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清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道德真经?第一章》

  在豫州距离洛阳东南三百多公里的土地上,曾有一个小县城,名曰鹿邑,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它的小吃,酿酒,而是这里曾是一位道家名人的诞生地——道教鼻祖老子,又称老君。老君者,虚无自然,先天地而化身,是谓老君。

  至于老子之名的由来,却是有一个传说,相传老子乘日精驾九龙,氤氲渐小,如九色弹丸,自天而下,托孕于元君之胎。元君怀孕八十一年后,因攀李树而生诞于左胁,元君以其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既生,能行九步,步生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世间之苦,何足乐闻。

  又传老君乃是由太乙金仙鸿钧老祖座下大弟子盘古元神所化。

  原来世界本是一个混沌,混沌为永恒,无天地,无生灵,无善恶美丑,无恩怨纠葛,无始无终,为圆满。不知何时,这片混沌中孕育着的无穷的灵气在无穷的变化中也孕育了许多强大的生灵,这些生灵自变化中生,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又不知何时,大道显化鸿钧开讲,说开天辟地,动转造化之精义,收下弟子盘古,女娲,东皇太一。

  不知何时,盘古遵鸿钧老祖法旨,以盘古斧开天辟地,以太极图定地火风水,分清浊乾坤,开辟世界,演六道轮回,生生不息。

  盘古无力支撑开天地力量而薨,元神分化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开天辟地:元始持盘古斧破混沌,分天开地;老子顶天地玄黄玲珑塔,持太极图定地水火风,使得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演化万物;通天无法,只得最后演日月星辰,分山川河理。盘古元神所化三清,由于得到了开天精义,在开天辟地的同时,证得元始,为混元圣人。

  那太上老君从其元神真身中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玄清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创出一门派别—名唤道教。

  有诗为证:

  诗曰:

  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弥。

  移来一木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

  诛戮散仙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

  须知顺逆皆天定,截教门人枉自痴。

  又有人言三清乃是代表三个时期,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现在,将来。三清就是哲学中“三一”的象征,“三一”即老子《道德真经》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就是说,万法归一,殊途同归。再简言之,就一个字———道。

  另一个版本是三清乃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大天尊,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同样有诗为证:

  上清道人:

  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

  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玉清道人: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太清道人: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

  叁透天地玄黄理,任我傍门望眼穿。

  这也是现今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据说老君创立道教以后,不止化身三清,而是曾化身亿万,教化世人。

  一次老子云游四方,出函谷,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真经》是也。后又令尹喜开隐仙一脉,在此不再详表。

  总之世事变迁,斗转星移,上古之事大都无考,而在这个小城中,三岁小孩都会背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旧时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地处偏远,除了访道求仙的信徒,很少有人跋山涉水来此贫苦之地。不知从何时起,这里逐渐的繁华了起来,访道求仙之人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商户在这里开立,又时有往南迁徙的人群见这里虽不算富饶,也算安静,遂在这里定居,现在这里已经改县为郡,称为真源郡。

  道德宫据传是老子诞生之所,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明道宫称后宫。前宫主要用于祭祀与游客观光,后宫是道士居住的地方,闲人止步,只有重要客人,或者道友访道,或者重大庆典,重大节日时才对外开放。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后宫确是颇为空荡,除了几棵参天的大树,左面清一色的清雅别院,而右面,又有一处建筑,比左面看起来倒是新了许多,看样式,仿佛刚刚建成几百年,建筑外的大门紧锁,灰色的门楼上面,不着一墨。看那门锁上面早已落满了灰尘,想必是很少有人进去。

  道德宫宫外广场上,九根用汉白玉雕琢成的大柱上,道德真经五千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夺目,倒真有些紫府仙境的感觉,若是有雾的时节,仙云缈缈,绝对的道家仙境。

