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永远不晚

  6月16日晚10时,在连载的网络小说《武布天下》更新了一章内容。几个小时后,17日凌晨,一个科幻梦戛然而止,作者十年雪落猝死。

  写作的价值

  写作既是消费有益的思想,也是消磨无聊的时光,关键在于写作与生存的技巧是否高超。日记、诗歌不易出版——除非你实在太有名,而剧本、小说则出版容易,所谓风水轮流转,各种题材和文笔的小说都有市场。

  爱好培养专家,自学是终生的事业,坚持必有回报。即使比较笨拙的写作者,通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以轻松和调侃的心态写下通俗、庸俗甚至恶俗小说,写下自己熟悉并且热爱的题材,都有出版甚至成功的可能。

  相信但是不依赖直觉,追求但是不执拗于某种信念,写作是最廉价的慰藉身心的良药。比如在现实中爱不到的人,可以在作品里狠狠地爱一次;如果恨上一个人,只需在作品里毁了他(她)甚至杀了他(她),也许就不会再有在现实里毁人甚至杀人的冲动——因为他(她)已经“死”了。

  写作不仅可以“了却”个人恩怨,更可以反抗压迫与不公、批判堕落与邪恶、修缮道德与法律,拯救即将或者正在被屠戮、被欺诈以及被欲望洪流湮没的芸芸众生。自救与拯救,这才是写作最大的价值所在。

  “纯文学”与“畅销书”只是竞争对手而非你死我活的敌人,在被“文学GDP”所扭曲的文化界,心态浮躁的作家和出版人在“纯文学”与“畅销书”之间,为了选择社会责任心还是高印数和高版税而“左、右”为难。

  一些非哲学、非科技、无中心、无主义、无信仰、无章法、戏说历史、混淆现实、讴歌歹徒和**、吹捧骗子和奸佞的“速朽之作”,反而在市场化、商品化、快餐化、大众化、庸俗化的现实当中,以“促进繁荣和自由”为借口制造着文化垃圾!

  在适当时候完成一些适当的作品:先写10万至15万字的诗集,以培养优美的文笔和多彩的想象力;再写几部10万至15万字的通俗小说,以培养架构和完成复杂叙事的能力;最后再全力突击几部20万至30万字的经典“大作”,以便确立在文学界的地位。

  不同作品的功能不同,有的用来吃饭,有的用来出名,有的既能吃饭又能出名,有的则既不能吃饭又不能出名。使人出名的书往往难度较高,而名人写书由于是“为普通材质镀金”,倒是利用文学获取成功的便捷之门。

  为了在“心力交瘁”之前完成并发表作品,尽量先使用“精华”的资料、素材和灵感写作“纯文学”或畅销书,而“剩余”的资料、素材和灵感,则可以用来书写一些次要作品,尤其适用于“意识流”和“后现代”这类“支离破碎”的作品。

  文学,是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在白日梦里抒发“乌托邦”情怀的创造性生活,也是以智慧介入“利己”与“利他”的伟大事业的天马行空的本能。不论“学院派”还是“野路子”,写作往往是“以专家的良知虚构可能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于是,写作者往往是巫师、预言家和人性法官的混合体。

  从根本上说,文学并非信仰的点缀,更不是时尚和潮流的推手,文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力和审美学术。文学用诗意和美好的意愿描绘崇高与低俗、可敬与可笑、庄严与怪诞,也是刻画真实的过去、现实与未来的伟大工程……

  1。5自己的大书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部书、一架书,每个人都应该写一本书、一部书、一架书,而且,每个人都能够写出一本书、一部书、一架书!刻意“描绘和实现人生蓝图”的意义,在于确认并且延伸写作的激情和目的。

  还是那个“为何写作”的老问题,其实不论表达方式如何平凡、经典或者荒诞,不论严肃的论著还是“痞子腔”的调侃,都离不开“信仰”“爱情”“正义”“梦幻”等等主题,以及在“言之有物的剧情里渲染和宣泄对于名利和**的迫不及待”。

  “人与人的距离感”正在消失,处于自由化、民主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普及教育与网络时代来临,专业或者职业写作的时代已经结束,在半业余、准业余、半职业、准职业写作的时代,文学的空间正在向社会的每个角落拓展,任何人都有资格、有能力和有机会以写作自娱或者谋生。

  现代人早熟与“泛阅读”的个性否定了“学院派”风格,那些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与刻意把自己变成圣人的“面壁”与“辟谷”功夫,在急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已经缺乏刻骨铭心的魅力。在嘈杂与喧嚣中特立独行,不如在整齐划一的秩序大道上追求个人化的新时期文学成就。

  哲学和科技是文学改良的动因,解构主义理论大师也是大众的“灵魂保姆”和“精神导师”,学好哲学和科技知识是新一代写作人的基本功。文学的春天已经降临,随着“任何人都有资格、能力和机会以写作自娱或者谋生”,出现一批名著与文豪必然是大概率事件。

  写作的能力与潜质人人具备,只要整理、改编日记,只要把自己、他人的语言和思想纪录下来,就是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字。甚至那些市井中盛产的“肮脏语言的天才与集大成者的善骂的泼妇”,只要把她们“站在原地大骂半小时不重样的脏话”整理、记录,同样是某本小说、某个段落不可多得的素材。

  语言即“口头文学”,思想即“念头文学”,生活是“纪实文学”,能说话的人就能写作,不能说话的人也能写作,写作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历史”天天在重复,“现实”在明天必然发生,而“未来”的世界仍会存在愚昧、欺诈、暴力、血腥、邪恶、正义、善良、智慧的惨剧、悲剧、闹剧和喜剧。

  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变成“纸家具”和“纸装饰”,移动阅读的电子书、手机书正成为“思想的导师”。在网络和数字出版的时代,“人人能写作”和“人人能当作者(家)”成为现实,传统的出版形式和作家名头正在失宠、没落和自我贬值,掌握着专业知识和写作软件的“高产的网络写手”的迅速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

  写作永远不晚,“出身草根”和“大器晚成”的作家比比皆是,具备了高等学历、掌握了文学技巧的人的创作灵感永不枯竭。只要敢于“反刍”历史的种种不幸,善于发现和描述被掩盖的人间真相,并且大胆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景,任何人都有机会“进入文坛”。

  还是那句话:把你的灵感和思想记录下来,一天写一句话则十年成书,一天写一百字则五年出一本书,如果一天能写一页纸(约五百字),那么恭喜你,平均九个月就将写出一本属于你自己的也许能够流行甚至长久流传的大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