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信之土(乙卯年)

  七日后,师徒三人来到了吴城城南一条巷子的最后一户宅院门前。欧阳谢走上台阶,于门的右侧中间上下三寸位置先后各轻叩了两下。片刻,一中年白衣女子开门。李文宇、欧阳谢见了赶紧行礼,一个叫“师娘”,一个叫“师父”。谢夫人回礼,轻声道:“时辰正好,你们三个去换洗一下,该用午膳了。”

  -

  午膳后,宇文王道:“我们已商定,是时候让你们开始接手了。跟我来。”

  于是,四人来到正房卧室。宇文王按下床榻后墙中间的那块砖,同时轻轻一跺脚,就见墙后出现了一间密室。进去后,李文宇点起火折子,室内瞬间大亮,原来左右各放置了一颗夜明珠。但见室内四面书架,其上皆是一些古籍。宇文王足下微步、手上打拍,突见右侧地面石砖升起后侧立,现出一下行石阶。

  四人鱼贯而下,又开启了一条不见尽头的密道。在宇文王的带领下,各人展开轻功,约半柱香功夫,便见前方光亮渐增,走近了,发现已置身于一个溶洞之中:正前方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出入口,想必是通往城北的家中;右手边有五条精制麻绳从顶上垂而下。大家各抓了一条跃了上去。及顶,一扇石门开启,便见石屋。径直走出,才知身在孤峰绝壁间。

  谢夫人道:“百年前,你们师祖无意间发现了这座山峰下的溶洞,便造就了此番天地。”

  -

  回到屋内,但见吃的、用的、睡的,一应俱全。左手边书案的旁边有一小书架,上面搁着五本活页书,书名分别为《信之土》、《仁之木》、《智之火》、《义之金》、《礼之水》。书架旁悬挂着两幅对联。第一副用行草写道“昔日琅琊树风流;今朝江左云逍遥”,左右分别署名王徜、司马徐徐。第二副用行楷写道“天下大德安居年;人间大宝公道时”,左右分别署名宇文王、谢马司。

  宇文王道:“自今日起,我们便搬去右厢房住。宇儿、谢儿,先在这里看几天,过几日再随我们出门走走,三年后正式交由你们全盘打理。”说罢,与谢马司离开了石屋。

  就在石门合上那一刻,李文宇、欧阳谢忍不住好奇,去书架拿了书,坐在书案旁,读了起来。

  -

  -

  第一篇信之土

  五行之颂

  五行。相生相克,变化无穷。结全世间之万物,揽尽阴阳与虚实。

  九九兮归真,周旋而复始。浮生兮一梦,今非而昔比。

  愚公兮移山,沧海而桑田。谋事在人兮成事在天。

  -

  土之颂

  土,中。阴阳平衡,长养化育。主信忌神,性重情厚。

  筑城墙兮护民,营田园兮养民。黄麟兮垚垚,司空兮坦坦。

  -

  -

  一、乙卯年

  梁第一帝大萧衍大同元年,梁朝三十四年

  东魏第一帝元善见天平二年,东魏朝二年

  西魏第一帝元宝炬大统元年,西魏朝元年

  -

  -

  甲、北魏终分崩三足初鼎立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卅载,三国乃成。

  司马卅载,中国一统,撤州郡兵,除天下甲。

  舍弟立子,贾后乱政,不过卅载,五胡渐强,战国又起。

  前石勒刘聪,后苻坚慕容垂,晋之减半,终归刘裕。渔翁淝水战,拓跋珪立国。

  刘义符失德,嗣获三重镇。隆杀檀道济,拓跋焘统北,南北隔江望。

  刘宋宗室相残,传国齐萧道成,永明十载朝又乱。

  冯太后杀亲子,元宏迁都改姓,祖孙太和创盛世。

  萧衍乘机而作,疏儒法而溺释,天下财奉赎同泰。

  胡太后效东施,尔朱荣兵威盛,北魏朝从此沦丧。

  梁立释两分。译参儒道,佛随有缘;释主儒道辅,奉佛皆善。笃信如来,身死能救民?

  荣死魏两分。东魏高欢,鲜卑化汉;西魏宇文泰,汉化鲜卑。素仰曹操,父死子称帝?

  三国又三国。梁大却若吴,高欢家终败,西魏一朝新。天下何日一统,百姓得长治久安!

