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唯有一人

  这里田根基倒是主动点了一个人要陈安隅详细说说。

  陈安隅也没想到田根基听的认真,居然是要他好好讲讲当中的靖王。

  陈安隅觉得既然要拍琅琊榜,这个角色的确很重要。

  陈安隅想起梅长苏第一次到靖王府,只一声轻叹:“这里和从前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陈安隅看着十五岁的白衣林殊和十七岁的红衣景琰,没由来地鼻头一酸,红了眼睛。

  原来将骨如靖王,也曾是那样顾盼神飞的少年呵:他还未束冠的十七岁,战甲轻束,红衣猎猎,眉梢眼角都分明带着盈盈笑意。

  不似后来,命运一一抹去他生命里所有的鲜活生动,只余下一张不动声色的侧脸。

  那个爱笑的萧景琰死在了他的二十一岁。

  他从未想过东海告捷凯旋归来时,迎接他的不是吵着要鸽子蛋的林殊,也不是祁王兄的点头赞许,而是赤焰案尘埃落定的诏书。

  所有他以为的父慈子孝,他以为的政通人和,他以为的未来人生,都变成了一个血淋淋的笑话。

  从前他的理想,就是和林殊一起承教于祁王兄,为官定国安邦,披甲纵马沙场,即使哪一日,真的马革裹尸为国埋骨,也不枉这一腔男儿热血。

  而一朝惊变,他的所有的信仰悉数坍塌崩溃。

  那个曾跃马扬鞭的肆意少年,迎着父皇的咆哮,负着闭门自省的恩旨,踏着血流成河的问斩街口,就那样悄然无声地死去了。

  我们能轻易地看见林殊变成梅长苏时削皮挫骨的鲜血淋漓,却往往会忽略言笑晏晏的萧景琰一夕之间变成眼神冷峻无波的靖王时,那场心如死灰的无声凌迟。

  此后世间只有熬尽十年心血来筹谋乱局的梅长苏和把自己放逐于朝堂之外一心打仗的靖王。

  陈安隅起那日的城郊,郡主始终对靖王的面若寒冰的模样挂着温和的笑意,回头对夏冬说“靖王自有靖王的风骨。”

  不枉青梅竹马一场,郡主始终是懂得靖王的。纵然时过境迁后,他已经不是那个眼睛都带着笑的萧景琰了。

  《琅琊榜》的故事发源于这盘赤焰逆案的残局,结束于完满的四海清明前夕。

  那个地狱归来的梅长苏,依然是金陵城最耀眼的人。只可惜他不再是当初的神采飞扬的少年将军,而是病骨一身面色苍白的梅宗主。

  我们总吐槽靖王智商,可靖王智商下线得最彻底的事情应是参与夺嫡,而不是没有认出林殊,更不是一意孤行要营救卫峥。

  在他的心里,那个耀眼的宝座从来都只有祁王萧景禹才配得上吧。

  一开始,祁王哥哥言传身教,教他身为皇子身负江山社稷的重量,家国天下的重量。最后祁王哥哥也用他的死,教他太子之位上还有着君王威严的重量和人心险恶的重量。

  二十一岁之前,他也曾经以为自己有父亲万般宠爱,也曾以为父子君臣家国天下;而三十一岁的靖王看着祁王兄惨死,看着太子和誉王在父皇眼皮底下斗了十年。

  聪慧如他,如何不懂?表面上的父子君臣,至始至终都只是君臣而已。

  太子之路凶险,君王之路孤独,他知道,这每一步都通往万劫不复。无论是十七岁的萧景琰,还是孤愤了十年的靖王,都不曾想过皇位。

  直到听闻“得之得天下”的梅宗主的选择,靖王的笑满是嘲笑:“选我?”