  只是真源郡几百年前就已经没有在看到真正的雾了,有的只有霾。然而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这个城市的绿化环境还算是好的。一应的仿古建筑,红砖绿瓦,街道两旁,古树成荫。扬柳扶风,小桥流水。春夏之交,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会被淹没在白色的花海之中,若再凭借些风力,花海之中缓缓飘飞的柳絮,屋檐之间三两成群的燕子,就像一处世外的仙源,怪不得古时有“仙源”之称。整个真源郡被黄河流域的分支淮水环绕,就像是一枚佩在九州大地胸前的碧绿的璞玉。

  道明和道青走过会仙桥,然后从西侧侧门进入后宫,眼前突然是另一番天地,与外界不同,竟是独立在明道宫外的另一空间。

  走进阵去,恍如进入竹海,脚下软绵绵的竹叶,伴着竹韵,沐着竹叶筛下的细碎阳光,再往前走,有望月井,观星台,穿过竹海,渐渐几间楼舍,楼舍两旁,两棵巨大的银杏树遮天蔽日,黄色的叶子铺满了整个院子,走上前去,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之中,正中一间宫殿,紫气萦绕,古朴优雅,门上一张巨匾,乃题曰:启玄殿。两边对联犹如天书,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读作「正道行修益寿丹」,上书太上老君题。进的门去,正自酣睡的道源睁开了眼睛。

  道青抱着怀中的婴儿巴巴的跑到道源面前,“老牛鼻子你又坑我!”

  道源一脸的黑线,不理道青,看了一眼后面憋了一路脸直抽抽的道明,顿时明白了个大概。看来青儿又被他师叔给坑啦,唉,我这个师弟呀,心里想着,摇了摇头。

  “你没事摇什么头呀,头上有虱子呀!”道青看道源不说话直摇头,问道。

  “哎呀,渴死我个老道了!”道明一进门,找个椅子坐下来,拿起一壶茶就往嘴里灌。突然又一口吐了出来,“这是什么时候的茶?”

  “一路可算顺利?”道源瞪了一眼这个不正经的师弟,问了一句。

  “有我老道出马,绝对无往而不利。”道明放下了茶壶,掏出酒葫芦喝了一口酒道。

  “师父,你看这婴儿可爱不?”道青瞪了一眼下面没有出一份力,却坐在那里说话脸不红,心不跳的老牛鼻子,然后转过头好奇的用小手抚弄了两下怀中婴儿耷拉在胯间像个小水壶一样的小弟弟,突然打断了道源与道明的对话,眨巴眨巴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道源。

  道源被问得莫名其妙,然而看着徒儿不怀好意的的笑,竟然也尴尬的大笑了起来,“这个,哈哈哈,这个青儿呀,这次你辛苦了,你为本宗做的贡献,为师记在心里。”

  “辛苦你个大头鬼,我上百年的修为呀,你个老牛鼻子,我才活了多少年呀,啊,有这样坑徒弟的吗?啊?快点,有啥好处,别老整那些没用的,要不然,哼哼,我就带着这小弟弟私奔,你信不信?”

  “青儿呀,别急呀,你看为师想着你一回来,为师就送一把好剑给你,为师就你这一个弟子,为师不疼你疼谁呢?这把剑可是你祖师关尹子成道时传下来的,曾用它抵御过九重天劫,然后祖师又将收集的天雷之魄锁入剑中,取名青冥。”道源说着,只见左手一抖,一把青气逼人的剑出现在眼前。心里想着,再不来点干货,青儿止不定说出什么来呢,私奔都出来了?私奔?有跟娃娃私奔的么?

  坐在旁边正兀自喝酒的道明一个趔趄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青冥剑,妈的,这可是祖师传下来的法宝呀,此剑还有另一个来历,据传此剑材料乃是道祖座下青牛鼻子上的乾坤圈,在函谷关时,青牛不知所踪,道祖将其祭炼成一柄仙剑,然后传给祖师尹喜,才开立了隐仙一脉,实为隐仙宗的开派至宝,师兄,你倒是舍得!道明在道青身后向道源竖起了一个大拇指,然后喝着闷酒,像个没人疼的怨妇。

