允许携带通讯设备的。

  铃声响起的刹那,他就接拿起了话筒。

  余惊远问:“你怎么还没睡觉?”

  他以为至少得等到明天早上,这是意外又惊喜。

  陆静然问:“你是不是经常送人礼物?”

  余惊远:“不经常。”

  他也不觉得,送人礼物有什么不对,但也知道不能随便送女生东西的。

  陆静然又问:“你对朋友,或者是女士都这么关怀体贴吗?”

  余惊远说:“当然不是,只对你。”

  “那好,你自己说的,我记心上了,晚安。”

  说完了这句话,没等对方反应过来,陆静然就挂了电话,她突然心情好了起来。

  第一次收礼,是因为没有反应过来,对方就消失了,刚好她那时候缺钱就把典当了。

  但是后面她可以坚决不收的,却没有这么做。

  收了人东西,那就是欠了人情。

  如果换一个人,自己未必肯拿的。

  看起来是他积极,谁掌握主权未必,她承认是对人印象深刻。

  月光下的屁|股。

  ———

  陆静然隔天很早就醒了。

  她从房间出来,曾宇已经站在门口了。

  两个人去了市中心一家大的影楼,这个年代,广州的交通就非常堵塞了。

  机动车的数量多了起来,但是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也没有完善,所以和后世拥堵的程度不相上下。

  羊城作为中国开放城市的前沿,已经开了好几家外资的照相馆。

  最近从港台和国外流行过来的“美人照”、“时装照”让人觉得很时髦,很多年轻姑娘追捧。

  所以个人写真生意非常好。

  时代在发展,乳杆菌传统的照相馆被挤兑的没什么生意,外资的影楼却生意很好。

  陆静然挑选了其中最大的一家。

  衣服成品出来了,她准备拍摄宣传用的画报。

  当然不是每套衣服都拍,而是挑选主打款。

  因为人手不够,很多都要她自己亲力亲为。

  陆静然刚走进影楼,就有人迎了上来。

  “小姐,请问你是要拍个人写真集吗?”推销员热情的问。

  等到推销员看到对方的脸很是意外。

  一般来说,来拍个人写真集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各种风格自己都见了不少,但是这会儿眼前的人,还是漂亮的叫人吃惊。

  怎么说,就是比影楼精挑细选,然后放大的照片挂在墙上的那些客人,还要好看。

  刚好影楼要重新换一批招揽顾客的成片。

  他觉得,如果是这位来拍,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推销员热情的说:“小姐,我们现在有个活动,如果你愿意把照片放大挂在影楼,我们可以给你五折的优惠。”

  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荣誉,一般影楼和顾客这样提议,对方多半会答应。

  陆静然笑了下,开口说:“你误会了,我今天不是来拍个人写真的,我是做服装生意的,想来拍摄服装画报。”

  “哦,这样啊,我知道了,我去给你找照相师,也有很多商家找我们拍画报,甚至还有明星来光顾过,您没有来错地方,我们影楼现在使用玛米亚或者勃朗尼卡的120相机,照相师还有外籍的,设备和技术都是全国一流的。”

  这话倒不是吹牛,推销员说得很有底气。

  “那就麻烦了。”

  这个时代,广州的街上的行人中,就有不少的外国人,所以陆静然一点都不意外影楼的工作人员是外籍人士。

  走过来的照相师,是个金发碧眼的男人,有个很典型的美国人名字,David。

  他来中国已经四年了,会简单的中文口语,够日常的交流了。

  虽然说广州不少的海归,眼前这位女士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David还是很意外。

  不过没有了语言障碍,两个人交流的很顺畅。

  聊了一会儿,David答应帮忙陆静然找几个外籍模特。

  现在虽然有外籍人士来中国发展,不过模特还是很少的。

  得到承诺后,陆静然松了口气。

  陆静然交付了定金,又和对方约定了拍摄时间。

  明天拍外景,正好这几天天气好,阳光灿烂,然后晚上拍内景。

  中国市场有很多服装品牌喜欢用外籍模特,倒不是单纯的‘崇洋媚外’外国人的身高和五官上镜。

  衣架子身材就是要高挑,模特倒不要多好看,主要是能把衣服穿出质感。

  而且这个自带,国人本来对欧美就很向往,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毕竟这几年中美关系缓和,主要媒体也跟着风向走,相关的报道都是溢美之词,自然叫人羡慕和憧憬。