  -

  -

  乙、泰山武林会

  秋,凉爽,奉高城,人潮拥挤。

  半个月内,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东衣西裳,南腔北调,花魁斗艳,商贾云集,把这个往日安静的奉高小城烘托得连建康、长安那样的繁华京师都自叹不如。

  -

  本次武林会由湛卢山庄承办。比武地点设在坐落于泰山半山腰的泰安寺。一百八十个观看席座位细细地分了八个等级。每个等级通道口都放了一个标明重量的大铁石,重量从八百到两百递减。每个想要进去观看的人先在通道**了银两,举起铁石走到三丈开外的寺门前,方可进入。若中途不济,可退一半银两,还有一次选择机会。若仅能举起,则只退四分之一,任其逗留。若不能举起,非但分文不退,还勒令即刻下山。

  大哥、我选四等。大嫂、徐徐、远儿选五等。进寺门后,一个沙弥领着我们笔直走过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东岳殿、梵韵堂,来到了后院。一个鸿大的“武”字即入眼帘,右边竖条幅写道“制侵止袭”,左边写道“精益求精”。院子正中立着一高五尺、方圆二十余丈擂台,四周摆满了桌椅。拿了位牌后,我们被带到西厢,供了一笔香火钱,分别入住两间上房。

  歇息了一阵,一个沙弥前来带我们前去与主持慧觉一同用晚膳。膳堂内六张桌,每张桌上一盘酱牛肉、一盘酿豆腐、一盘炒青菜、一盆白米饭、五副木碗筷。

  饭后,在去登临齐安塔的路上,十四岁的远儿悄悄问道:“这出家人不是不能吃肉的吗?”

  大哥道:“那是大乘教的戒律。这泰安寺奉的是小乘教。小乘教是允许食用‘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的三净肉。天监十年,笃信大乘教的萧衍召集建康僧尼立誓永断酒肉,并下诏告诫国内僧尼,犯戒者交由官府严惩。”

  比武安排在明日卯时,于是大家早早睡了。

  -

  第二日早起,洗漱完毕,至后院,见大半座位已有人。坐在自己牌号椅上,拿着膳单,点了吃食。打开比武日程单,写道:

  *第一日

  *卯时至辰时-剑术

  *巳时-暗器术

  *未时至申时-刀术

  *酉时-盾甲术

  *第二日

  *卯时至辰时-棍术

  *巳时-鞭术

  *未时至申时-枪术

  *酉时-弓术

  *第三日

  *卯时至辰时-拳术

  *巳时-轻功

  *未时-杂术

  *申时-现场票选最佳术者、下届武林会承办者,公布。

  参赛名单附后,都是八大门派子弟及其举荐者。

  -

  正吃着,听得左边一胖一瘦在攀谈。瘦的道:“林兄,听说待会出场的灵凤门凤凌云是这届最佳术者大热门,山下赌坊押他的注数已达三十万,远超其他候选人。”

  胖林兄道:“据说开赛前还有大注加入。上届只是小小地开了个局,圭兄,看来这湛卢山庄还真会赚钱。”

  瘦圭兄道:“谁让武林会这样的盛会每五年才举办一次,人家湛卢山庄可是砸了不少银子好容易才拿到这次武林会的承办权,怎奈武林会规矩定得严,只能从此入手翻本了。”

  胖林兄道:“现在灵凤门对下届的承办权势在必得,不知到时又能弄出什么花样来。”

  瘦圭兄道:“哪还要弄什么别的花样,如今颜姿当道,灵凤门少主凌云公子本身就是一块大吸金石。”

  胖林兄道:“上月泰山派高掌门突然辞世,临终前舍亲子而立养子高僧智。泰山派这些年排名连续滑落,若不能在这届武林会拿到高积分,今年跌出八大门派就成定局。”

  瘦圭兄道:“这高僧智我倒是见过一面,与凤凌云年龄相仿,都是二十来岁,行事颇为稳重。我看看,他这次参加了四项主赛、两项副赛,也是最佳术者候选人。”

  -

  这时,司仪宣布剑术比赛正式开始。共七场。第一场,灵凤门凤凌云对华山派华明道。两人取了木剑,向台下行了个礼,斗了起来。两个翩翩少年,皆是飘逸风格,互拆三十八招,身形顿住,一人剑尖封喉分毫不差,一人剑刃劈腰尚离数寸,胜负已分。

  第七场,灵凤门凤凌云对泰山派高僧智。一个若风飘,一个似潮涌,五十招后,凤凌云步伐渐显凌乱,高僧智招式依旧沉稳。就在高下将分之际,忽见一枣核自灵凤门门主方向直奔高僧智左肩而来,便从茶杯中弹出一滴水急射枣核。听得监官喊了一声“停”,高僧智剑尖已抵凤凌云心脏,而凤凌云剑刃未至高僧智左肩。

  随后比赛,高僧智拿下棍术、鞭术、拳术第一,凤凌云仅在暗器术、杂术中胜出。高僧智当选最佳术者,玄刀门获得下届武林会承办权。

  散场前,湛卢山庄兑现承诺,展出湛卢剑。远远望着,这剑汇天地之灵,得金火之精,吸阴阳之气,成日月之形,让人忍不住要在旷野中舞它一夜,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剑。

  当然只是想想。为了避免麻烦,我们虽然都已易容,但这样的武林会,自然有东魏暗探,南梁与西魏也少不了要派人来,因而行事也是倍加小心。改日抽个空,与徐徐一同潜入湛卢山庄,品个三五天再归还,岂不快哉!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