  他笑自己,也笑梅长苏,还笑世事无常,命运弄人:最后要背起清明理想重担的人,竟然是他。

  可梅长苏向他抛来的橄榄枝,是他的信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的人生从来身不由己,因为即使碎了一地,他也是有他的信仰和坚持的。

  所以无论是父皇的雷霆暴怒,还是父皇手中直抵着心脏的利刃,他依然从容地说着“祁王兄”。我知道那声声的“祁王兄”,已经不仅仅是祁王萧景禹了,那是靖王君子立身国之立本的家国天下,那更是二十一岁的萧景琰曾经被现实打碎的信仰。

  如果说对林殊的结局是一阵惋惜,对景琰的结局,应有的是叹息。

  蔺晨曾劝长苏:“靖王自有他应该承担的东西。”看书时不察,甚至观剧时都几乎未觉,蔺晨所言,并不止于隐瞒的愧疚和夺嫡凶险的亏欠。

  直到一袭玄色帝王装的靖王掀开林殊牌位的红布,我才真的意识到此生,他真的也再做不回那个十七岁的萧景琰了:

  林殊沉冤得雪,除去追不回的亡魂,他的家国理想有靖王可托,他的忠魂战骨亦有战场可归,他求仁得仁,许在梅长苏身上的愿望都一一完满,以林殊的姿态死去也不算哀极,只是凄艳。

  可笑是的,明明最后坐拥了天下的靖王,他的人生却从来都没有过选择的权利,无论是十三年前,还是十三年后。

  仿佛他的人生在二十一岁就过完了一生的绚丽,之后的人生只有一条通向孤独却足够荣耀光鲜的路可以走。

  十三年前,靖王还只是个鲜衣怒马的小皇子,他受命出征东海不得同披战袍,只能在心里遥送挚友策马北境,到最后他却连在挚友牌位前痛哭一场的权利都没有。他还是尚且是思过的皇子,林殊已是是赤焰逆贼,天地为碑,尸骨无存。

  十三年后,靖王终贵为东宫太子,却再无法与子同袍奋勇杀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登楼目送,目送挚友再次拖着病体远上北境。靖王总抱歉着当年未能登楼相送,红着眼故意要幼稚地把十三年的分别归咎于此才罢休。他后怕似地殷殷嘱咐林殊一定要平安归来,却唯独忘记了与他认真说一句再会。彼时的靖王并不知道,这次的分别已是永诀。他的旧城楼,再也等不到那个鸽子蛋的主人归来。

  作为那个唯一被留下来的人的痛苦,这才是靖王需要背负的最艰难的东西。

  当年最年幼最耿直的他,在漫长的为君之路上学会了缓缓而治,学会了平衡各部,学会了太多太多……

  他独自挑起了共同理想的沉重担子,因为他的身后已空无一人。

  那个曾经笑起来那么温柔的红衣少年,就那样缓缓定格成了别人眼中不怒自威的一抹玄色,就这样隐没于史书几句寥寥的赞誉,从此不带悲喜。

  那个叫萧景琰少年,他死在了他最灿烂美好的二十一岁。和林殊不同的是,无论过去多少个十三年,那个萧景琰都不会复活在靖王身上了。

  其实在看第一遍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很容易被梅长苏带走,用梅长苏视角看问题,毕竟他是那么惹眼的一个主角,我也是对我苏哥哥心痛得不行。而相比之下,靖王的人设倒相对单薄,他的内心完全能让人一眼看透,并且似乎真如剧情中说的一样“萧景琰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是没脑子。”这句台词相信屏幕外的观众一定一片赞同声。靖王智商不在线,倒成了王凯在采访时经常被调侃的梗,虽然是玩笑话,但他也是在笑着努力辩解,“我智商在线你们还能看那么多集吗?”毕竟王凯是最懂萧景琰的人,他心里也明白,大家对这个角色多少有那么一丝怨念和着急。为什么你认不出他来,为什么你总是虐他?我朋友对我说:其实对大多数人说,靖王真的不是那么讨喜的角色。

  看第一遍琅琊榜的时候,我们都为苏哥哥提心吊胆,看他谱出一首我待景琰如初恋,景琰虐我千万遍的冬季恋歌,不能更虐,尤其是我苏哥哥跪下来喊“殿下”的时候,我简直要对靖王咬牙切齿了。

  但是我们忽略了什么?

