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黎椿友:“八桂大地”雕琢“书画艺苑”

  ——访通宝堂书画院新生代书画家黎椿友

  在风景如画的广西有个南宁市通宝堂书画院,因书画屡获各类大奖而名噪八桂。通宝堂书画院有位自学成才的新生代书画界翘楚,凭借书风迥异具有爆发力,迅速成为书画院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就是来自广西北流市的黎椿友。

  黎椿友,字少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于广西北流市一小镇上。北流市在中国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同时还是世界铜鼓王和陶瓷的故乡。

  他本不是书香门第,家族中也没有从事书画艺术的前辈。但他对书画艺术的无比热爱和追求及自身的艺术灵性,使他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书画艺术之路。从1998年开始,以帖为伴,以悟为师,在墨海中滚打,在魏晋风骨和梦回唐朝中摸爬,习米练赵,一丝不苟,敢于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取舍中终于开拓出了自成一家的书画风格。

  通宝堂书画院的老书画家们在看过他的书画作品后,赞不绝口,评价其书画作品线条遒劲稳健,结构中庸匀称,风格雄浑灵动,大气中不失内涵。自古才俊出少年,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广西区内外的各种大赛,斩获不少奖项。其中,在2004年中国第四届“滕王阁杯”和第四届“中原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获书法类三等奖;在2011年第七届“中国风”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中获“书法作品”优秀奖,在其他各类比赛中荣获过多次一等奖等。时常应邀出席各种文化艺术盛会。他创作的许多书画作品不仅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普通欣赏者的喜爱,获企业老板及机关单位、教育界人士的喜爱和收藏更是常事。也是通宝堂书画院最年轻最具发展潜力的院士之一。

  “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他说:“虽然现在的我离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家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但既然爱上了书画艺术,我会在这条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每一幅书画作品,都凝聚了书画家们的心血。他认为,一幅好的书画雕刻艺术作品,无论从艺术水平还是雕刻表现形式上,都更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与众不同的感觉。书画作品从书写到复制加工雕刻,从形态到神采,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水平,更是一门艺术。有水平的雕刻师不但运筹帷幄般地调整作者在书写时笔画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还可在作品的章法上作艺术创新,这样不但保留书画作品原来的真本色,还可以让作品更趋合理、完美,可以给人一种形神兼备,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相反,一幅再好的作品,拿给一个没有任何书画艺术功底的人进行处理、二度加工,且不说二度加工创作,就是能保留作品原来的真面貌也不好保证,多数不是面目全非,也会形残神缺。

  目前,国内书画界日益繁荣,但也带来许多焦躁情绪,其最大的表现就是艺术过度的商业化、浮夸化、包装化。对此,他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他说,在传统书画艺术中,一直以来过于单一的表现形式,导致书画作品无论是表现承载和书写形式上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如今社会似乎已开始对表现单一的传统书画作品存在一定的审美疲劳,加上由于过多的靠包装炒作起来的“名家”作品的干扰,让国内书画市场如浑水一般,看不清优劣,分不明真假,辩不清真实的艺术价值。曾经听国内一位著名书画家感叹当下板画工艺品市场时说,也许是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厂商都在追求商业利益,而忽略了对艺术品的加工要求,以导致整个市场都是以价格战为主,最终使书画艺术的灵性在他们二度加工过程中丢失得一干二净,甚至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为什么经过二度加工的板画艺术品不被书画界专业人士看好?他说,因为板画艺术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被那些本身不懂艺术的商人变成了牟利的工具,涂上了金钱的“外壳”,这是对艺术作品的亵渎,更是糟蹋!为了利益,少量艺术家也不再以艺术梦想为出发点,更多的是以赚钱为出发点。面对这样的行风,他感叹说,作为书画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我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我难以忍受神缺形残的书画工艺品出于我之手!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东西,我希望美丽的东西永远不要被扭曲和丑化。

  当书画艺术不再只是单一的表象层面书画,而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动力、一种乐在其中的闲情逸致和知足常乐的心灵感悟时,对于书画家的艺术产物而言,已经实现了其固有最大价值和意义。为了让这份价值和意义发扬光大,2009年3月,他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雅度书画艺术中心,专门研究书法的原形艺术雕刻、形态艺术雕刻及书画与框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等。两年多时间里,他带领的艺术中心成功雕制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时代特点和传统艺术内涵板雕书画作品,还研究出集视觉、境界、韵味、内涵于一体的水晶艺术画等。

  书塑其人,人若其书,雕琢于精,他以书法艺术及书画艺术雕刻作为生活精神追求上的一种“职业”;他时常以淡定而从容的心态跋涉于艺术与现实之间,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生活。这并非他刻意追求的精神状态,而是他天性志趣所在。他的书法墨迹及雕刻作品里可以说明一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