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禤沛钧:站在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

  2000多年前,中国汉武帝将目光投向北部湾,一条绵亘千古的伟大航线,经北部湾连接起东方与西方的几大文明。如今,机遇的曙光再次照耀北部湾,催生出一个影响18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区中,一个依港而建,因港得名,由港立市的海湾城市——防城港,日益风生水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经济秩序下,肩负着中国海上国际大通道、区域大合作枢纽的防城港,站在时代的浪头潮尖上,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千载机缘,而这机缘属于防城港,属于中国,也属于东南亚,更属于泛北部湾的18亿人民。

  禤沛钧:站在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

  在中国大陆和海岸线的最南端,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防城港。它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域,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和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也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1968年,作为开辟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重要起运港口,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决定批准建立防城港,史称“海上胡志明小道”。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作为中国的边关城市和全海景生态滨海城市,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西部第一大港和全国 25 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在海上,它为西南诸省走向东南亚,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陆地,它与越南接壤为我国商品直接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门户。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防城港市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禤沛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党委候补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共防城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自2008年1月调任防城港市委书记一职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所给的定位和要求、决策和部署,放胆想事,放手抓事,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取得巨大成绩。防城港市GDP、财政收入连续两年增幅超越2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进出口贸易等,连续两年增幅达40%以上。2008年,全市十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列广西各市首位;2009年,13项项指标增幅列广西各市首位;2010年,11项指标增幅列广西各市首位。

  城建大幕  大展“明星城市”容颜

  禤沛钧说:“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地方发展成果及发达程度的集中体现。防城港市作为面对东盟的重要港口大通道、主门户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临海大工业所在地,抓好城市建设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门形象极其重要。”

  2008年以来,防城港市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跳出防城港看防城港,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市发展进行再审视、再认识、再定位,高站位谋事、大力度抓事、全方位成事,全市各项事业犹如千帆尽举、全面突进,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城乡面貌变化之大,令世人注目,被誉为特区现象。特别是着眼于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有港无市”问题,在“建新城”上下足功夫,市委提出“率先构筑沿海发展新高地、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建设“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重要门户城市、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和“创新创意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幸福和谐之城”,实现“富民强市、幸福和谐”等目标定位,并确立了“一年有所变化,三年明显变化,五年较大变化”的工作目标,突出“生态、滨海、门户”三大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抓城建、突出重点多点联动抓城建、优政策降门槛提效能抓城建、生态环保抓城建、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抓城建、聚人气旺商气兴文化抓城建,以“四沿线、四片区、两改造、两景观”为主战场,全面拉开“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总体城建框架布局,着力构筑“山海相连、港城相依、绿廊相间”的现代化滨海门户生态型国际港口城市。

  大城建迭起,全市满城是工地,到处是项目,大干快上,热火朝天。两年多来,防城港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累计达300多亿元,推出城建项目460多个,仅2010年就实施城建项目188个、完成投资135.8亿元,是建市以来1993~2005年13年总额的3.2倍、“九五”的26.3倍、“十五”的4.2倍,全市建成区面积比2005年增长了1.7倍。城市面貌大幅改观,一大批新楼群、新景观拔地而起。特别是总投资95亿元、主楼高528米109层的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城建项目的开工,标志着防城港也将拥有世界摩天大楼。另外,面积近20平方公里、可容纳10余万人的桃花湾片区101栋高楼、16条街道仅2年多时间即建成投入使用,再造了一个新城区。房地产开发方面,房地产投资、建成面积、售出面积等指标增幅连续三年高居广西各市首位。

  2009年7月,广西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防城港视察时说:“防城港城市建设也是大手笔,再过几年是广西最漂亮的城市!”

  “以港兴市”战略  引发“特区现象”

  历数世界发达国家都是靠工业崛起,而工业与港口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绝大多数工业都依托港口而崛起。由此,得出港口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具有重大影响。禤沛钧也深谙此理。在全面拉开城建大幕的同时,禤沛钧带领防城港市人民加大“以港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把港口作为最大的资源和最核心的优势,千方百计建设港口,增强港口、工业互动,促进港市一体。

  防城港市计划从2009年起至2025年,多渠道多形式筹措1000亿元左右,努力建成在环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超10亿吨现代化国际枢纽大港。近年来,防城港市已投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50多亿元,陆续建成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27个以及一系列大型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矿、粮食、水泥、磷酸等专用仓储和装卸船系统。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成为中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和西部最大港,是西南地区连接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及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201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650万吨,增长19.9%,占广西沿海港口总吞吐量近七成。“十一五”期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6.3%,港口货物吞吐量翻了1.7番。

