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节 称帝

  就在科举之后不久,刘弥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刘弥金龙盘身,麒麟为坐骑,驰骋天际,梦醒之后,刘弥急速请来善尚书的庞统询问。

  “王上,此乃祥瑞之兆,恕下臣之言,金龙盘身、驾驭麒麟、翱翔九天,才是寓意王上该登大宝之兆,金龙、麒麟皆是天子之所配,常人岂会做此梦!”庞统连忙恭喜着说道。

  刘弥来自于后世,自然不会觉得真的所谓托梦的事情,但是自己做的梦确如庞统所言,金龙、麒麟哪里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但是眼下天下局势并未平定,河北有曹操,西凉有马超、刘备,辽东还有公孙康,他从黄巾之乱到现在,先是为了保命、后来是为了百姓,再后来他是真的喜欢这样的感觉了,说不想当皇帝,那是假的,但是贸然称帝,他怕布了袁术的后路,袁术死去才刚刚七年,历史上的公元204年,刘表还割据荆州,刘璋和张鲁还在蜀中死掐,孙权以及坐拥江东了,曹操也还在争夺河北,没想到现在刘表已经归隐荆州了,孙权成了他的县令,刘璋也被俘虏了,张鲁已经在建业附近的栖霞山上做他的国师了,曹操也已经坐拥河北。

  “世元休要胡言,如今天子尚在许昌,孤王乃汉室亲王,岂可自立?”刘弥连忙呵斥道。

  庞统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刘弥的意思,怕是人心不服罢了,称帝又不是说干就干的事情,但是庞统也不放弃,继续劝说道:“王上,论正统,王上乃孝明皇帝玄孙,身在许昌的天子乃是孝灵皇帝的次子,乃是董卓所立,不合乎正统,且王上坐拥江南之地,百姓因之富裕,百万之民皆仰慕大王,民心归附,大王承继天命,乃是顺天应人。”

  “世元,切勿再言,下去吧!”刘弥制止了庞统的话,示意他下去。

  庞统也不再赘言,退了下去,但是回去之后,庞统连忙请来身在寿春的张昭、虞翻、是仪、刘晔、虞翻、陈群等人,将早上的事情说了一遍,众人闻言都是心内一震。

  “诸公,在下欲联合诸公上书请大王称帝,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庞统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道。

  一时间诸人都陷入了沉默,半晌之后,最为年长的张昭才开口说道:“王上夜梦金龙,乃是天意,而江南百姓更是拥戴大王,这是顺天应人之举,但是只凭我等,恐王上驳斥,老夫觉得,可联合各地文武官员共同上书,方位上策。”

  “张公所言甚是,可遣人前往各地联络文武官员,另命人在百姓士林之中造势,所以除我等之外,像各州刺史大都督都要上书,还有国学馆的学子、襄阳书院的学子,还可请张公祺利用其教众渲染,如此王上方能尽收民心世子之心,称帝也不会有所顾及。”徐庶也出言附和道。

  “元直所言正是!若诸公无异议,我等就分头行事,如何?”

  众人皆是复议。其后一段时间,各地刺史大都督都纷纷上书,汉中太守陆逊上书在巴山有凤凰现身,而后向东南飞去,海州刺史糜竺也上书海州海域有蛟龙现身,并留下龙珠两颗,像这样的奏牒整整装了两大筐,连张鲁也上书说太上真君托梦,言江南龙兴之主降世,各地刺史、大都督纷纷上表劝晋,请刘弥称帝,张鲁还送来了教徒收集而来的万言书,上面有近百万民众的联名,而国学馆的韩融与襄阳学院的庞德公与司马徽也联合江南学子一万人联合上书,弄的刘弥是好不尴尬。

  刘弥专门派人将孙策、周瑜、陈登三人请来寿春,询问他们三人的意思。

  “伯符、公瑾、元龙,你们一个是孤王的心腹,两个是孤王的异性兄弟,现在群臣纷纷上书劝说孤王称帝,孤像听听你们的意思!”

  三人相视一眼,而后陈登率先说道:“王上,自黄巾之乱之时我就跟随王上,已经二十年了,不论才德,王上当之无愧,那是天下之明主,登亦赞同王上称帝。”

  “元龙所言,亦是我等的心思,兄长,我等三人相识已经十五载,兄长之仁义天下皆知,由兄长承继天命,必定可使天下百姓富饶安定,臣弟也请兄长称帝!”孙策也上前表明自己的态度。

  最后众人一齐看向周瑜,周瑜讪笑道:“兄长登基称帝,我自益州大定之时就已经有了想法,只恐众人责怪,方才沉默,今番我自赞同。”

  “孤当真可称帝?”刘弥还是询问道,如今天下未定,他还是有些担心,害怕一称帝就失去了人心。

  “可以!”三人齐声答道。

  刘弥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既如此,孤王就顺应民意,称帝南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秋,刘弥在寿春筑台称帝,昭告天下,定国号为汉,史称楚汉,定年号为华夏,改建安九年为华夏元年,定都寿春,改九江郡为淮南尹,大赦天下。

  改三公九卿制为六部三府制,设军机处、中书院、御史台,以军机处专武制,中书院专文治,御史台监察,军机处置侍中,协助天子处置兵事,中书院置少宰,协助天子处置民政,御史台置御史大夫;三公宰相职权归于军机、中书、御史台三府,九卿职权归于六部,六部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帖式等分掌六部诸事;御史台监察百官,置御史大夫一人、左右御史中丞各一人,下置御史监、主簿、巡按等;置国子监治学,理藩院治封藩王侯,钦天监治天文历法,内务府治处理宫禁事务。州郡府亦设置刑、工、礼、户、吏、兵六曹。

  敕封王后皇甫淑为皇后,长子刘稷为皇太子,次子刘喆为长沙王,三子刘茂为蜀王,袁徽为太子洗马,蒋干、伊籍为太子詹事。敕封陈登为大将军,周瑜为卫将军,孙策为骠骑大将军,黄忠为车骑大将军,赵云为前将军,黄盖为后将军,周泰为左将军,张辽为右将军,其余诸将皆有封赏。

  敕封顾雍为刑部尚书,秦宓、邓羲为侍郎;张昭为户部尚书,陈群、向朗为侍郎;诸葛亮为工部尚书,顾悌、枣祗为侍郎;刘晔为吏部尚书,张纮、舒邵为侍郎;陈登为兵部尚书,冯熙、郑度为侍郎;许靖为礼部尚书,韩嵩、张松为侍郎。是仪、徐庶、庞统、辛评、鲁肃入军机处,刘巴、伊籍、陈矫入中书院;黄权为御史大夫,石韬、马良为左右御史中丞;刘阳监管理藩院,毕乘监管内务府,其余官员皆有任命。

  征东将军文聘接替周瑜为荆州大都督,诸葛瑾为荆州刺史,右将军张辽接替孙策为豫州大都督,鲁肃仍未青州大都督并加封侍中,虞翻为扬州刺史,程普为湘州大都督,孙绍为益州刺史,原九江太守华歆为淮南尹。

  刘弥称帝的消息传到河北,曹操大惊,他没有想到刘弥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称帝,若是刘弥称帝,那么他手中的天子算什么,天下大势已经越发明朗了,未来的角逐就在曹操与刘弥之间,至于刘备、马超等流,曹操从未放在心上,收拾他们只是时间问题,迟早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