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兵驻徐南

  在陶谦接到曹操的书信之后,连忙找刘弥前来商议。

  “吴王请看,这是曹孟德送来的议和书,要徐州赔偿他十万石粮草、一万金作为赔偿,不知吴王觉得该当如何?”其实陶谦也很犹豫,说实在的,他不想给,曹操可是屠杀了近三十万徐州百姓,这笔损失他找谁赔偿呢,这些赔偿他不是拿不出来,而是不想给,但是有担心与曹操彻底撕破脸皮,不可能一直依靠外人救援徐州吧。

  “使君不必担心,使君即可修书曹操,就说这些东西徐州没有,要是想一战的话,可以前来试试,曹孟德也无可奈何,他的老巢兖州如今岌岌可危,他还想趁机敲诈,实在可笑之极。”刘弥冷笑道,对曹操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那日后曹操若是再来,该当如何?”

  刘弥答道:“使君放心即是,曹孟德所处的兖州乃是四战之地,此次乃是运气使然,袁术、袁绍一时难以抽身,所以才给了他可趁之机,他日曹操要想征讨徐州,他的考虑袁术、袁绍等人是否还会如此尚未可知也。”

  此时徐州别驾糜竺也劝说道:“大人,吴王所言正是,不可答应曹操啊,否则这是饲虎自伤,还请大人三思。”

  陶谦见糜竺也这般说了,当下就回书一封拒绝曹操,就在这时曹操收到了兖州的求救书信,张邈果真与吕布结盟,突袭兖州,如今整个兖州只有东阿、范城、郾城三地还在死守,也多亏了曹操这次精明,留下程昱、荀彧坚守兖州,否则老巢估计已经被吕布全占了。

  “兖州有失,吾三军将士无家可归,不可不回师。”曹操惊魂不定的说道。

  郭嘉也正好进言,说道:“主公,此次就卖给刘弥一个人情,先回师兖州,他日再来图徐州。”

  “罢了!罢了!”

  等到第二天陶谦的斥候前往曹军营地探查之时,曹操已经退去,陶谦得到回报之后也彻底安下心来,在刺史府内设宴庆祝,前番刘弥过来,陶谦都没好好设宴款待,此时正好可以一场宴席两门用处。

  酒至半酣之际,陶谦起身来到刘弥面前,先向刘弥敬了一杯酒,而后说道:“老夫年迈,膝下儿子皆不成器,难当大任,吴王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还请殿下执领徐州,保徐州一方百姓之太平,殿下切莫推辞啊!”

  刘弥没想到陶谦会真的这般大方,原本在求援信之上说的刘弥也没怎么指望过,他虽有意图谋徐州,但是绝不会这般巧取豪夺,不然他就成了曹操一样的货色了。

  刘弥连忙说道:“使君客气了,小王万万不敢当啊,还请使君三思。”

  “殿下,老夫乃是一番真情,绝无半点虚情假意之嫌,非殿下难以保徐州啊!”陶谦继续劝说道。

  刘弥对陶谦也很是敬服,果然是仁人君子啊,但是还是拒绝了陶谦的热情。

  “殿下,徐州若无殿下,此番已经落入曹操之手,城内十数万百姓也必将遭到屠杀,如今能够安定下来全赖殿下之功,还请殿下慎重,陶使君确实是真心的。”糜竺也在一旁劝说道。

  “大人,徐州乃是您的基业,怎可拱手想让与他人啊!”这时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别人都在劝说刘弥接管徐州,唯有他却偏偏阻止,此人正是曹豹。

  “曹豹,住口,若非吴王,徐州城如今是否还在?你退敌无功,无力保住徐州,还要阻止使君将徐州交予吴王吗,若是曹操大军复还,你能打退曹操吗?”孙乾原本不想开口,却被曹豹的一番话激怒了,他一向讨厌这种只知私利不顾他人的卑鄙小人,当下孙乾的一番话拨的曹豹哑口无言,他哪里说得过孙乾呢。

  “老夫先前有言,能保住徐州者,老夫愿意将徐州拱手相送,岂能违背前言。”陶谦也对曹豹怒喝道,很是不瞒曹豹的行为,若不是曹家在徐州有一定的实力,他早就收拾他了。

  “使君,接收徐州这事切莫再言,否则就是陷小王于不仁不义之境,若是使君信得过,小王可将兵马屯驻在淮阴,若是徐州有变,可以及时救援,你看这样可否?”刘弥以退为进的说道,只要他的兵马进驻徐州境内,那么徐州迟早就是他的了,依照历史进程,陶谦很快就要嗝屁了,他也不急于这一时。

  “好吧!既如此,就委屈殿下了!”随后又是一番觥触交错,其乐融融之景,唯有一个曹豹闷闷不乐,中途借机身体不适回去了,在座之人谁也不想管他,继续饮乐。

  两天后,在确定曹操的兵马确实退回兖州之后,刘弥率兵退往淮阴之地,刘弥留下小舅子皇甫恩率兵两万驻守淮阴,率领其余兵马回师建业去了。

  而此时,刘弥正在酝酿其他的计划,当刘弥回到建业的第二天,周瑜、孙策二人同时抵达建业,他们是以祝贺为名前来,刘弥有儿子了,皇甫淑在刘弥出征徐州之时生下一个男孩,先前担心刘弥分心所以没有通知他,待刘弥回到淮阴之时才得知了这个消息。这是刘弥的第一个孩子,算起来刘弥成婚已经两年多了,今番终于有了子嗣,这对于古代的传承来说是十分重大的事情。

  “兄长,恭喜兄长喜得贵子!”

  “恭喜兄长了!”

  周瑜与孙策二人同时向刘弥道贺,刘弥此时也是乐的合不拢嘴,当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只率了数百亲卫先行回来,就是要看看自己的孩子,虽然他是后世来的,但是在这个世界已经生活了十年了,他也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这是他血脉的延续,他如何能不高兴、激动。

  “二位贤弟同喜啊!”刘弥笑呵呵的说道。

  “不知侄儿可取名了?”周瑜询问道。

  “嗯,家岳取名为稷,寓意五谷丰登、百姓富裕安康,希望这个孩子真的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太平富足吧!”

  “好!”孙策也是赞道,他虽不如周瑜博学,但是也是自小好学的,知道稷的寓意,同时也感受到刘弥的心愿。

  “今番找二位贤弟而来,一是分享这喜事,二是为二弟报仇之事,孤已经探知射杀文台公的乃是荆州刘表帐下的校尉吕公,此人在一个月之前调到江夏黄祖帐下,伯符,孤答应过你,一定会帮你的,如今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刘表与袁术在南阳纠缠着,江夏只有一万兵马,黄祖有勇无谋,这几年二位贤弟与荆州近在咫尺却被孤束缚住了手脚,眼下孤就解开你们的束缚,伯符可领博阳的一万步卒与公瑾的一万柴桑水师攻取江夏,为文台公报仇。”

  孙策听完刘弥的话,顿时热泪盈眶,这两年他一直隐忍着,就是在等刘弥的这句话,如今刘弥真的如先前所说的一样,让他领兵报仇了,他很是激动。

  “弟一定不负兄长所托,夺占江夏,为先父报仇!”孙策拜谢道。

  刘弥扶起孙策,笑道:“希望稷儿满月之前,你们能够赶回来喝稷儿的满月酒。”

  周瑜与孙策知道刘弥话里的意思,都笑道:“兄长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到时候我们兄弟三人一定要大醉一场。”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