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章:荒村小屋

  剑灵山外的某座荒村中,到处渺无人烟。据说这个村落以前叫勤人村,该镇上的村门都十分勤俭和睦,大家过着不甚富裕,却安乐祥宁的生活。

  不料很多年前,一场瘟疫袭击了整个村落,该村的居民死的死逃的逃。于是勤人村就荒废了下来,后来外头经常传闻村内有鬼魂和幽灵出没,因此就更没有人愿意来往那儿了。

  赵初夏缓缓睁开眼睛,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破落不堪的茅草屋顶。她的意识有些转不过来,不知道自己是死了还是如何。

  渐渐地赵初夏觉得脸上有些痒,然后眼前的光线被什么挡住了似的,定眼一看,竟是一双眼睛正直溜溜看着自己!

  赵初夏吓得“蹭”地一声从床上立起,双手抱胸退到了墙角边上。这一动不要紧,赵初夏只觉得全身神经都被牵动了一般,疼得她龇牙咧嘴的。

  那双眼睛似乎并没有放过赵初夏的意思,一路尾随着过来了。

  赵初夏壮着胆仔细瞧了下,却原来面前是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由于老者皮肤黝黑,加上屋内的光线不好,因此方才赵初夏只看见了他的一双眼睛。

  老者的长相并不甚好看,满脸都是脏兮兮的胡渣子,一头白发长至腿上,显得老者愈发矮小。

  赵初夏在确认了他是人而不是鬼怪之后才放心了些许,就算对方这会儿是鬼,只怕赵初夏也是没有力气逃跑的。

  赵初夏靠在墙角边上,只觉得每次呼吸都像针扎一样疼,她缓了缓神。

  老者的脸终于在离赵初夏二十公分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只见他的右手端着一个碗递到赵初夏眼前。碗内散发出浓浓的草药味儿,赵初夏这才知道,竟是这个老者救了自己。

  “喝了吧,你在潭中喝了不少水,如果我赶紧把肺里的水气排除,你的小命就危险咯。”

  听老者这么一说,虽然那个碗看起来脏兮兮的,药似乎也很苦的样子,赵初夏还是捏着鼻子一把喝下,她可不想将小命丢在这里。

  “老爷爷,这里是哪儿啊?”

  “这里是勤人村,小姑娘到哪儿去?”

  “我想去旺火镇。”

  赵初夏不敢轻易告诉他人自己此行的目的,因此随便说了个镇的名字。旺火镇在边疆附近,如果她真能到旺火镇的话,那离找到王爷也不远了。

  “那离前线很近啊,你一个姑娘家去那里多危险啊。”

  “额,我和亲人走散了,听到消息说他们在旺火镇,所以就寻了过来。”

  “可惜啊,可惜。”

  “可惜什么呀老爷爷?”

  “你若早几年还有可能从这里出去,现在已经不行咯。”

  “为什么?”

  “很多年前这里闹了瘟疫,当地人都死了。后面外头的人嫌这里不干净,就将这里通往外头的唯一出路堵住了。”

  “那你?……”

  “我就是个等死的老头子,家人都死在了这里,出去了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守着她们过后半生。”

  “这……那我岂不是出不去了?”

  “是啊,所以你就好好留下,和我这个老头子做个伴吧。”

  老者说完就收拾药碗出去了,只留赵初夏一人在床上。她觉得有些劳累了,从墙角边上爬了过去,躺到床正中间。

  她想起自己从悬崖上掉落下来,然后似乎是掉进了某个水潭里边,再之后的事情她就不记得了。

  许是老者在哪个水潭边上救了她,将她带到这个村里的吧。不对,老者既然可以将自己救起,那莫非是有地儿可以通向外头的,或者从水潭底是可以游出去的?

  赵初夏只恨自己现在全身瘫软无力,只能躺在床上空想象,并不能下地去看看外头的情形。

  也不知道她昏迷了几日,樱儿现今如何,王爷那里又是什么状况了。想到这儿,赵初夏赶紧探手进怀里,摸到东西还在才稍稍松了口气。

  赵初夏将东西悄悄地取出来,撕掉上面的防水布料。见里面的信物和信件都完好无损才放下心来,幸好她有先见之明,懂得用防水布料包裹住,否则那信件现在只怕已经成了一堆烂纸了。

  次日,赵初夏觉得身子稍稍有些恢复了,便不顾老者的阻止,急着下床到外头到处走动。

  赵初夏本以为她会见着一个落魄的荒村和满目狼藉的景象,不曾想屋外竟别有一番天地,称之为世外桃源也不为过。

  只见屋外便是一座一条清澈的小河,河对岸的山壁高耸入云霄,四周水气萦绕,当真有堕入仙境之感。

  老者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赵初夏身后,赵初夏疲惫至极,勉强走到河边的石桌上坐下。

  “若不是我心有牵挂,在这里了却此生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老者不曾想赵初夏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心境,心中倒真是对她有些刮目相看了。赵初夏伸手抚了抚胸口,她只觉得没讲一句话,就像是用刀在割着心一般,利疼得难受之极。

  “老爷爷,不知我已经昏迷了几日?”

  “三日。”

  赵初夏眼中闪过一丝隐痛,当真还是来不及了吗?此刻王爷只怕已经深陷敌人的陷阱之中,生死难料,而这一切她赵初夏也该负上一些责任,毕竟是她辜负了福晋的重托。

  这样一想着,赵初夏只觉得五内郁结,不禁嘴角一甜,竟生生吐出了一口鲜血来。

  “哎,天涯此生,不过为了一个情字,一个义字,姑娘如此不能放下,可是情义两字与你有忧?”

