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昌宏之年

  就在万玄墨还未回宫之际,圣上一纸诏书立大皇子安卿为太子,我的家姐安呼拉氏碧玲为太子妃。太子监国,右相辅政。

  此诏一下,盛国人人议论不休。三皇子安笙虽不亲姑姑,却尤为喜欢皇上。皇上也甚为喜欢这个三儿子,无论是议政还是出宫巡防总是将之带在身边。很早以前,盛国已默认三皇子为太子,但今却由大皇子安卿即位,实在让人震惊。不过立长者为太子,也是历来朝代的传统,所以民间的议论仅是一时。

  姑姑的心随着立太子的诏书变得冰冷,她原本以为皇上会立三皇子为太子,现在看来她满盘皆输。心中对皇上有着怨恨,却又不得离开皇上身边弃之不顾。

  我将这些都看在眼里,静默不语间只期盼着以后我的生活平静,无争无斗便是最好。

  圣上驾崩的前一天,传位于太子。威远大将军万玄墨正在这时赶回都城,他毫不畏惧的带刀跪拜于圣上床前,身上的盔甲闪着刺眼的光芒,他手下的几十万精兵以护驾的名义侯在宫外。他的一双剑眉直直入鬓,眼睛铮亮,一双唇紧闭,整个面容不怒自威。我在心中感叹:不愧是我盛国满载誉名的大将军。

  然而,那双紧闭的唇却兀自开口:“臣求圣上将右相之女安呼拉氏妙钰嫁于臣下。”

  一时间,整个宁德宫里一片寂然,所有人都缄默不语,面露惊异之色的看着勉强靠在榻上的圣上,万玄墨磨满老茧的手始终附在佩刀之上。

  圣上驾崩于昌德二十年,先皇于驾崩前因威远大将军御敌有功、劳苦功高,赐封为安边王,将右相之女安呼拉氏妙钰嫁于安边王,择良辰吉日完婚。大皇子安卿继位,改年号为昌宏。

  因得大皇子的生母已过世,且姑姑依旧是万人叩拜的皇太后,我的家姐便被册封为皇后。从此,安呼拉氏的地位在盛国愈加显著。

  右相安呼拉氏昊泽虽不掌握军权,但因自我朝立国两百年间,安呼拉氏在家族中声望最高,与皇室世代缔结姻亲,掌握着朝中重权。且朝朝代代安呼拉氏家族中在商、政、军中权重之人层出不穷,不管是当朝永安王爷还是手握军权的万玄墨,在心底还是对安呼拉氏有着几分忌惮。

  昌宏元年,圣上登基之初赦封太子太傅萨克达氏赫达为左相,命太尉组建宫内禁军,其首领便是安边之战的杰出人才伊喇氏凌天。且再发扬先皇的在民间广选人才的政策,除却不可动摇的官位,其余都换为新秀之才。先皇驾崩,举国上下共同哀悼,命三皇子安笙前往皇陵守孝,为期五年。

  是秋,皇太后宣我进宫。我踏进宁栖宫的时候,姑姑正坐在镜前怔怔观望。我轻声进去,谴退了婢女。我拿起一旁玉制的栉,缓缓为镜中憔悴的人儿栉发。

  谁知皇姑姑一下回神,便用力的掐住我的手腕,我一阵吃疼,玉栉落在脚边。我闷哼出声,皇姑姑似猛的惊醒,放开我手腕,把我拥入怀中:“钰儿,是你,真的是你。”

  我顾不得问皇姑姑为何这般惊慌失措,我拍着她的背,就像她经常哄我一般,她身上着的锦绣异常柔软丝滑。

  “钰儿,他竟把我身边的婢女奴才都换掉了,也不准我出宫。我不恨他命我皇儿守陵,但为何不许我与之相见。钰儿,你可知姑姑的煎熬”说到最后,皇姑姑竟有些哽咽。

  我听得不由一怔,当今圣上,我的姐夫。他常年挂着微笑,温文儒雅、温润如玉、淡雅如风。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天生就那么淡雅,他从不与其他皇子争宠,只是一个人默默的看书习字,他的身边通常除了太监婢女就无人陪伴。但他从来不恼,也不抱怨。有些时候他的像风一般的微笑,总会刺痛我的眼。想不到就是这么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一旦他得到,他就全力以赴稳固自己的地位,让一切对他有害的因素都尽可能降为零。

  先皇已许诺万玄墨娶我,万不会这时造反,这是万玄墨放弃一个绝好造反的机会得来的唯一东西。当时我只是睁大了眼睛无措的看着他,但他始终未看我一眼。我想不明白他的用意,亦不想过多猜测。只记得他附在佩刀上的手那样宽大、有力,浑身都散发出压抑的气息。

  皇姑姑与母亲在那天以后,除却忙于先皇的丧葬以及新皇的登基之外,相处得最多的便是我。我变得郁郁寡欢,她们良苦用心的劝告我,我知道她们亦是舍不得,我嫁给万将军已是委屈了我。按照皇姑姑先前的心思,我必定是要嫁给皇子。浏览器搜“篮色書吧”,醉新章節即可阅读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