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整7章 关于对本书理论的反馈意见整理1

  本书在网上发表也快有一个月,最近加我微信的人挺多,我也尽我所能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兴趣的人进行了深刻交流,听取和思考他们的看法。在此我便把这些意见疏通整理一下。

  在所有加我微信的人里,我感觉只有一个人明确指出了我书里存在的一处错误点,那就是同卵双胞胎并非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后形成,而是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结构后,处于某种原因,分裂成两个完整的胚胎细胞。我大致想了想,同卵双胞胎确实应该是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形成,因为同卵双胞胎一般都是同性个体,如果是一个卵子和两个精子结合形成,那同卵双胞胎出现异性个体的概率就会非常大。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不过貌似目前并不知道到底是哪种原因,才使受精卵可以分裂成两个完整的胚胎,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很感谢这位朋友对本书提出的宝贵意见!其他人指出我书里的“错误点”,我基本感觉没啥价值,这些“错误”很多是他们对这本作品理解的不够深刻,也许是我在表述上没有表达清楚。

  我大致总结一下对我作品持完全反对意见的人群:第1种,根本不用看我写的内容,一看书名、或者目录、或者前两三章,立马判断这是“一部垃圾作品”,潜意识里他们会认为任何敢说前人的理论存在缺陷的人,都是不自量力,都是错了,在他们心中前人几乎是不可超越的存在,即使有错,那也不是我们现代人可以评判。这种思想写出来感觉很荒谬,但就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第2种,一般一些年龄小的人会认为我的作品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毫无创新点,这些知识几乎人尽皆知,写出来有什么用!一般一些青年人的会认为我都是在胡扯,什么“超感知物质”、什么“物质的自爆”、什么“多体人”,“你给我找找哪里有这些概念”?噢哦~我觉得应该把这两种人放在一起,让他们好好聊聊;第3种,他们认为唯独只能从数学角度解释物理学,其余一切的思考角度都是伪科学,都是扯淡,不论任何人怎么解释都不成立,“我不管人体有没有认知极限,反正就是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理,看不见的都不成立”,利用生物学角度探索和解释物理学——绝对是超级民科、超级妄想狂;第4种,一些人认为这是一本科普读物,写了那么多我个人的经历,废话连篇!还有一些人会认为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写得跟论文一样,谁会看,对于此意见我无言以对……

  面对这部分强烈反对的人群,起初几天我还努力向他们解释,后来发现这样做太累,思想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说也白说!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点像鸡蛋里挑骨头,不吐槽就不爽,很多几乎是一种完全病态式的吐槽,一口断定全书都是错的!书里提到的部分观点还是初、高中课本里的基础知识,你就这么断定你以前学校学的基础知识全错?

  不论一个人写的是什么,反正总有人觉得你全错,所以后来在面对完全持反对意见的人群,我也不再解释,解释就是浪费时间,你觉得全错那就全错好啦!人民币都有人天天吐槽它不好,何况我还远远不如人民币!我把精力主要放在与我的核心思维理念相同、部分理解存在分歧的人身上,在与他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应该说我们各自都受益匪浅。

  我跟许多不同兴趣的人交流过,面对科学,每个人的启蒙点各种相同,有化学、有数学、有哲学、有玄学等等,而我的启蒙点显而易见是生物学,这本书的整体思考基调也是在生物学的角度建立起来的。不同的启蒙点形成的思想,面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存在一定差异,比如神学的人认为我提出的“超感知物质”这种概念就是个狗屁,他们会把与之类似的内容看作是“神”的存在,“神”本身就是凡人无法理解的存在,何必多此一举提出超感知物质这种概念!而绝大多数跟我一样从生物学启蒙的人,会与我的想法产生很多共鸣,他们很容易注意到了“超感知物质”这一概念,讨论的话题多多少少是围绕着超感知物质,而超感知物质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形成“纯物质世界”整套理论的核心构件之一!总体来说对生物学有一定理解的人,比较容易理解此书的内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各种质疑。

  1、先从哪里开始呢?就先从本书的创作风格开始!