  景琰也被一个人深深虐着,那就是他最爱的少年伙伴林殊。

  到底什么样的痛苦,才能让一个饱经沙场的靖王三番五次流泪,还不是实在撑不住内心涌动的悲伤了吗。

  正因为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到梅长苏属于林殊的那段经历,所以我们都忽略了林殊,误解了靖王,不能感知到属于他的痛苦,而只能感知到梅长苏的。

  看第二遍琅琊榜时,我就站在靖王的视角看问题了。

  剧中的每个人其实都很狠心。

  皇帝陛下的那一句“景琰,你可知罪。”表面波澜不惊,实际已痛到麻木。

  插刀的人却是以梅长苏为首的,他选择了让自己不择手段,让景琰背负一切,让每个人都骗他,让他独自承受孤独的历练,所以梅长苏内心也是怀着深深的内疚的,在蒙挚抱怨靖王时他说了句“你有没有替他想过,我身边还有你们可以说说话,他身边有谁啊?”所以真性情的蒙挚总是不忍,提来提去:你就告诉他你就是……每次都被梅长苏瞪回去。里蒙挚还说过:等有一天他知道了,他心里什么滋味你想过没有。

  不敢想。

  其实梅长苏内心更多的是想回避这个问题。

  不忍心想到景琰知道真相后感知到的痛苦,也抗拒这个心狠手辣的自己。

  但是重情义的景琰知道真相后对他并没有怪过一分,而是把所有痛苦和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怪自己怎么会认不出来,趴在母亲膝上痛哭。

  在这一集里,听到好友说:其实我不做回林殊,也不算委屈,我已经做了十三年的梅长苏了,早就习惯了。梅长苏确实是习惯了,但他也没有想到在旁人听来多么心酸。

  顿时我们就这么看着景琰的眼泪夺眶而出。

  最后一集,他还是忍泪求梅长苏回到自己身边,但终究逃不过又一次生死离别。

  虽然结局中剧本表面把他的痛苦表现得很淡,但是在中却是无数次伏案痛哭。

  逝去的人没有遗憾地走了,可世间却空留他一人,还有无尽的回忆,孤独,痛苦。

  还好原着给了我一丝慰藉,在飞流看到景琰对苏哥哥动手要攻击对方时,梅长苏挡在靖王前面不惜伤到自己。并呵斥飞流:你有没有答应过我不伤害这个人一丝一毫的!

  我相信那一刻他想到的不只是未来江山的主人,不然一丝一毫怎么可能影响什么,他真的把他当成那个最好的朋友。

  因为最让我觉得可怜的一点还是原着里写的。梅长苏使命完成打算和蔺晨离开金陵时说:

  “好,等过几天我跟景琰说一声,我们就出发。”

  让人内心一阵心酸。

  你只是和他说一声罢了。

  这么多年,你的世界里除了他还容纳了太多人,你完全可以没有他了。

  可他的世界里,却只有你一人。

  最后一集,他还是忍泪求梅长苏回到自己身边,但终究逃不过又一次生死离别。

  虽然结局中剧本表面把他的痛苦表现得很淡,但是在中却是无数次伏案痛哭。

  逝去的人没有遗憾地走了,可世间却空留他一人,还有无尽的回忆,孤独,痛苦。

  还好原着给了我一丝慰藉,在飞流看到景琰对苏哥哥动手要攻击对方时,梅长苏挡在靖王前面不惜伤到自己。并呵斥飞流:你有没有答应过我不伤害这个人一丝一毫的!

  我相信那一刻他想到的不只是未来江山的主人,不然一丝一毫怎么可能影响什么,他真的把他当成那个最好的朋友。

  因为最让我觉得可怜的一点还是原着里写的。梅长苏使命完成打算和蔺晨离开金陵时说:

  “好,等过几天我跟景琰说一声,我们就出发。”

  让人内心一阵心酸。

  你只是和他说一声罢了。

  这么多年,你的世界里除了他还容纳了太多人,你完全可以没有他了。

  可他的世界里,却只有你一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