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思考(一)

  朱由检静静的坐在桌子后面,皇后的事情先按下不表,心情慢慢的平复了,也该好好的考虑下眼下的事情了,现在是明末,自己可不想十六年后把脑袋伸麻绳圈里蹬两腿,那年才三十四岁,和后世一般大而已,还有好长的年华要过。那么只得想想怎么办了,真是麻烦,于是这个后世的升斗小民,眼下的崇祯帝第一次开始认真的思索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变。

  明末,既然是末世,自然离不开天灾人祸,天灾好说,明末的小冰河时期真是冷的出了名的,以至于能让史学家成功的将明朝的灭亡分一部分责任推卸到天气因素,就好比今天下雪路滑,出门滑到,这是走路不看活该,但也是情有可原,于是众乐乐又歌舞升平。

  朱由检摊开一张宣纸,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台上的黑墨,装模做样的开始写,几个字后,不得不放弃,自己完全不会毛笔字,姿势倒是会,可是也就是看来的,从来没有实际写过,更何况还是笔画繁多的繁体字,结果字下来,纸上除了浓浓的一坨以外,什么都没有,这还写个什么,这要怎么办。

  记得以前看过的穿越小说,都是用鹅毛或者鸭毛做了一个简单的笔杆出来,占墨水里就开始下笔如有神了,这纯粹是扯淡,去拔个鹅毛来沾沾看,那写出来的字真是要多丑能有多丑,更何况这么细的鹅毛,杆子都未必能握的好。于是这么一来,可选的办法要么是自己口述,找个亲信来记录,王承恩就行。可如此先是让王承恩发现自己居然不会写字,这真是要翻了天了,皇帝兴许是个假的;要么就是王承恩知道了太多的事,会把自己逼到台前,毕竟大明朝廷是个筛子这种事已经是人尽皆知了,鬼知道明天会有多少野心家起来造反。既然这两者都不行,朱由检只好翻遍整个屋子,拿了一根最小的毛笔出来,轻轻的蘸了墨,用现代握笔法掌握,很快的总算还能看的清楚的简体字被写了下来。

  “明末”朱由检先在纸上写了下这两个字,后世对明末的印象,明末亡于天灾下的人祸。于是他又在纸上左侧写下了“天灾”,右侧写下了“人祸”,天灾好解释,连续几十年的寒冬,低温,农作物歉收,又加之连年干旱。于是又在天灾下面写上了“干旱”,“歉收”,于是就从这个问题上,他倒是想到了几种后世吹捧的穿越人士必备的农作物。

  “也不晓得这个时候土豆,玉米有没有从美洲流传到中土,后世只知道清朝是肯定有土豆了,可是究竟是什么时候传进来的,自己确实不得而知。”不过朱由检倒是想到大明中后期一直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允许对外贸易,但是吏治的腐败使得江南走私盛行,官府和豪商勾结,其实对外贸易不仅没有停顿,反而势头越来越大,最终酝酿出了南明豪族郑家,里面几个代表人物,一个郑芝龙,一个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郑成功。

  “如此一来,只要这些农作物流传入中土,那么一定是在南方流入,看来需要派人去南方看看,有没有可能碰碰运气了。”朱由检想到,他又在干旱和歉收下写上了“土豆,玉米”又在下面加上了“如何推广?”这四个字。

  推广自然需要人去做,这就涉及到人的问题了。

  “人祸啊。。”朱由检淡淡的叹了一口气,人的问题最是麻烦,明末灭亡大致来说简直就是被活活拖死的,关内百姓暴乱起义不断,关外满清出了努尔哈赤这么一个奇葩,从十八副盔甲起兵到最后成功入关,入主中原,简直像开了外挂一般。更奇特的是农民起义刚刚被镇压的差不多,满清就来劫掠攻打,北方明军疲于奔命,两边来回奔波,结果对手的力量越打越强,最后终于支撑不住,万劫不复,后世多少给这段历史加入了一些天命的色彩,朱由检对这一套不置可否,不过若说里面没有一点细作网络和满清那边幕后的操控,他对此也持怀疑态度,只是没什么证据,只得后面看看是否有机会能查一查。

  朱由检在人祸下面添加了“乱民”,“满清”。那么下一个问题,乱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后世都归结为经济上土地兼并,税制紊乱;朝局上党锢之争,贪腐过甚,外加天灾的发酵剂,赤地千里,又贫富差距悬殊,如同历朝历代的末世一般,想不起乱都不行。于是朱由检在乱民下添加了“土地”和“吏治”。于是下一个问题应运而生:怎么办?

  改革?

  朱由检一阵默然,历朝历代的改革,都是利益势力的交锋,很少有不见血而改革成功的例子,这至少需要足够睿智且长远的头脑,切合实际的具体政策,甘冒危险的勇气,以及一大群新兴的受益者团结。虽然自己是皇帝,可灵魂上只是一个学生,刚刚才参加工作的社会底层而已,睿智的大脑?搞政策?还有勇气?别开玩笑了,真当自己是龙傲天了,这世界既没有奥特曼也没有生而知之,自己几斤几两可是清楚的很。首先土地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后世是共产公有制了,可这制度放明朝,作为地主阶级最大的代言人皇帝带头共产,这不直接被地主阶级就地抛弃,等着被挂城门楼子上风干的节奏么。更何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明末有实行公有制的条件么?连党国年轻革命时都在一定时期内承认土地私有,直到解放后一段时间才逐步开始公有制改革,更别说明末了。

  朱由检沾了沾墨水,想在土地下面写点什么,可是想了半天,只有一滴墨汁滴落到了纸上,却什么也写不出来。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笑了笑,历史没有重来,后世也回答不了的问题,靠他又能做些什么。只得再想办法,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吏治。

  明末吏治败坏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党争和贪腐,特别是贪腐还表现在军队系统里特别的严重。朱由检在吏治下写上了“党争”和“贪腐”在贪腐下又写上了“文官”和“军队”。党争历朝历代都有,只要是在官场,抱团取利的做法不可能被遏止,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利益共同诉求的结果。所以历代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的分辨意见的好坏优劣。最好的模式自然是决策之前可以有分歧,可是一旦决策既定,各方都应携手合作,共同前进。可惜在明末。。

  朱由检不尽有些头疼,他突然有些感慨这个身体的主人在登基时是否有想过到底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烂摊子,他的哥哥,老爹和爷爷都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啊。。

  (第四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