  很多人很不理解一本科普类书为什么要放在小说网站上连载,这些网站根本就不是这本书该待的地,为什么不去科普专栏去发表?我只能说这些人的思想太简单,很多情况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当你写一本类似的作品尝试去发表就知道了。

  在去年的11月中旬这本书就已经完成,不过那时属于纯论述性的风格,当我窝在家里满怀激情的写完后,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发表,放眼望去所有有点名气的网站没有哪个主打科普板块,基本都是玄幻、网游、穿越、爱情等风格,论述性的作品根本没有生存机会!那就分成不同篇幅写成论文投放到相关刊物看看吧,大致了解后就会发现,一些核心科普杂志基本就是为国家高层机构专设的,一般人想有机会得到这些编辑的认可,那跟中彩票一等奖差不多,而其它上中下等级的刊物,基本都被中介商包场,差不多稍微修改一下论文内容,交钱就能刊登,就看你交多少而已,少则几百几千,多则上万。因为中介一般跟各刊物编辑关系密切,所以具有很大优势,在他们的排挤下,一般人直接向刊物投稿,被录用的机会很低。就算有幸被好点的期刊编辑录用了,你还是需要为自己的论文交版面费,只是比中介商稍微少一点点。我的理论分成论文一篇篇发表出去,少说也要自己掏腰包花好几万元!

  别人掏钱发表论文是为了提升学历、工作评职称用,花有所值!我作为一个辞职后一心跟随兴趣爱好不断摸索的无业游民,那些职称、学历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的作品并不适合走论文路线,我没那么多钱砸进去。也没有砸钱的必要,如果我的理论有价值,适当花钱宣传一下自然会传播出去,如果没有价值,大量砸钱照样歇菜,中国的水货论文每年死一大片。

  最终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我才把《纯物质世界》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编排,加入了一些个人感性化处理,把我的思考过程和部分人生经历整合进去,整体基调改成小说风格。用小说风格写科普类文章,优点是会更生动,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把不太连贯的章节串联在一起,读起来更顺溜,让一些不关注科学的人对科学产生兴趣,也凑活可以在娱乐小说的汪洋大海内勉强被人发掘,缺点是这种风格会让一些读者会觉得作者刻意渲染气氛,思想随性,自大妄为,理论不够严谨,一派幻想等等。

  可以说我的选择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可以说这是目前状况下最适合我发展的方式!

  2、应该说说书的推广。

  我并不觉得我是个怀才不遇的人,首先我感觉我自己没有异常突兀的才气,其次我不想当什么千里马,等着伯乐看上我,没伯乐只好等死,我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生物。中国大环境不适合这本书的发展,那就想办法用我自己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想法。

  其实看得懂全书的人,应该懂我写这本书的用意,这本书只是埋下了一颗种子……虽然书的前面很大程度上跟物理学有关,但物理学根本不是我的强项和兴趣中心,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生物学。引入物理学是因为它是构建起“纯物质世界”理论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借助“纯物质世界”这套指导思路,我想要做的是改变人的寿命。

  从纯物质世界的理论来说,有关于人的一切的一切都属于物质,那么扭转物质的排列,肯定可以突破人类目前的生命极限,把生命长度增加到一种一般人不敢想象的地步。这是一项极度繁琐艰巨的工程,对此,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单枪匹马根本不可能实现,它需要许多不同领域、不同能力、不同风格的人相互协作也有可能完成。地球上肯定有人在做类似的工作,但以“纯物质世界”这样一套统一理念为核心指导的应该还未出现,以目前的主流思想来评定,我的理念纯属扯淡,没多少人会认为世界纯粹由物质构成!我埋下这颗种子,把整体框架搭架出来,也是为了吸引跟我理念相似或相同的人出现……

  我去游戏公司学习网络推广经验,在我将推广经验应用在这本书的这段时间内,QQ群、微博、聊天部落、贴吧、相关网站、新闻留言等等方式用了个遍,乱七八糟的账号我自己都不知道注册了多少个,然后又被封了多少个,后来绝大多数推广是请别人刷的,我顾不上,还要创作别的小说。在推广上我花了不少心思才有现在的一些成果,不然这种书应该不可能被人知晓。

  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到底能完成到何种程度,我只能尽我最大所能接近目标,很有可能终其一生也仅仅是创作出这部作品,构设出大体框架。如果你读了我的作品感觉有点价值,那就顺手帮忙宣传和向身边的人推荐一下,非常感谢。

  3、关于此书的中理论的依据问题。

  有很多人认为我的整套理论是幻想出来的,毫无根据,毫无基础知识支持,毫无实验支持,完全是个人臆断,属于典型的民科,不以实际为依据……对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觉得内容上对每个理论的依据和推导过程已经明确到不能再明确!

