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 速度浅议

  提到“运动”和“时间”,当然就不得不说“速度”,物质的这三个属性永远都牵绊在一起,不可单独存在。

  物质的速度是指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通俗的讲,距离除以时间就是速度。此篇重点放在突破光速的束缚,向探求“速度的本质”迈进。

  前面简单提过,验证“光速的不可超越性”的实验不合适,人类不可能制造出一种“无”的状态。所谓的“真空状态”并非绝对不存在任何一种物质,顶多算是一种“无原子状态”,而比原子小的物质数不胜数。

  如果我没有预判错的话,很多物理学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可能存在比夸克、光子、能力子等更小的物质,但这些人都是死脑筋,不在实验室里真实看见,打死它们也不敢承认和说出自己的想法,遇到“超感知物质”这类刺头,就是不让“你”看见,这些死脑筋的科学家就只能干瞪眼,站在原地踏步走!

  这正好为我这种没有被常规思路束缚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反正这些粒子都看不见,那我就闭上眼见,靠推理能力和想象力路过这些物理学家的身边,向前跳着走……

  “光电效应”的提出,明确了光线是从原子中产生,并是在原子内核外电子发生跃迁的过程中产生,但科学界过分沉浸在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发现上,就是没有意识到“光线的螺旋柱体性”,这是科学研究的悲哀。不过我想说这太好了,给我留下了足够广阔的生存空间,哈哈哈哈!

  光电效应已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人类制造了视频播放器、摄像机、照相机等,但科学家只会使用这种技术,其实并不知道其本质原理。估计除了我(低调、低调),没有人能给你解释清眼球是如何把光学信号转化成电子信号,也就没有人能够想到“处于游离态的单个光子无法被人体发觉”的事实。因为完全看不见,同时完全无法被物理器材接收到,那些常规思维是绝对不敢想象“超感知物质”的真实存在!你们接着在原地踏步走吧,我去超感知物质形成的世界给你们先行探路……

  在经典力学中,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相对运动,速度也是相对速度,研究一个物体的速度,需要在其周围选取一个参照物,假定参照物一直处于完全静止状态。在光学里上,认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永远保持恒定”,光的运动是一种独立运动,测量光速不需要参考物,这一点与经典力学理论存在很大矛盾。

  虽然物理学家一直强调研究光速不需要选取参照物,但我一直觉得这种说法很不妥。在研究光速时,潜意识里我们会把某样物质当做了是光的参照物,但我也说不清这种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我的“纯物质世界”的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比如从基础物质的角度来看,基础物质没有“运动”这一属性,可以说由基础物质构成的“基础空间”处于绝对静止状态,在比基础物质大的物质身上显现出“运动”这一属性,都是以绝对静止的“基础空间”为参照物,光子的运动也不例外,潜意识里我们会把“基础空间”看成是光的参照物。

  不过基础物质的思考角度并不适合运用在人类生活中。在所有的角度里,能量子的运动跟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我就从能量子的层次说起。

  我所说的能量子可能与一般人认识的能量子不同,准确的说就没有人为能量子的基础性质进行过统一归纳(一般人口中的能量子其实跟我提出的“基础物质”的性质相似,但我还是把能量子设置在更高的物质等级上),在这里我先对我所说的能量子的基本属性做简单介绍,明确它大致的物质结构:能量子具有完全的粒子性,所有的能量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量子与能量子之间不存在互相牵连的部分。在量子力学里,最小的物质就是能量子,比能量子小的物质有互相牵绊的部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适合用量子力学去解释。

  从能量子的角度来说,能量子可以分裂成更小的物质,更小的物质也可以组成能量子,所以在基础空间内能量子不断的产生或消失,(特别提醒:太阳系内能量子的总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解释一般性物理问题)。能量子在空间内为了达到一种平均分布状态,在力子的作用下产生运动,能量子的产生和消失从没有停歇过,所以能量子一直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中。大量能量子堆积在一起产生的运动效果,被人体的六大系统感知到,影响到人的生活。比能量子大的物质都可粗略的看成是由能量子堆积而成的物质,能量子以外的物质就是我们一般人口中所说的“空间”(能量子和空间都属于基础空间,都是由基础物质构成)。

  经典力学是从惯性力的模式中解释速度,相对论是用空间扭曲解释速度,不过用这两种方法都无法解释我们看待“光速”时为何感觉不需要参照物……很多物体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也明显表现出“速度”这一属性,但没有物理理论支持,斟酌过无数次后,我决定设立“静态速度”来解决这类问题。

  火箭能够升上天空,是什么驱动它高速运动?是能量子。火箭推动器喷发大量能量子,火箭下端的能量子密度比火箭上端的能量子密度大,能量子为了平均占用空间,火箭下方的能量子会向上运动,带动整个火箭向上运动。

  从能量子的角度来看,速度的产生是由于空间内能量子的数量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能量子密度高的区域会向能量子密度低的区域扩散能量子,能量子的移动会带动物质产生运动。明确这一点后,能够解决许多物理难题,比如在一个密闭的黑暗空间内,只放了一个正方形木块,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木块的速度?

  空间内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木块周围能量子的密度会与木块本身能量子的密度形成一个比值,我暂时把它叫做“能量密度比”,用能量密度比乘以一个常量(具体值我就交给数学家去测算,确定这个常量有点复杂),得出的就是木块的“静态速度”,这是一种匀速运动。

  当方块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接触面上能量子密度不均匀时,木块做加速运动,要将六个面的能量子密度分别除以木块自身的能量子密度,会得到六个能量密度比,对这六个能量密度比进行一定的整合形成“能量密度合比”,然后乘以常量,就能在不需要参照物的情况下,确定木块的加速度。合比值越大,木块的加速度越大,合比值越小,木块的加速度越小。将此方法进行适当的设计,也可以确定木块的在三维空间内的运动方向。

  “静态速度”有点像是在说物质的“内能”,实际在本质上两者存在区别。我们在看待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时,指的就是光的“静态速度”。

  甲物体在乙物体内进行运动,甲物体的能量子密度越大,甲物体的速度越大;乙物体的能量子密度越小,甲物体的速度也会越大。在人体机制能够感知的范围内,光子柱的能量子密度最大,真空的能量子密度最小,所以光子在真空的静态速度是人类能够感知的最大速度,但目前所测得的光速绝对不是宇宙中的最大速度。

  引入“静态速度”这一概念,它不太适合运用在常规的低速运动问题中,而在高速的空间运动中将会有不凡的表现。比如未来在宇宙探险中,宇宙飞船处于茫茫星系间,如果以十分之一光速行驶时,受到“观测时间”与“真实时间”之间存在的时间差、空间扭曲、粒子辐射等因素的影响,所有的光学仪器在功能上将受到很大牵制,无法正常使用,宇航员无法选取一个固定的星球作为参照物,所有的星球似乎都在运动,无法正常确定飞船的飞行速度,而已“静态速度”这一理论,宇航员完全不需要参考物,靠收集飞船周围能量子的排列布局,就能确定飞船的飞行状态,这一点对于太空飞行来说非常重要!

  “静态速度”这一概念目前来说会为亚原子类物质的研究提供很大帮助,它的出现将对人们在“速度”的看法上提升到更深的一个高度,很多目前通行的理论会因此而改变。

  我也是近几年才想出这一概念(没看到别人提过,要是提过的话那就当我献丑了),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有许多常量需要确立,它可能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整套繁琐的理论,此篇只是对这一概念的核心理念进行最基础的描述,实际运算会十分复杂。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