  依托港口的强力带动,防城港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呈现全新局面,由过去不甚知名一跃而在国内外小有知名度,由过去发展速度不快一跃而领全区各市之先,由过去长期“有港无市”一跃而成为最被外界和投资者看好的全海景港湾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由总量、人均量不大一跃而高居全区首位,一些薄弱环节由长期拖后腿一跃而成为发展新亮点,特别是进出口总额占广西总量的1/6强,边贸总额占广西总量的四成多,关税收入占广西总量近七成,防城港市企业在东盟设立办事处占广西总量的1/5强,磷酸出口加工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是全国重要的植物油加工基地(2010年产值达185亿元)。

  风景“独好”的防城港,近年来的出入境人数大幅上升。据统计,防城港如今每年进出境人数达500多万人次,居中国陆路边境口岸之最。同时,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所有12个主要指标22个分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其中GDP增长3.4倍,财政收入增长4.4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倍,再现了中国特色的“特区现象”。

  继往开来 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

  站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波澜壮阔的开发建设进程的制高点上,防城港市正掀起新一轮的开放开发热潮。禤沛钧根据国家、广西区党委和政府的指示精神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为防城港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以“率先构筑沿海发展新高地,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为主题,通过开展“率先构筑”和“倾力打造”主题实践,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从而按照这个主题谋划工作,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抢先发展,使防城港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更快,彻底改变防城港市“有大港口无大城市”、“有大资源无大产业”、“有大增幅无大总量”等突出问题,率先建成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重要门户城市。

  发展是第一要务,禤沛钧说:“所谓“第一城”,指的既是防城港市地处中越环北部湾经济圈地理中心,拥有沿边沿海、直面东盟合作这一得天独厚的主门户、桥头堡和大通道等区位优势,同时又不仅仅囿于地理上的概念,而更是一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的概念。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就是要立足沿边沿海、直面东盟合作这一得天独厚的主门户、桥头堡和大通道等区位优势,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东盟的国际交通大枢纽、经贸合作大平台、信息交流大中心、人员流动大通道、文化交往大舞台,努力把防城港建设成为广西对外贸易额最大、北部湾经济区内吸引东盟各国投资最多、东盟国家来休闲旅游、投资兴业人数最多的城市。”

  禤沛钧的话道出了八十余万防城港人的心声和远大梦想。防城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面对迎面而来的新机遇,跳出防城港看防城港,坚持高站位宽思维,谋划防城港市的发展,明确了“以港兴市、以工强市、以区位优势旺市”方略,大力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商贸、大旅游,着力构建面向东盟乃至更大区域的钢铁能源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国际滨海旅游胜地,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防城港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社会名流先后莅临考察。2008年10月5日,国家高层领导在视察防城港时忍不住夸赞“这是个好地方!”。领导人的肯定和夸赞为防城港人进一步建设美好家园鼓舞了士气。

  伴随海湾新型城市的崛起,防城港市先后荣获“2009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城镇化质量示范城市”、“2010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以《千帆尽举防城港》为题头版头条对我市发展作了长篇综合报道;7月,《经济日报》又连续三天头版刊发我市重点报道(其中第一天为头条);新浪网等开设了防城港市专页,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及中国科技报和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商报等中外媒体也都多角度、宽层面对防城港市经济社会超高速发展作了大量报道,这都为今后防城港崛起于北部湾、崛起于中国、崛起于中国—东盟及世界注入了强大动力。

  城市名片:

  1、防城港市地处国内、国际和多区域经济合作的结合部,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路河相连的城市,与越南最大的特区芒街市仅一河之隔,被誉为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大通道、主门户、桥头堡。1984年5月,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2、防城港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广西近年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为外界尤其是投资者注目的地级市;

  3、防城港市拥有世界唯一的国家级金花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全球四大GEF(全球环境基金)红树林国际示范区;

  4、防城港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最大的磷酸出口加工基地;

  5、防城港市已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大港,并正向吞吐量超10亿吨的国际枢纽大港口迈进;

  6、防城港市出台的加快发展海产品加工业的决定,被认为是“全国支持海产品加工最好的政策之一”,其产品已出口日、美、韩、欧等地,再经过三至五年,防城港有望成为广西沿海最大的水产品深精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7、防城港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或总量、人均量,三年一直居广西首位。

  8、防城港市曾在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位居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竞争力第一名,是广西唯一进入该排行榜前20名的城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