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曾雄飞:博学之士的科学思想家

  他是一位在多个重大领域都卓有建树的科学巨匠,如今虽霜染秋峦,却退而不休继续燃烧智慧;他曾得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鼓励,他的《爆轰波结构的流体力学理论》,1996年获美国国防部发函邀请交流;他发明了中国第一个营养素药物——“氨基酸碘络合物”;他攻克了原子和地质理论的难题,是新原子论和地震爆裂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科技日报》曾把他的科技人生概括为:北大播种,国防熔炼,改革开放结果。

  他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曾雄飞。

  曾雄飞,1963年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国防科技研究。期间,他出色完成我国原子弹高能炸药的研制和爆炸力学研究的任务。文革期间,他虽受到冲击,但绝不放弃对科学的追求。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多学科理论研究上。

  日渐学步 行之能远。他撰写的化学动力学系列论文,曾得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鼓励,还有《爆轰波结构的流体力学理论》论文,1996年被美国国防部看中,专门为此发函邀请他前去交流。

  改革开放后,曾雄飞创办了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以支撑他的理论创新。《广东科技》、《科技日报》和《科学时报》成为展示他科技创新成果的前沿阵地。他的专著《营养医学在病毒性虾病中的应用研究》(2005年),《新原子论及其应用研究——油气成矿爆炸地质动力学理论》(2008)先后出版,震动了学术界。《科技日报》曾把他的科技人生概括为:北大播种,国防熔炼,改革开放结果。

  首创营养素新药,走出无药残安全食品新路

  20世纪后期,病毒成为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矛盾。全世界都投入巨资研究抗病毒药物,但除了一部分疫苗外,其它的都没有成功。曾雄飞以重大病害——1993年爆发的病毒性虾病为切入点,历经13年攻关,终于发明了氨基酸碘络合物,获中国和美国的发明专利,形成了三项国家标准,在水产养殖业大面积推广应用。

  1993年,全国性对虾病毒病暴发,虾产量从1992年的22万吨骤跌至几万吨,养虾损失90%,造成经济损失达上100亿元人民币。引起了农业部、科技部和中科院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科协牵头在青岛召开会议,寻找对策。曾雄飞参加了这次会议,投入到虾病攻关的洪流中。

  1997年,曾雄飞从北京回到惠州,并在惠城区三栋镇创办了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为基地,进行科学研究,让曾雄飞迅速发现了突破口。针对虾病毒病这一灾害,曾雄飞认为,是病毒(wssv)与致病菌(狐菌)交叉感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引发的烈性病患,一旦暴发,群虾将在几天内灭绝。

  曾雄飞查阅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癌危险性的评估专题《化学物质与人类癌症》等文献,又受我国科研人员关于碘制剂效果的启发,发现聚维酮作为络合剂是不适宜的,当即确定了利用碘剂防治虾病的新思路,采用氨基酸作为络合剂。他带领团队中的骨干曾江和曾燕,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2004年终于研制成功“氨基酸碘络合物”。

  近几年我国爆发了第二轮虾病。曾雄飞团队继续投入到虾病搏击的宏伟斗争。提出“一激三毒”(强应激,藻毒、菌毒和病毒)理论,推出《金鳄对虾科学养殖模式》,养出的对虾没有抗生素药残,探索出一条新的惠农、安全食品之路。

  此外,氨基酸碘对各种病毒有极好的杀灭作用,包括禽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艾滋病毒。曾雄飞为此提出营养素药物新概念,为人类抗击病毒病,提供了一条新的研发思路。

  创新电子原子论 探究能源的未来

  现代科学有三大基础问题:一是探索宇宙的奥秘;二是生命的秘密;三是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我国正处在科学的跨越和理论的飞跃阶段,取得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受对虾链爆发的启发,在2005年底,曾雄飞发现地球是爆炸产生的,进一步研究又发现需要原子的深层能量才能将行星送入轨道。曾雄飞没有料到原子结构研究进展那么快,他说:“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写出十篇论文,还做了哲学总结。该找个应用题目,此时,能源成为首选,最终建立起爆炸地质动力学理论”。

  曾雄飞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核素键能新概念,原子的三层次电子新论,就是典例。他说:“以氢为例,把氢分子的两个氢原子分开,叫解离能,把氢原子的核(质子)同外层电子分开叫电离能,两者都叫化学键能;强相互作用是核素内部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不可以用“核素键能”来描述呢?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关联呢?”

