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杂感及关于慕容冲的一点个人理解

  作者:桂花巷里桂花香(从别处拿过来的,觉得写得棒极,没法舍弃~)

  看《别拿穿越不当工作》这篇文,用了三天时间,其间心情经过了几番起伏,到如今看这个故事的态度已和最初大不相同,应该说,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一个惊喜。

  一开始,纯粹是当轻松搞笑小白文来看的,为了花痴曹雪芹而偷跑到清朝的女大学生、在麦德龙面粉堆里的平原君赵胜、失去皇帝靠山才显得格外老实听话的太监王振、开着柴油蹦蹦车的李小白……一个个段子笑点十足,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看过的那篇《新北京,新穿越》,借着从古穿今的胤禛四叔,很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了一把。如果此文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写下去,想必我也会就这般轻轻松松的看下去,以后三不五时的翻出那些爆笑段子开心一把。

  但是越往下看,越发现作者大人的图谋深远,文中处处可见伏笔,包袱时时不断,情节承前启后,**此起彼伏。从无故失踪的简柔到莫名猝死的所长,从震撼人心的完全新人培养计划到一个个开始暴露真实身份的组员们……接连不断的大起底简直震的人头晕眼花目不暇接。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过去的十八万字不过是整个故事的冰山一角,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再重头看去,才恍然明白许多细节原来有着这样那样的涵义……莫怪现在的读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实在是作者大人讲故事抖包袱的手法高妙,看文的一个不留神就会跟不上形势,又怎能不让人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生怕错过一点线索漏掉半分关键呢^_^

  暂且放下这创意十足精彩万分令人无限期待的情节先不谈,我只想好好赞一赞此文煞到我的几个萌点,鄙人的看文陋习就是,只要找到一个对口味的萌点,即使其他方面雷一点残一点白一点也可以忍受,但若没有萌点,即使一点都不雷不残不白的好文妙文大神文,在我看来也是味同嚼蜡过眼即忘了。鉴于我的萌点一般都比较冷,所以诸位要是看着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请无视就好,权当我在自HIGH吧~~

  首先要重点提出的第一个萌点就是场景描写的极度生活化……看着管理局控制组之间的日常相处,我不止一次的想到了《编辑部的故事》、《重案六组》之类的电视剧,同事间的鸡毛蒜皮闲聊八卦如此真实的展现眼前,让人感觉非常亲切。更要命的是,这些亲切的就像自家邻居朋友同事的人们竟然统统都是来自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每次只要一想到这点,我就觉得这种亲切更蒙上了一层无法言说的魅力~~比如中秋夜里在饭桌上八卦方无应私生活并由此衍生到房地产话题的雷钧和苏虹,本来无比和谐正常的一幕场景,可是把名字换成慕容冲、XX和XX后(暂时还无法代入,百爪挠心中~~),那个中意味就此全然不同。有一些喜感,有一些荒诞,有一些繁华落尽后的苍凉和淡然……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成一个字——萌!我真是爱煞了这般奇异和谐的对比桥段,在此请允许我用三个惊叹号来表达这份爱!!!

  其次,我想说在**看文,图的本是个乐呵,并不能要求作者们个个都有文以载道的精神,所以当偶尔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时,也就越显得稀罕珍贵。比如在此文中,作者借古人之口传达的一些想法,老子对万物奥秘的解释、雷钧对李白价值的肯定、汉献帝如何面对他的命运……类似的分享着实令我产生了不少共鸣,感动和思索,我喜欢像老庄那样通过故事来交流思想的方式,所以这篇文中不时迸现的思想火花也正中了我的萌点~~

  最后是关于慕容冲的几场心理咨询,如果说我对于《别拿穿越不当工作》的印象是从一开始的小白文转变到了后来的粮食文,那么当慕容冲的故事完全展开后,在我眼中这篇文的定位已再次变更为“以现代心理学理论剖析古代人物心理特征的案例实证”。毫不夸张的说,光是想一想这个标题,就已经萌的我浑身哆嗦了~。~

  本来还想据此狠赞一把作者大人独特的叙事角度,仅用了区区几场心理咨询就完整讲述了一个经典的虐恋情深的故事。要知道就凭舒湘和方无应那仅仅三次对话问答里透露出的情节讯息,便足够任何一个**写手发展出一部三十万字的小说。以简洁有限的文字勾勒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叫人怎能不拍案叫绝!

