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定汉中

  当刘弥端坐在城固城内之时,他知道,汉中已经是囊中之物了,张任也被五花大绑的押了上来,跪拜在刘弥面前。

  “杨将军,你已尽力,此败非战之罪,可愿降否?”刘弥平声静气的说道。

  杨任倔强的答道:“末将受张公大恩,岂会轻易投降,有死而已!”

  “是条汉子,来人,先押下去吧!”

  待杨任押下不久,斥候来报:

  “启禀王上,魏延将军昨日已经拿下南江,俘虏四千,斩敌两千,大获全胜!”

  刘弥欣慰的点点头,笑道:“文长果然不负孤望,甚好!传令魏延,趁胜出击,收取阆中,严防西川兵马趁火打劫!”

  刘弥这边是兴高采烈,但是南郑的张鲁确实愁眉不展,他已经收到消息,刘弥派兵袭取汉中各处关隘,城固也已经丢失,他连退路都已经断了。

  “阎功曹,眼下该当如何是好啊?”张鲁焦急的询问道。

  阎圃叹息一声,答道:“主公,眼下只有一条路了,还是降了吧,若是负隅顽抗,只凭南郑城中的几千老弱之兵,实在难以抵挡刘弥的数万精锐,据报,楚军水师已经沿汉水而来,距离南郑不足二十里,刘弥的先头部队也距离南郑不足三十里了,明日即可抵达南郑,我军实在难以抵挡。”

  “主公,阎功曹所言正是,敌军势大,难以匹敌,若是负隅顽抗,只怕是汉中皆沦为焦土啊!”开口说话的是杨松,他这么说并不是真的有多么体恤汉中百姓,而是不想杨家的基业收到损害,南郑是杨家的根基,若是真的开战,杨家势必受到波及,到时候损害的就是他们杨家的利益。

  “何人可为使前往献降?”张鲁在思索半晌之后才低声问道,他的兄弟还在刘弥手上,这可是他唯一的亲人了,若是他真的顽抗下去,那么他们一家子就真的要满门不存了,。张鲁想起了当年自己率兵出征汉中的事情,他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掌兵的机会,甚至委身与刘焉那个糟老头子,自己最后虽然割据汉中,但是自己的亲人却全部死在了刘焉儿子刘璋的手上,只有张卫这么一个幼弟逃了出来,无论如何他都要保住自己兄弟的性命。

  “在下愿意前往与楚王刘弥磋商!”杨松毛遂自荐道。

  张鲁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同意了,随后跟杨松交代了一下自己的条件,让杨松尽快出发,杨松也是心里乐呵呵的走了,只要他在刘弥面前出现,就可以为自家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也是他为何主动请缨的原因所在。

  杨松出使之后,张鲁就在城上挂起了免战牌和白旗,同时派人告知各路围攻南郑的楚军,他已经派人前往城固献降了。虽然如此,但是甘宁的水军和先锋黄忠的五千人马还是没有懈怠,将城固包围了起来,等待刘弥的命令。

  当杨松出现在刘弥面前的时候,刘弥一点都不意外,杨松,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卖主求荣之徒,刘弥对他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但是杨松毕竟是代表张鲁献降来的,他也不能对他怎么样。

  “杨参军,张鲁是真心投降吗?”

  杨松一脸媚笑的答道:“大王兵锋所向,战无不胜,我主为汉中百姓计,不想再起战端,所以真心投降,但是我主也有几个条件,希望大王应允!”

  “说说看……”

  “主要是三点,第一,汉中归降之后,希望大王善待汉中百姓,善待世家;第二,释放我主的兄弟;第三,允许我主在大王领地之内宣传五斗米教。只要大王能够做到这三点,我主愿意彻底归降。”

  刘弥点点头,心里对张鲁还是很欣赏的,对杨松说道:“杨参军回去告知张鲁,这些条件孤都答应了,但是孤也有条件,张鲁归降之后可以宣传五斗米教,但是只可宣传教义,不可再以五斗米教的形势发展教徒,五斗米教更名三清道教,孤出资在各地修建三清观,封张鲁为道教德惠大贤师,总管各地庙宇。”

  “既如此,属下代我主叩谢大王!”