  我在此再次大致说一下纯物质世界理论的依据和推理:

  第一阶段:比如依据长期观察身边聋哑人的行为举止和我在听演讲时的切身经历,推理出日常生活中声波对情绪的影响非常巨大;依据光电效应理论和月球绕地球旋转的方式,推理出光线具有单螺旋粒子结构;依据狼孩、抱婴儿时的感受以及人在恋爱时出现的各种现象,推理出嗅觉系统对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第二阶段:比如依据光线的单螺旋柱体论,推理出光子单质绝对无法被人类识别出来;依据各大感知系统存在的局限性,推理出“超感知物质”的存在,将物质划分成“感知物质”和“超感知物质”两类;依据意识的纯物质性,推理出肉体人可以完完全全地向机器人进化……

  第三阶段:比如依据“感知物质”和“超感知物质”之间存在的联系,推理出人感受到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错觉”;依据对物质大小级别的划分,推理出在能量子级以上的物质里,能量密度比是“产生速度”的本质;依据“生物钟”现象,扩展性的推理出星体运动对人的行为模式会产生深层影响……

  整本书除了后面写的宇宙未来史,其余我所提出每个理论,是根据什么依据推理出来,内容在描述上已经交代的非常明显和突兀,整套理论在内容布局上一环扣一环,应该没有跳跃式的推理,我实在搞不懂那些说这本书“毫无实际依据”的人,是从哪里看出这本书毫无依据?难道说必须把一群聋哑人关进实验室,透过玻璃窗观察,才算实际,才能证明声波对情绪的影响很关键,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假象?这种实验放在实验室与放在生活中观察,其最终实验现象完全一致。

  书里存在众多显而易见的实际依据,一些人看后的评价是全书“毫无依据,完全幻想”……哎!让我很纳闷,到底是我的写作水平属于重度残疾?还是这部分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严重缺陷?

  4、关于此书的未来

  你现在看到的这版是《纯物质世界》的第一版,算作是试探性的发表,根据反馈意见,看看全书在整体内容描述上存在哪些问题,有时我感觉很好理解的东西,简而概括的写出来别人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所以读了此书对我有任何意见都提出来吧,但意见要实际、实用、简明扼要点,要有助于理念的优化,我洗耳恭听。

  一些人问我这本书有没有实体版?目前还没有,但我有向实体版发行的打算,不过资金和外部排版还是个重要难题。这段时间非常感谢各位读者给我微信或者支付宝发的红包,包括睿哥出山、若若、沐盼、My嘎、苒若、傻傻傻桃子、素色生活、小梅果子、神兜兜、迷彩符、April、秀英豪、尚权纯、天人合一、华坤、路西、你挺萌的是吧、致利、书涌、YoLo(名字太多,我就不一一写出来了)……红包从几块到几百不等,不过对我来说意义相同,非常感谢你们的对这部作品的支持!这是一种纯粹自愿试的支持,有些人加了我支付宝发了红包就走了,我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总之都非常感谢!目前我无法具体给予你们什么回报,也仅仅是希望书中的理念对你们的生活有些焕然一新的启发,或者与我的讨论可以让你有所收获,如果某天资金积累够用,实体书出版成功,我会第一时间发布在我的空间内,所有红包数额在50以上的人,我会免费给你邮寄一本实体版,50以下的我会将电子版发给你,我无法保证一定做到(书的后面内容有些涉及到政治问题,审核不一定会通过),我会尽量去做。当然如果某位觉得这本书有投资出版的价值,欢迎联系我本人,给我自己拉拉赞助(嘿嘿)!

  实体书在内容上会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我可以抛开小说风格的限制,理论描述上会减少个人情绪化的处理,根据这些天反馈意见的综合性整理,一些举例和构想出的理论实验也会替换掉,换成一些更容易被人理解的示例,对于一些简而概括的推理过程,会扩张开进行更加细化的描述……

  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美工设计经验,属于新颖、超现实主义、美轮美奂但不浮夸的设计风格,具有一定才华的人,也非常欢迎你联系我本人。实体书在内容上希望加入一些美化思想、净化心灵的插片,我想这样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不显得枯燥,欢迎自荐或引荐别人。

  第一阶段总结就这些!有其它新的想法,以后会写出来。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