  还有一个原因,服装业喜欢用外籍模特是同样的镜头表现力,其实中国籍的比外国的还贵,而且配合度没有那么高。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

  服装业才刚刚崛起,国内模特这行业还在起步阶段。

  陆静然和人道了谢,起身准备离开,那位外国摄像师想了下,还是开口说,她如果可以自己当服装模特,效果一定不错。

  或者可以拍一套写真,如果愿意挂在影楼的墙上,服装海报的酬劳就可以打五折。

  陆静然是标准三庭五眼的中国美女,五官气质一点不带异域风情,是很多人都会一眼喜欢的长相。

  而且她穿上高跟鞋能有一米七以前,也是标准的衣架子身材,对方会这么建议,但也是情理之中。

  陆静然婉拒了对方,她是来谈生意的,不想去当海报模特。

  主要是她想低调,不想太出风头。

  两个人从照相馆出来,就已经是中午了。

  陆静然约了张微和李南希吃午饭。

  李南希就是上次带着陆静然和陈忆琳考察服装批发市场的那位。

  友情和社交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经营的,从本质上是互助互利的。

  真心相交的朋友,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结盟,在其中一方遭受到危机的时候,可以多出胜算。

  当然,虚与委蛇的自然不算,不在背后插刀就算不错了。

  朋友关系和夫妻关系是有一定共性的,都是达成结盟,来抵御可能遇到的危机,增加筹码。

  若是其中一方不靠谱,那么危机系数就会变大。

  杨微和李南希对陆静然将要开的新店非常感兴趣,前期铺了那么大的场面,要赚钱可不只是赚一点,要亏也不是一点。

  不过能下这么大决心,并且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就已经很难得了。

  三个人吃饭的气氛不错,陆静然从餐厅春来,就去店铺看陈设情况。

  这些又,都是一套一套搭配好的,因为如今的社会,很多消费者时间或者是理解上,对时尚搭配很有限。

  或者是很多人都不懂搭配。

  陆静然的计划里,后期他们准备把包、鞋子、帽子这些配饰都做起来。

  这样会看起来一目了然,让人想整套的买下。

  陆静然到店里,就给招聘的这十二个员工,简单的培训了下。

  店面是唯一能和消费者有接触的环节,而终端的销售和顾客直接交流,就更是重中之重了。

  最重要的事,现在的服务意识还没有上来。

  陆静然从店里出来,天已经黑了,一天就又过去,陆静然感叹时间真不经用。

  ———

  隔天陆静然早早的到了影楼,David昨天和人聊的不错,所以推荐的两个模特都很靠谱。

  上午光线好,直接去拍外景,陆静然要求不仅仅是要突出服装本身,更是整个照片有质感。

  这个外国摄影师经验丰富,对光影效果也有自己独特理解,两个人达成了共识。

  如今还不到数码时代,每张照片都要费胶卷,所以不能几十张的去拍一个场景和动作,然后选一张好看的。

  这样一来,就很考验技术了。

  下午两点,拍完了外景,又回到了影楼就改为棚拍。

  如今已胶卷冲印已经有了机器,但是很多照相师喜欢人工冲印,他们认为这样冲印出来的照片更有质感。

  拍摄工作结束,David通知陆静然,可以明上午来选挑选放大的照片。

  刚好影楼就有彩色胶印机,还是德国进口货,能够做出大的海报。

  三天后,陆静然拿到了放大的海报,和一批服装模特的小册子。

  这种册子的现在还成本有些高,不然她会大量的印刷。

  巨幅的海报挂到了店里,有了这个元素,整个店面气质都彻底不同,变得更加时髦。

  另外一边,印刷厂定的纸质标牌也送来了,这也得人工系上去。

  虽然没有正式开店,但是员工倒是每天都没有闲着。

  八号开店,七号晚上陈忆琳从上海飞到了广州,同她来的还有位颇有名气的女艺人,是来给新店剪裁。

  这样能有噱头,把名气传播出去。

  对方是个歌星,陈忆琳花了五万块请对方来,而且只会停留半个小时。

