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讨贼联盟

  在广陵之战结束后,刘弥留下陈登、邓当管理广陵,同时让蒋钦领水军三千驻守沙头镇,其后率军回到秣陵,刚到秣陵,就接到了曹操发布的讨贼檄文,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了,刘弥不知道是否应该发兵,要知道吴军将士都是南方人,眼下这种天气北上,许多人都会受不了的,别到时候还没开打,就冻死冻伤一大半。

  “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操等仅以大义布告天下……望兴义师,扶持王室……檄文到日,可速奉行!”当顾雍将檄文读完之后,刘弥开始听听下面人的意见。

  “殿下,吴国身处南方,眼下严冬之际,不宜北上啊!”顾雍直接开口说道,他是江东吴地人,知道南北气候之差,眼下隆冬进军,本就不合时宜。

  “元叹此言差矣!”顾雍说完之后,是仪连忙反驳道:“殿下乃是孝明皇帝玄孙,汉室宗亲,董卓祸乱京师,岂可不闻不问,岂不将殿下推向无君无义之地,属下以为,殿下应对速速发兵!”

  “不可,不可!吴国士卒不习北方气候,去了等于送死啊!”

  一时间,议政厅成了菜市场,有反对出兵的,也有赞同出兵的,刘弥看着乱哄哄的议政厅,顿时头都炸了。

  “诸公肃静!”刘弥大吼一声,这才让众人停了下来,刘弥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戏志才,问道:“诸公之言,军师以为如何?”

  戏志才微笑道:“殿下,诸公之言皆有道理,出兵,奉大义而行,然而南兵不习北地气候,不出兵,有损殿下之名望。”

  “那到底该不该出兵呢?”刘弥询问道。

  “出兵!但是出兵乃是奉大义,不需太多兵马,只需一万兵马足矣,可由殿下早先南下之时带来的梁**与丹阳兵组成出征军,梁**原本就是北人,而丹阳兵体质强健,有他们在,殿下可以放心,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听完戏志才的话,刘弥这才想通了,自己差点忘了这一环节,自己有梁国兵、丹阳兵啊,怕什么,吴地兵马可以留下防守嘛,凑足一万军马完全不是问题。

  “军师之言甚妥,孤本是汉室宗亲、孝明皇帝玄孙,董卓为祸朝廷,孤岂能坐视不管,点军一万,五日后出征,黄忠、周泰、吕岱、宋谦为大将,戏志才、是仪随军,大军进抵陈留,于盟军汇合!”

  三天之内,驻守各地的五千丹阳精兵与梁**马全部前往秣陵集结,而这次讨董之事,也让刘弥看到了吴国的不足,若是并州、幽州、凉州的军马,此时肯定不会因为严寒而有所不适,这也是地域差异,这让刘弥看清了进军北方的重要性,最好是拿下徐州,那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窘迫。

  于此之时,各地诸侯也在蠢蠢欲动,都在为是否出兵而踌躇,要知道董卓可有二十万大军,他们手上兵马只有那么几万,不可能一下全部拉去,还要留下一些看守领地,他们害怕的是自己这边势单力薄,但是大义在上,他们却又不能不管不问。

  刘弥这一路人马还算是积极的,当刘弥到达陈留之际,曹操、袁绍、袁术这些日后的扛把子都已经领兵到达,带来的兵马也是数目不定,多者有三四万,少者万余,加起来奉召诸侯多达十八路,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雁门郡太守刘备,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吴王刘弥,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候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即是发布檄文的曹操曹孟德,各军领文武将官汇聚陈留,往荥阳而去。

  十八镇诸侯人马齐聚,多达四十余万,各自安营下寨,连绵百余里,声势浩大。刘弥没想到的是刘备没有像历史上那边落魄,已经可以稳稳的坐实了一镇诸侯的位子,他也带来了一万人马,在各路诸侯之中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诸侯汇聚前一夜,刘弥的营中迎来了两位重要的客人,第一位就是刘备,刘弥没有想到刘备会主动前来拜会。

  “玄德公,广宗一别,已经五年了,久违了!”刘弥对刘备也很是热情。

  刘备却依旧那般谦虚低调,对着刘弥行了大礼,之后才开口说道:“备能有今日,全赖吴王厚赐,备终身铭记于心!”

  刘弥命人设宴招待刘备,席间相谈甚欢。

  “玄德公,依小王之见,此次盟军声势浩大,然而胜董卓容易,灭董卓难啊,玄德公还需尽早筹划,各路诸侯各怀心思,其实是想趁讨伐董卓的时候分一杯羹,趁机扩充地盘、壮大实力。这是小王的愚见,玄德公听听就好!”

  刘备也是叹息一声,道:“其实备来到此地之后也已经看出来了,真心扶持汉室的没有几个,除了你我刘姓子孙,其他人只怕都是各怀鬼胎啊!”

  “若是天下大势有变,玄德公在北,小王在南,你我二人携手合作,共保汉室!”刘弥趁机拉拢刘备,现在刘备的起点可比历史上要高的多,想必将来的成就也不会太差,至少不会偏安蜀地一隅了吧,这对刘弥是个很大的助力,刘弥要好好利用!

  “殿下放心!备此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誓死捍卫大汉江山社稷!”刘备很是坚定的答道。

  刘弥与刘备谈论了一个多时辰,随后将刘备亲自送出营,还没等他回到大帐,营门校尉来报,孙策到了,刘弥没想到孙策会跟着孙坚到了此地,连忙奔出营外迎接。

  “二弟,二弟!”相隔几十步,刘弥就冲着孙策的身影大喊,他与孙策确实意气相投,很是喜欢自己的这个义弟。

  “兄长!兄长!”孙策也很是激动的冲上前,两人在营门口相拥,很是激动。

  “二弟,想煞为兄了!这一年来二弟为何也不来找为兄,实在该罚酒三大樽!”刘弥笑呵呵的说道。

  “兄长有令,三百杯策也接受!”

  刘弥将孙策引进中军大帐之内,重新摆上酒菜,开始详谈,彼此询问这一年来的经历状况,从孙策口中得知,孙坚这次带来了两万兵马,差不多是孙坚的全部家底了,孙坚原本不答应让孙策随军,孙策百般哀求之下,孙坚这才答应了。

  “三弟如今身在何处?”

  “三弟正在庐江老家闭门读书呢,前番被周叔父责备了一番,说他只知风月不知诗书,瑜弟一气之下闭门不出,研习兵法韬略、六艺之术、孔孟之学,小弟两个月前去看望瑜弟,也被拒之门外,瑜弟说不将家中书籍读完誓不出屋。”

  “哈哈……三弟还是那个脾气,这也好!三弟聪慧,若能如此,将来毕竟是你我的骄傲!我观三弟乃是帅才,只是年轻气盛,磨磨他的性子也好!”

  两人一时间谈论甚欢,一直持续了三个时辰,直到天边泛白之际,孙策也被孙坚派来的士卒叫了回去。刘弥也没有想到会一谈就持续了到了天亮,自己也是疲惫不已,考虑到再过一会就要去盟军聚集大营集合,刘弥只得抓紧时间小憩一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