  “此剑能避妖魔,能御风水雷电,上面有九九八十一道禁制,灵气注入剑身会有青雷涌动。此剑对应剑诀总共九招,乃是平地风雷,疾风迅雷,雷奔云谲,雷嗔电怒,五雷轰顶,烈火轰雷,驱雷掣电,雷霆万钧,九霄雷动,等到你??????”还没等道源说完,道青将婴儿塞给道源,一把夺过青冥剑,将一缕真气灌注进剑上,舞了两下,只见剑上青气萦绕,时有电光闪动,道青一个不留神,差点被一颗雷珠击到,顿时爱不释手。

  这可是师父第一次主动教授自己修术之术,原来只是重点教授修心和修神,每次自己央求师父教授自己修术篇,都被师父狠狠地训斥,说什么现在太平盛世,一个女孩子家,动刀动枪的有什么用?自己之前偷偷制作的剑不是被没收,就是被故意玩坏,怎地师父今天变性了?道青紧紧的握着手中的青冥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祭炼之法和招式皆在《道德真言》第二卷修术篇的《九天玄剑篇》一章里面,少时为师已经让你熟背于心,想必祭炼起来不难。哎呀,我的手,这娃娃!”道源说着,刚碰了一下小娃娃的鼻子,一个不防,就被咬了一口。

  “该是饿了。”道青忙的将青冥剑收于眉心,生怕师父再反悔抢了去,看了一眼小娃娃道。

  “那还不下去给她找点吃的。”道源道。

  “找什么?”

  “奶呀!”

  “谁的奶?”

  道源气的,直接给了道青一个脑瓜蹦。“随你怎么找!”

  “哦。”道青揉了揉脑袋,从道源怀里接过婴儿,撇了一下嘴,原来你也不知道,脾气还挺大。

  “小亲亲,我以后叫你一一好不好,我姓道,你也要姓道,道一,哈哈,一一,老牛鼻子都好凶是不是,我们不理他们,姐姐带你吃奶奶去。”道青一边刮着怀中婴儿的鼻子,一边自言自语着朝门外走去,直逗得怀中婴儿咯咯的笑。

  旁边的道源和道明一脸的黑线。

  “道一?天意否?这名字,这孩子倒也担得起,好,好!”道源捋了一下长须,自言自语道。

  “师兄是不是太宠溺青儿了,这样对她以后修道不好。”道明看道青走的远了,说道。

  师兄经常闭关,说来道青是他一手带大的,小时候道青跟在他屁股后面走街串巷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恍若昨日。道明可能比师兄更疼爱这个小师侄,但是看着道青这样,几百年了,仍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如今又大灾当前,道明不免有些心忧。

  “你是说我不会教徒弟么?”道源看了道明一眼。

  “这浊世还有几日安宁,趁她还能无忧无虑的时候,纵容她一番又如何?师弟呀,有时候,你就是太执着了,所以近百年来道法竟然没有寸进,反而退了不少。”道源叹道。

  “多谢师兄教诲,师弟一定谨记。”道明躬身道。

  “这次回来,我一直心神不宁,我们这两仪微尘阵法松动迹象也愈发明显,看来大劫不远矣,师兄要闭关,参悟天道,这照顾青儿和道一这孩子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下面没有徒弟,曾经有一个挂名的,唉,不提也罢。别说师兄欺负你这个掌门,道一就列入你的门下吧。”道源忽然转身对道明道。

  仿佛提到了什么不该提的往事,道明眼中的阴霾一转而逝,一听师兄又要撂挑子,却是急了,“别呀,师兄,我还是帮您护法吧,多个人,多一份力嘛。”

  “我只是参悟天道,护什么法。”道源说着,不等道明说话,一摆拂袖,出了门往后山去了。

  道明挺了挺大肚子,想着以前照顾道青这个小祖宗的情形,又加上现在来了一个来历更加不明的小小祖宗,身体兀自打了个冷战。捻着胡须在大殿里来回踱了几步,道明突然嘿嘿的干笑了两声,等了约莫一刻钟,哼着小曲,也自往后山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