  陈忆琳带着人进来,陆静然正在做最后的调整。

  那位女艺人是个歌星,拼盘演唱会出场费要5万块的,还是别人引荐,才接下这个剪彩活儿。

  五十款成衣,在这个偌大的店铺里摆着有些空荡荡的,于是每款多摆了几件。

  因为都是搭配好的,基本能做到一眼望过去就会有惊喜,然后十秒以内又会有新的惊艳。

  女艺人左右看了看,笑着说:“你这些衣服真漂亮,像是国外来的款式,肯不肯送我几件?”

  正在整理衣服的陆静然回过头,笑着说:“当然可以。”

  明星穿了就有名人效应,这是求之而不得。

  “你能做得了主,你是老板,居然这么年轻?”女艺人吃惊道。

  陆静然说:“如果你喜欢留一个地址,我们每个月都会上几次新款,可以挑选一部分寄给你,你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这么大方?我喜欢性感成熟一点的,对了妹妹你多大,长得很漂亮啊,不是羊城本地人吧。”女艺人比刚才冷冰冰,多了一些热度。

  “十九岁,在这边做生意。”

  “那你有无兴趣做艺人,我可以把你推荐给我经纪人。”

  陆静然摇了下头:“谢谢你,可惜我不是那块料,还是算了吧。”

  她不会演戏,也不会唱歌,到了那个圈子,可以说除了脸一无是处。

  而且娱乐圈本来就是美人扎堆的地方,美是最普通的一种特质。

  陆静然也志向不在哪里,90年代初,娱乐圈才刚刚起步,电影票房最好也不过两千万,这还得除去影院的分成和拍摄成本,这样一来,演员的报酬也不高。

  当红歌手演唱会一场的报酬才15万。

  这个年代,和后面艺人的天价收入不能比。

  收入上两百万的女艺人屈指可数,这是她完全不熟悉的行业。

  陆静然还是有自知之明。

  “那好吧,不过我想来试一试这几件衣服。”女艺人见她这么说,不再勉强。

  只是心里感叹这小妹妹真是很好的经商头脑,不得了。

  陆静然笑着拿给人。

  陈忆琳已经提前通知了商场的安保,到时候加大人手,保证这位女艺人的安全。

  到早上九点,服装店正式开业。

  为了造势,还请了鼓队和舞狮的,放了鞭炮,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陈忆琳和那位女艺人一同剪彩,宣布这间店开业。

  十二个服务生都到齐了,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多人以为这么大的阵仗,那些橱窗里的衣服又这么漂亮,店铺装修的也上档次,一定是价格很高。

  指不定要好几百呢,虽然这个牌子也没有听过,不过画报上的模特穿的的确好看,想让人去切身看看。

  反正看一看又不要钱的。

  第一批进去的去看了,翻了翻标牌。发现衣服虽然不便宜,但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加钱低很多。

  绝对能消费起的。

  这比心里预测的价位低了好多,所以让人觉得非常的物美价廉。

  年轻的姑娘们,挑了喜欢的款都迫不及待的去试。

  五十多个平方的店铺,一共四个试衣间,陈忆琳开始还觉得,试衣间设置的会不会有些多了。

  没想到十分钟后,每个试衣间都排起了队,而且每个排队的姑娘是手上都拿着好几件衣服。

  挂出来的那几件,一会儿的功夫就被抢空了!

  营业员忙着补货,这才补完就又来了一批人,把那几件给拿走了。

  几个姑娘外套直接往身上套了下,尺码合适,也没有去排队要试衣服,直接去买单了。

  而且还不是一件,很多人都是三件一起买的。

  这个价钱能买到布料和设计款式这么好的衣服,还是牌子货,很多人都觉得赚到了,怕晚了就没了。

  销售这边补了七八次货,不过两个多小时,然后发现其中非常受欢迎的三个款的衣服,已经断码了。

  而且试衣间的队排了那么久,反而越来越长,眼见着就要排出店铺外面去了……

  人性中趋于热闹和从众心理,很多人被排队吸引也都凑了进来。

  服装店变成了大卖场,人头攒动,密度非常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