  当杨松屁颠屁颠的赶回南郑的时候,向张鲁传达了刘弥的意思,张鲁也很是高兴,毕竟自己的五斗米教说到底还是道教一脉,若是真的如刘弥所言,那么他的正统地位就确立下来了,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将先祖创立的基业发扬光大,刘弥无疑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

  “阎功曹,速速清点汉中的土地军民本册,明日正式出降楚王。”张鲁很是激动的说道,荣华富贵对他没有什么吸引了,最重要的还是自家的基业。

  第二天太阳初升之际,刘弥的大军浩浩荡荡临近南郑,张鲁早已经率领文武官员在城门下跪拜迎接刘弥的到来,刘弥连忙下马扶起张鲁,向他宣示自己的善意。

  “张公经营汉中十载,汉中百姓衣食无忧,张公真乃是仁义君子也,孤奉皇命收复益州之地,张公能够归附朝廷,实乃天下之幸啊!”

  “大王过誉了,鲁才薄德浅,今大王代天子抚恤汉中,鲁归降来迟,实乃死罪也!”人家给脸夸赞几句,张鲁不能不兜着,做人还是谦虚低调点好。

  “孤已经命人前往建业选址修建三清观,还望张公早日动身前往主持大局啊。”

  张鲁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是刘弥将自己调离汉中,但是自己也没有想过以后继续盘踞汉中,那样自己活得不痛快,刘弥也会不舒服。

  “如此甚好!汉中之事大王可询问阎圃阎功曹,他对汉中之事了如指掌,明日在下就前往建业支持庙宇之事。”

  随后,刘弥令黄忠前往接收阳平关,凌操接收白水关,傅彤接收米仓山屯粮之地,皇甫郦接收棋盘关防守西川刘璋。

  “昔日张公虽为汉宁太守,但是地盘不仅仅是一个汉中郡,尚有巴西、宕渠、武都、阴平一部分,境内人口二十三万户,民九十四万三千余,定军山、米仓山两处屯粮近四十万石,兵马经此一战如今只有两万人马……”阎圃麻溜着给刘弥汇报汉中的情况,张鲁已经走了,汉中这一个乱摊子还需要治理,刘弥不可能一直留在汉中,年前他就一直在着手将都城前往寿春了,以便接下来对中原的争夺之战,毕竟建业不比寿春,寿春有原先袁术留下的伪皇宫,当初刘弥没舍得毁去,只是将一部分僭越的建筑拆除了,只要稍加休整即可,这些事都需要刘弥去做,但是汉中谁坐镇就是令他头疼的问题了,黄忠、高顺需要跟随他回建业,赵云坐镇汉中,兵事上可以,内政就不行了,需要一个得力之人才行,阎圃降臣难以服众,魏延威望不足。

  “子阳,这汉中该交给谁,你有何人选?”刘弥在苦思之后只得询问刘晔的意见。

  刘晔胸有成竹的笑道:“王上,吴郡守孙长绪可当此任!”

  孙长绪,就是孙邵,北海人士,投效刘弥已经十年了,性情刚直,其才不在张昭之下,确实是个很好的人选,孙邵每年的政绩都是第一,将世家林立的吴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治理汉中自然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刘弥思索片刻之后,点头答道:“长绪确实可以,那就调孙长绪前来坐镇汉中,另外,留魏延、赵云、卫旌、傅彤领两万楚军已经三万汉中军防守汉中,调马季常、严曼才前来辅助,阎圃继续为汉中功曹,与长绪一起治理汉中。”

  刘弥在汉中只停留了三天就率军回师,如今北方局势瞬息万变,刘弥不能在此耽搁太久,临走之际,刘弥还未孙邵做了一件事,杨松在张鲁离开的当天酗酒而亡,谁也不知道杨松为何会这般,但是他的死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没有杨松还有杨任、杨昂这些杨氏子弟可以统领杨家,最后刘弥选择杨任,杨昂被他调回了建业,张卫暂时留在汉中稳定人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