  不过看到最近大家对于苏虹和方无应的渐趋圣母化越来越接受不能,我对此倒有些不同看法,所以溢美之词先行打住,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所有言论均为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

  从第六十章开始倒回去重看慕容冲这一段的故事,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关键词并不是原谅,而是面对。

  谁也不能否认慕容冲地人生是一场彻头彻尾地悲剧。在舒湘地耐心引导下。方无应地回忆叙述将这个悲剧细致又残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虐!很虐!非常地虐!让人没有办法不去怜惜同情这个被乱世被命运被权力被亲情玩弄折磨最终彻底疯狂地可怜孩子。读完几段心理疏导后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和我一样有着类似地感受。但是。当看完第六十章苻坚和方无应地对话后。我想。也许我们应该公平点来看这件事了。毕竟从一开始。读者接收到地讯息就是曾经地慕容冲现在地方无应对舒湘地主观性叙述。而作为方无应地心理医生。舒湘也只能站在慕容冲地立场去引导安慰开解她地病人。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呢?

  就像苻坚对方无应说地:“没有么?和我说除了姐姐。谁你也不睬。我对你再好。也顶不上姐姐一根手指;可我送你玉佩。你却偏要拿去给姐姐瞧。在她面前炫耀你地得宠。气得她砸了玉佩。踩伤你地手……”、“你与母亲同住。我去见你。明知那几日你姐姐刚被封贵嫔。列三夫人之首。你却非要留我在别院迟迟不肯让我走。故意叫她难堪。独守冷宫;你原本一直对我不假颜色。可只要在你母亲面前。你就变了个人……”、“是我擅闯别院。我只是思念你太过。多日不见想去看看你。谁知一见就放不下……可若当时。你真要严词厉色拒绝我。我也不会把你怎样。这你是知道地。”…………在这种情况下苻坚显然没有颠倒黑白地必要。方无应激烈地反应也只能证明苻坚地话并不是无地放矢。那么。这一段应该正是为了说明。其实方无应所描述地那个无辜地受害者慕容冲好像也不是那么纯粹地无辜。

  先举两个著名地例子。金庸地《雪山飞狐》和黑泽明地《罗生门》。同样地一件事情在不同地人不同地目地不同地角度地叙述下有了截然不同地效果。这些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去判决善与恶。它们只是刻画体现出人性地复杂。将思考地空间和结论地权力留给每一位观者。试想一下。如果以慕容冲姐姐地角度来说这个故事。也许又是一部《柔福帝姬》。如果以苻坚地角度来说这个故事。也许又是一部《望天》。但在这篇文中。讲故事地权力被赋予了慕容冲。所以读者地同情心和注意力也就统统放在了慕容冲地身上。从而忽略了慕容冲在整个悲剧地形成中也起到过不可或缺地作用。

  我认为一个悲剧地形成不是靠无数所谓地巧合或JP地变态加没有反抗能力地受虐狂就能组合成功地。那种东西现在通常被读者嗤之以鼻地称为圣母文。甭管文中地角色怎么虐得死去活来感天动地。身为旁观者地读者也只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得一切倒霉事都是文中人自找地。简而言之一个字——作!但真正地悲剧不是这样。它应该是由命运和人共同创造地一个无解地方程式。因为是这样地人。所以才会遇到那样地事。因此作出没有选择地选择。才会导致最后无可挽回地结局。即使作为旁观者地读者。再怎么为故事里地人遗憾惋惜悲伤难过想要改变命运。但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还是只能无奈地承认。只要人还是那个人。就算一切重头再来一遍。结局也依然不会有所改变。就像歌里唱地“我已经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终没有喜悦我仍然躲在你地梦里面……”面对一个真正地悲剧。即使是神明也无能为力。

