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蒋凤亮:提前八年,预报汶川地震的第一人

  导读:他一生都在科学的海洋里探求真谛,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的严谨和勤奋,在地球化学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更以淡泊名利和正直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尊严。历经七十二年风霜洗礼,他老而弥坚,百折不挠,百炼成钢。他无名无利无悔,但有情有意有祖国。

  他,就是著名地质学家蒋凤亮。

  蒋凤亮:提前八年,预报汶川地震的第一人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各国都在不断研究地震预报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地震情况复杂,至今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国际不少科学家明确提出“地震无法预测”的论点。但另一些地质学家,却以实际学说和科学理论,证实了地震的可预报性。其中,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蒋凤亮,就曾在2000年准确预报了汶川大地震。

  躬耕地质科学 获毛主席赞赏

  1952年,蒋凤亮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因该校被撤销,蒋凤亮在该校仅仅读了一年书,就于1953年被调入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矿化专业学习。195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地质部鉴定室工作。

  两年多时间里,曾与郭承基先生等人共同撰写了《磷酸在矿物鉴定上的应用》,该成果在获得当时中科院科技类三等奖。1957年,蒋凤亮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曾要七天才能完成的“岩石全分析法”,经研究成功后,只用了四个小时即可完成“岩石快速全分析法”。该成果在中科院成果展览会上受到毛主席的大加赞赏。由此,1958年,他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稀有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习。到1966年,直接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工作。随后,在1975年又被调至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从事管理工作。

  肩负国家使命  往来国际交流

  成绩显著,1980年蒋凤亮被邀请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二年。在此期间,曾用英文发表了四篇论文,得到了该校的好评,并在该校报刊中受到表彰,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和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地球化学学会会员。1982年成为北京分析测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前兆委员会委员,随后被推选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水文地球化学专项执行主席。1983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83年,开始负责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机理攻关实验研究,后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专项二等奖。

  1983年,应日本科学家邀请,蒋凤亮前往日本参加了国际水一岩作用会议,宣读了“水一岩作用地震水文化地球化学前兆机理模拟实验研究”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和好评。1986—1994年,在英国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多次进行学术会议讲学。1984—1986年,参与了中美地震科研合作项目阶段性的研究工作,主要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seripps海洋研究所H.craig教授共同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受热应力作用的变迁。1985来,承担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华北地区地球化学背景与地震关系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成果发表后被同行专家评为国内领先、国际水平,并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开展的《潜在震源区地震地球化学标志的综合研究》等课题,都取得了不俗成绩。

  成功预报汶川地震 开启地震预报新途径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强震,除黑龙江、吉林、新疆以外,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小城市都有明显震感。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失踪,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人民币。

  汶川地震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关于这一强震,早在2000年,地质学家蒋凤亮就与高文学一同出版了《地球化学异常——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一书,书中第113页及122页)中精确预报了汶川地震。现将原书分析后的结语容摘录如下:

  “未来十年,在四川鲜水河断裂带南乾宁一带或朱倭以北的甘孜带,未来存在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背景。”

  这一结论发表后,令人遗憾的是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直到汶川地震真的发生后。国内外部分科学家和机构才关注起蒋凤亮早在八年前做出的准确预报。蒋凤亮谈起如何预报汶川地震时,他言简意赅的回答说,主要是用地震地球化学与地震地质构造以及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预报。关于蒋凤亮的成果,两院院士、中国信息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罗沛霖曾给予这样评价:“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蒋凤亮研究员的研究应是攻克这一难题的思路之一。”

  人物简介:

  蒋凤亮 ,生于1938年,祖籍湖南江华,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四十多年来,参与主编《地球化学异常》、《地震地球化学》、《华北地震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地震地球化学文集》、《华北地区地球化学背景场与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成果汇编》等著作期刊,还翻译了前苏联M.N.伏拉罗维奇的著作《高温高压下岩石和矿物物理性质的研究》。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五十篇,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和国务院科学家荣誉证书,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