  如果没有原子有核结构理论、相对论和原子的量子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原子弹的制造、原子能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兴起。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曾雄飞专著《新原子论及其应用研究——油气成矿爆炸地质动力学理论》,2010年的中英文版本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推进到了爆炸地质动力学新阶段,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在基础理论上的落后状况,一举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爆炸地质动力学理论,除了分析了上世纪油气勘探成果,解剖了世界上312个大油气田和上千个油气层外,还特别地研究了地下核爆炸的规律和大尺度冲击波作用规律,从地球与太阳相联系的大尺度以及原子的核层和核内电子结构的深度,对成矿条件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找到了富油气区规律,油气田田位分布律,油气层层位分布律,油气储量的微分-积分分布律,主油气储层和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赋存规律。

  曾雄飞说:“我国盆地,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原行星就存在的盆地,比较深,海沉积与河沉积的界面大约是3500m至5000m,特大型气田约在其下方数百米至2000m处。因此特大型气田约处于距离地表5000m至7500m位置”。

  油气成储主层的冲击波理论,大油气田的勘探方向与冲击波理论以及地球和生物演化的爆炸波理论,使寻找油气田,尤其是大型、特大型油气田更具操作性。

  他还提出磁能可以直接利用,发明新型的换能机和动力机,展示了一系列的产业革命新方向。

  揭示震源包体 化害为利造福世界

  曾雄飞的理论创新总是同国家命运、百姓疾苦紧密相连。汶川地震爆发后,他尤其痛心疾首,停掉了其它理论工作,开始探究地震规律。

  他依据汶川大地震和世界百年大震的丰富资料,建立了定量的地震爆裂动力学理论:地震发生的力学条件,地震包体和爆炸烟囱的发现;地震四阶段:能量积聚、触发、爆发和沉寂;冲击波理论基础上,发现了月潮引发冲击波,地震冲击压缩 – 卸载塌缩的链锁规律;展示了爆炸源区的波结构,遵循波叠加规则;地震能量积聚和触发的机制。实施地震包体 – 油气储体诊断工程,四波(地震波、炸药爆炸波、地下核爆炸波和HRT谐振-共振波)联用,利用地震包体对围岩作用的信息,特别是共振波信息,可实现地震的预测预报,同时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我国的地震理论研究,翻开了地学史新的一页。

  这项理论成果2010年,已由《广东科技》以中文和英文版本正式出版,随后建立的地震能量积聚理论,近期《广东科技》也已公开发表。

  曾雄飞的地震理论,同钱复业-赵玉林月潮谐振-共振波(HRT波)短临预报法相结合,可在地震爆发前数小时至数天,对震中、震级作出预测,已经为2004年至2008年,印尼、巴基斯坦、班达海、日本、台湾、于田、新疆、西藏、汶川、缅甸、普尔、九江、鲁甸、攀枝花、鄂霍次克海、唐山和海城(震后总结)等22例观察到的大震所证实。此后的玉树、汶川余震预测也同观察一致。盈江地震和日本9级地震,都有极其清晰的共振信号。

  曾雄飞说,地震不可预测预报的悲观论偏离了历史潮流。地震同其它未知自然现象一样,随着自然本身的暴露,人类认识的深化,人类将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地震能作为洁净能源还可以利用。

  以汶川地震为例,汶川8.0 级地震包体的结构参数是:包体体积:6000万m3;内容物:流体,水汽为主;压力:2.5万大气压;温度:600℃;能量:15颗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750颗长崎核弹)。在能量积累达到临界爆发压力之前,逐步释放,就可用化害为利了。

  曾雄飞认为,地震活动涉及星体间的相互作用,应提倡国际合作,共破难关。重新认识地球,重新认识地震。

  从生物科技到新原子论建立,再到人们关注的地震学,一个个难关,曾雄飞跨越着。他的每一步飞跃,都显示着他心系祖国和人民。每跨越一步都充满着无比的艰辛。他为《美酒加咖啡》歌曲重新填词:

  美酒加咖啡,我两喝一杯。攀登科学高峰,有谁不流泪。最痛心糊涂权威,

  棒打鸳鸯摧。我要美酒加咖啡,陪我展翅飞。

  美酒加咖啡,倾情喝一杯。攀登科学高峰,有谁不流泪。最舒心中华魂,

  伴我渡苦海。我要干了这一杯,太空任我飞。

  他深情地对记者说,“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的骨头即便磨成灰,也永远是他们忠诚的一分子。”这就是曾雄飞真实的科技人生。

  人物介绍:

  曾雄飞,1938年生于广东龙川。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六年制),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长期从事国家重大项目研究,献身于国防建设,获多项发明奖励、发明专利和多项国家级成果奖。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武衡曾两度为其颁奖。提出了量子态反应动力学原理,分子键能同反应热的联系理论;建立了炸药爆炸的量热计模型,聚能射流形成的飞层论,爆炸转化的流体动力学波动理论,发展了测压术;发展了生物链动力学和营养医学。发明了可高效杀灭各种病毒的氨基酸碘。创立了三层次电子结构的新原子论,爆炸地质动力学理论以及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