  铺垫了半天。终于可以说到重点了。其实我想表达地意思就是。在那个乱世之中。造成了慕容冲人生悲剧地无数双手中。有将他们姐弟送到敌国地父亲地手。有QJ了慕容冲地苻坚地手。有一心想保护亲人。最后却只能用伤害和被伤害地方式活下去地姐姐和母亲地手。当然。也有血液里天生就有暴戾狠毒因子地慕容冲地手。如果这些手里少了任何一个。也许悲剧都可以就此避免。但这个故事也就不能称其为故事。慕容冲也不会是历史上地那个慕容冲了。

  慕容冲不是圣母,他的姐姐母亲以及所有人都不是圣母,在那个时代圣母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当慕容冲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击或者说是自卫。天真的他以为可以保护姐姐却反而为亲人带来更大痛苦后,亲人就只能用伤害他的方式来自我治疗,然后慕容冲就条件反射的伤害回去,再然后亲人只能更猛烈的伤害回来……这是一个可悲的循环,无法停止,不死不休。直到最后,失去了亲人,丧失了爱人和接受爱的能力的慕容冲只能用杀戮来体现自我价值。当没完没了的杀戮也满足不了灵魂的空虚和他失去的一切时,疯狂就成为了唯一的结局。

  在现代恢复了理智的慕容冲会自杀是因为他已经找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或者可以这么说,当他以方无应的身份重生,渐渐学会以现代的思想去审视过去的慕容冲,就越来越明白慕容冲的悲剧是怎样一步步造成的,所以找不到出路无法将自己救赎的慕容冲就只有选择自我毁灭。所幸他还是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方无应的人生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想让自己心理上好过些的潜意识对过去的记忆进行自然重组,让他尽可能的摆脱了梦魇。可是不管他再怎么自我暗示自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那个,所有人是如何对不起他,越来越趋于现代人的理性思维还是让他也不得不承认慕容冲是个残忍嗜杀睚眦必报的疯子,他对自己对周遭所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并不比苻坚或其他人造成的少多少,所以他对慕容冲的怨恨和唾弃也同样不会比对别人的少。因此他很害怕同事们发现真相,与其说是认为同事们会接受不了那样的慕容冲,不如说是方无应自己也没办法接受了。

  但不管如今的方无应已经被改造的多么彻底,属于慕容冲的过去也永远是方无应无法分割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部日剧《白昼之月》,里面说每个人的心上都有一些伤痕,就像白天的月亮,虽然看不见,也不会经常想起,但却始终存在着,无法回避,不会消失,并且将长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性格感情思维方式。在现代已经生活了十三年的方无应一直拒绝承认这一点,他希望方无应是彻彻底底崭崭新和慕容冲再无半点瓜葛的,否则他的人生就是又一次的失败。有一个成语可以很好的诠释这种心情——自欺欺人。

  但这次和苻坚的见面可以说是一次机会,一次让方无应面对慕容冲,也就是自己过去的机会。这和原谅不原谅苻坚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慕容冲自己也说对于苻坚QJ自己的事并不是那么在意,真正伤害到慕容冲的是亲人的放弃和街头卖菜的也会投来的鄙夷眼神,甚至从头至尾苻坚才是那个唯一在精神上尊重过慕容冲的人。(在此就算说我圣母也忍不住要为苻坚辩护两句,咱们不能脱离时代看问题,在五代十国那个神经病变态扎堆的年代,作为一个战胜国的君主,收用了一对战败国送来的战利品,我实在不认为苻坚需要为此产生什么罪恶感,什么QJ犯,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跟动不动杖毙宫女杀人为乐的慕容冲相比,我觉得苻坚还比较具有正常人的思维。看着他充满感情的怀念慕容冲骂他的场景,我和苏虹一样感到了苻坚是真的很喜欢很了解并纵容着慕容冲的性子。当然要有人非得举弥子瑕之例来证明苻坚的以色待人,我也没话说,只能弱弱的提醒一句,在视情爱是电是光是唯一的神话的**,咱还是不要这么煞风景为好)