  老者真是一语中地,赵初夏心中被狠狠一击。她轻轻将嘴角的血渍擦去,她这短暂的一生何尝不是于情于义都有亏呢。

  于情上,她嫁给了王爷心却另有所属,她深爱陈西郎却不能与他为妻。于义上,她嫁与王爷却从未想过与他举案齐眉,是为背叛,她许陈西郎一生却多次爽约于他,是为失信。

  老者一双深邃的眼神仿佛能看透赵初夏的内心,赵初夏像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人一般,话头一打开就再也停不住了。

  “我不过是想简简单单来这世间走一遭,却不曾想辜负了一堆人的心,到头来终是不能清清白白走一遭的。”

  “哎,你既已尽力,又何须这般为难自己呢?”

  “不,我并没有。”

  赵初夏用力地摇了摇头,她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尽力过。在和陈西郎的事情上,她从未有主动去谋求过,从来都是陈西郎一人在努力与付出。

  而嫁去王府之后,她依旧不冷不热,借着王爷刚好不在府的缘由,任由自己如同陌生人一般,在王府得过且过。

  她从来都是摇摆不定的,若是她有勇气,在王府的那么多日子,她何尝没有机会逃出去寻找陈西郎?若她能放下过去,又为何不早些想法子与王爷相处?

  所以此刻赵初夏才会如此自责,才会觉得她的人生如此不堪,而这种不堪竟是她自己一人造就的,与他人无忧。

  “看来人非要到绝境才知有些东西的可贵啊,只可惜,可惜啊……”

  老者伸手扶着下巴上的长须,也徒增了些许感慨,突然,“噗咚”一声,赵初夏跪到了他的脚下。

  “请老爷爷帮助初夏出去,您的大恩大德我将没齿难忘!”

  老者并没有回答赵初夏的话,赵初夏跪在地上心里七上八下。从方才的谈话中,她断定老者的睿智绝非常人能有,若是能得老者相助,说不定真的能离开这里。

  当然,这一切都是赵初夏的猜测而已。她不求出去还能够救王爷于危难中,只求尽力将事态挽回。

  而且她不想死在这山谷里。若得出去,她赵初夏必定不会再如从前那般,浑噩过日子。

  赵初夏额发上的冷汗潺潺地流下,是为紧张的缘故,还为身子并没有恢复,这样跪着叫她十分吃力。

  “你可告诉我此行的目的?”

  赵初夏有了些许的犹豫,她没想到老者开口问的竟是这样的问题。老者是何人她是一点都不了解的,若对方是敌国奸细,那自己岂不是必死无疑?

  可是赵初夏再一想,即便老者是敌国奸细,赵初夏的处境也不会比现在更困难的了,若还呆在这里,她迟早都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姑且信老者一回,这般还有一丝生机和希望。

  “初夏此行是前往边疆找浣月国王爷的,实不相瞒,王爷乃是晚辈的夫君。”

  老者依旧岿然不动,似乎对赵初夏的话恍若未闻。赵初夏心中大惊,他会有这样的神情只有一个缘故,那便是老者早已知道她此行目的,方才那番话不过是在试探她罢了。

  赵初夏心下当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看来老者的心机比她想象中的要深百倍乃至千倍!

  老者抬头望了望夕阳残月,轻轻叹了口气。赵初夏有种错觉,仿佛他片刻之间苍老了十余载。

  “我夜观天象,你乃一女侍二夫之命,命里为他人带劫,也为自己带劫。你若是留在这里,与我一同吃斋念佛,或许可过一生无忧的生活。但若出去凡尘中,只怕……”

  赵初夏眉眼跳动,老者竟连她心中有王爷以外的其他人都看得出来,当真是不可小嘘之人!

  只是她此刻心心念念的都是王爷与陈西郎,哪里还有心思细细推敲他言中之意,更不用说听进老者的劝告了。

  “初夏还有凡事未了,若是常伴青灯古佛之旁反而玷污了佛祖,请您成全初夏,让初夏去完成此生心愿吧!”

  “哎,也罢。老朽在这里几十年,遇上你也算有缘,你随我来。”

  老者说毕就起身朝着小屋内走去,赵初夏见事情似有峰回路转之势,脸露喜色,亦趋亦步地跟在老者后头。

  老者从床底下掏出一个锦囊递给赵初夏,称是关键时刻或许可帮她化解为难,赵初夏如获至宝收入怀中。

  “老朽只能将你送出这山谷,我此生发过重誓,再不离开这勤人村半步。此后去边疆路途虽不遥远,却是惊险重重,你好自为之了。”

  “晚辈多谢老爷爷!哎……”

  赵初夏虽是为能出这勤人村欢欣万分,可是想起此去浣月国与流火国只怕早已开战,她再去前线也不知道还能否有用?

  老者当真是神人,揣度人的心思于他不过是举手便成,他片刻就让赵初夏疑虑尽消。

  “这勤人村多年无人迹踏足,许是收了天地灵气的缘故,这里一日,不过是外头一个时辰罢了。”

  “当真?那我在这里不过四日,竟是刚过了四个时辰。”

  赵初夏不禁要感慨这个勤人村的神秘了,除了风景如画之外,时辰竟也与外头不同,当真是叫她大开了眼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