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窘诱发者

  有一对夫妇,他们很不容易。

  当年,这位丈夫追求妻子那时,并不顺利,应该是很不顺利。大多的阻挠因子并非来自他们之间的感情。无疑是来自其中的某一方家庭的阻挠。很不容易的其实,而是来自双方的家庭的阻扰与不看好,或根本不支持。

  丈夫去了妻子的家中,和老丈人说了很多,谈了很久。结果是老丈人并没有因为这位年轻人的努力与执着所动摇己说。这位丈夫几番无奈的离开了。

  婆婆去了这位女孩的家中,和女孩说了很多,也谈了很久。劝解,你们在一起不适合,无果。结果,女孩并没有因为婆婆的苦口婆心与真挚所改变己愿。这位妻子望见丈夫无奈的离开每次都很伤心与无助。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失去联络,相反彼此的生活连接变得愈来愈密切。大概在越艰迫的环境里,感情越会变得更加惜贵。他们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一段没有亲人的祝福,喜悦,一段只有彼此坚持依靠的路,一段他们其实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的路。但他们还是走下去了。

  妻子,羞静贤惠。丈夫,温雅多艺。这该是适合的一对。

  他们走在了一起,一起走在那条被定义通往幸福的红色地毯。

  他们还是结合了,那些起先来自双方家庭不和谐的声音妥协了,唯有祝福,只能是这样了。

  新的一段路,一段他们其实也不知道会不会到达幸福的路。但他们努力探寻着,也为此努力奋斗,维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活。

  丈夫是复员军人,被安排在本地的政府机构工作,仕途渐步青色。

  妻子是小学老师,文革过后第一批开始被关注的教育工作,未来也会是一片蓝图。

  他们结婚的年龄,较同龄人是有些晚的。大概前几年的一路颠簸坎坷,也耗去他们几年光景。好歹是在一起了,双方父母把焦点转移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可这焦点聚集的时间有些超乎的长,看的人心焦视躁,被看的人也最心力交瘁。

  他们在一起后的第一年,没有孩子。

  他们在一起后的第二年,没有孩子。

  他们在一起后的第三年,仍没有孩子。

  终于在第四年,他们有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啊,哎,老人是这么感慨第一个爱的结晶的。

  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啊,呼,老人是这么感慨第二个爱的结晶的。

  因为孩子的诞生,他们的小家庭多了几分幸福,也便多了几分艰辛。他们需要更加的努力,更多的呵护,才可以把孩子健康的抚养长大。

  那个年代,那个年代里的老人,在那样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是女儿的状况下,可想而知了。时代的不幸,人们的冷漠,是没办法去怪乎任何人的。

  丈夫没有选择更远更好的升调,相反选择离家更近的单位。仕途在此开始结外。

  妻子没有更好的选择,家里的两孩子离不开她的寸步不移的精心呵护。她弃了工作,成了全职太太。生活开始变的节奏失调起来。她大概坚信,熬过这一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几年不久,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期而至,这着实打乱了他们的脚步。有人建议妻子打掉此孩子,然后结扎,结扎对于一位女性,其实是很大的委屈,甚至屈辱。妻子坚持要留。几经辗转,东躲**,此孩子在计划生育号召最演烈的喧嚣中安静的诞生了。

  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是男孩,老人比他们还要兴奋,高兴,像是老人们晚年得子一般。

  丈夫也很高兴,起初有所摇摆。这次,丈夫决心要更努力的为这个家。

  结外从这生枝了。

  丈夫作为公职人员,竟有违反国家规定,这被官场对他觊觎良久的人拿了把柄,告发。丈夫的公职也从原先的下放几级,当然工资也被缩了水。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不多的工资已是全家五口人的所有支撑了。这次的处分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像被灌了铅,看不见光日的沉重。

  当爱情成为亲情,血溶于水。冲动变为平淡。一切由生活滋生出的情绪在慢慢蚕食着他们的感情。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洗碗,一切琐碎成了生活的牵绊。渐渐他们之间有了埋怨,直到对彼此的称呼都变了。

  妻子埋怨丈夫抽烟,打麻将。丈夫反感妻子对其唠叨抽烟,打麻将。埋怨随三个儿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增长,慢慢的充斥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然而孩子成了他们之间唯一交流还有牵连的线。他们几乎把这以后所有的心血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

  若不是孩子。他们好几次的闹离婚绝不是闹着玩呢。

  日子就这么艰难的走下去吧,他们终究没有真分离。几十年的时光,家庭仍是原来的模样,他们却不是最初的安然无恙。时间的煎熬,证明了一点。还好他们收获了儿女学业有成的回报。但生活逼仄的积怨,从没有丝毫减少,反而变得更深更脆,沙砾一样的问题便都可以将其一触即发。

  现在,妻子埋怨易怒,丈夫隐忍无树。这本该是适合的一对。生活却磨得一副这般面目。

  他们之间早没了敬语,争吵时,丈夫叫妻子鳖孙,妻子喊丈夫孬孙。那么他们的三儿子就是鳖孙的儿,孬孙的儿了。

  如今,他们的两女儿都已经毕业工作,三儿子初上大学。但事实上,并不是想象中的宽松,其实是这个家庭中的另一个煎熬点。生活几乎又要停了摆。这个五口之家陷入了另一种僵局或是所有彼此之间的矛盾分化。这一次,所有纷扰的根源都指向三儿子的大学。

  是吧。从几十年前那里追溯,生活的一切困窘都好像与三儿子的出生多少有些关系。整个家庭的煎熬到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起初是什么让这个家离到达幸福的路偏移。他们每天的不停争吵,埋怨,以至现在他们一边忍受身体病痛的折磨,一边仍要担起这个家庭生活的担。

  如果没有第三个孩子,他们的生活会不会是另一副面目,至少要比现在的好。

  困窘的诱发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定性。原来三儿子一直不明白的个中原因,竟是自己诱发的。三儿子也一直厌烦父亲抽烟,打麻将,甚至不思进取,懒惰,听不进去话,老是让母亲生气,三儿子也一直很讨厌母亲无休止的唠叨,埋怨,无节制的恶语说给父亲。

  他们的日子好几次真的就要无法过下去了。是真的。在三儿子初中时,父亲竟把母亲的头打出血了,但父亲绝不是轻易打妻子的人。大概是母亲真伤透了他的心。母亲也真去了那个离婚的地方,后来三儿子知道,那个地方叫民政局,也是一个结婚的地方。他们最激烈的一次,三儿子都见过。但三儿子面对这种事情也无能为力,他只是埋在心底,长出恐惧。

  但,这个家庭还有另一面不可多得的一面。贫穷总会拉近亲情的距离。人穷情切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无论经历多少的煎熬,他们一家总有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三儿子最愿意看到的。他会比任何人都高兴。

  [小说网,!]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