  综上所述,在诸位眼中慕容冲对苻坚的原谅,在我看来是方无应对慕容冲的承认,更是对慕容冲的原谅。他不再将所有怨恨全部推到苻坚身上来减轻自己内心的负担,而是让慕容冲承担了本就该自己承担的那部分,然后,坦然的和方无应真正的合二为一。所以我说,这一场见面,无关原谅,只是面对,面对那个受到过伤害也伤害过别人的,曾经痛恨到想要彻底遗忘的自己,就是这样。

  至于苏虹,她劝慕容冲的那番话确实挺圣母挺冠冕堂皇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没办法,这就是苏虹真实的想法,她也一直是这样对待别人的呀。面对王振她觉得这老头甭管做过啥,反正也快死了,能让他好过点就让他好过点吧,面对袁崇焕,她也尽其所能偿其所愿,对于苻坚的感情她可以理解,对于慕容冲的遭遇她也很同情,话说我一直在思索历史上到底有哪个女人是这么博爱的?还是前世过于狠毒刻薄铁石心肠遭到报应所以打算这辈子要将爱的光辉洒遍人间?甭管怎么说苏虹还是个善良大度的好姑娘,我也相信作者大人会对她的性格背景有很周到的诠释解读。她劝解方无应归根结底还是站在朋友立场上的关心,而方无应之所以这么听话估计倒和苏虹的关系不大,而是像我前面说的,终于决定不再继续自欺欺人下去想要在方无应和慕容冲之间做个了断了。无论如何,这次的结局是好的,这样就足够了。

  呼~~终于说完了,真佩服自己的话唠,照这字数五篇长评都有剩吧=。=!本来还想再说一说关于此文的一些遗憾雷点和不解,按这飙字趋势还是留待下回分解吧,不过有两条我还是得长话短说的提一提。一是关于时空管理局的主角群像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土生土长的现代人,我认为对于广大读者群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严重损害了身为现代人族群的读者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对于已经充分融入现代化生活的古籍同志们来说,也缺乏了一个成果展示对比的渠道窗口,同样十分遗憾。另外就是此文越来越严重明显的**化走向,在我个人来说,一向将BG里出现BL设为一级雷区,基本是见到就弃的,不过前面也说了,对于有萌点的文,我的忍耐度还是可以适当上调滴。但还是衷心期望作者大人不要玩挑战极限的游戏,人家真的很喜欢这文哪~~~

  最后,用一首歌词作为本评的结尾吧,写评的时候一直在循环这首老歌千秋家国梦,听着听着就觉得和这篇文的气场其实也挺合的。回顾一番文中出现的古人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每个中国人灵魂的一部分,可现在的人却已渐渐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感谢作者大人以这样特别的方式让那些在漫长的岁月中泛黄的故纸堆里已渐渐黯淡的身影重新鲜活起来,更让我们彼此间有了对话交流的机会。这是一种十分难得且有趣的体验,希望你能继续将这份奇思妙想坚持到底,我也会一直支持下去的^_^

  你说吧要我等多久

  把一生给你够不够

  背离了冥冥中的所有

  离乱中日月依旧

  告诉我你要去多久

  用一生等你够不够

  驱散了征尘已是深秋

  吹落山风叹千秋梦

  前世天注定悲与喜风雨里奔波着

  如今已沧桑的你

  那去了的断了的碎了的何止是一段儿女情

  所以生命的传说里

  因为你已变得如此的美丽

  就让我知道他知道天知道地知道你的心

  当我再次看到你在古老的梦里

  落满山黄花朝露映彩衣

  我再次看到你在爱的故事里

  起阵阵烟波你往哪里去<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