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安乐公 一

  敲定与撼兰坞合作后的一个月,东海商队于总部东南郡秘密启程,避开境内官道,经山林野涧一路北进,前往北海郡。

  由舵主季北云领队,打通这条向北之路上各处的关系,率先为商会靖北之事走出一条足以瞒天过海的北上之路。

  东州西南的堂廷山脉,毗邻的南州盈尺小邑安乐郡,是商会此行的重要一站。

  覆盖全境的江氏官道于南文郡分为两支,往东直抵金乌海口,往西蜿蜒盘旋,过南州关而经老恒德王王府,于王侯县南州布庄再分支。

  其一通往南海夏至港口,其二直抵西州三大关之一的房夫关,其三回到京城梁都。

  而过分封自治的安乐郡入南州,往往是与此地公卿安乐公有私交的商客,做些不那么见得人的生意才会选择的道路。因此,它足够隐蔽。

  但安乐郡和它的安乐公从来不是什么善地善人。

  为了能够打通此地关系,日后能顺利地于此经过,曾在朝中为官多年,长袖善舞的郭风南也是随行而来。

  ————

  安乐公的安乐宫建在安乐郡正中一片与周遭城镇格格不入的荒原之中。

  自从这个来自西秦的异姓公侯入主安乐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城中五十里方圆的街道建筑通通夷为平地。

  将居民赶出郡城中心后,开始在废墟上修建府邸安乐宫。

  安乐宫面积不大,以至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地皮就这么荒废着,成了遍地碎石梁木的荒野。

  那座矮宫殿矗立其中,其内仆从一眼望外,不见人烟。

  ————

  在满地废墟的荒原中行走多时的商队,其领队季北云终于在跨过面前一块巨石之后,远远地见到了一排挂着红灯笼的栅栏。

  天色铁青似的灰,遍地风沙吹拂着这个颇有北人之相的魁梧汉子的脸庞。

  作为股长郑二的义子,他年纪不过而立,手下队伍中更是没有一人拜访过安乐公的府邸,如今取道此地,多要仰仗见多识广的郭风南。

  季北云走到百人商队后方的马车,掀开帘子禀告郭风南,

  “郡守大人,前方不远处有红灯笼栅栏,待在下先去通知宫内仆从有客来访。”

  车内穿着大红袍子的官员面色凝重地摇了摇手,“季舵主可知这红灯笼有何意味?”

  郭风南眯起眼,穿过废墟内的风沙远眺,自顾自说道,

  “随安乐公一同入浒的那位大宦官,自修道之日起,便日日以人血为食。放干人全身鲜血,只取胸腔与心脏内精血吸食。其余废血则以独特手法制成灯芯,点燃之后百日不灭。”

  “本官亦对此地了解不深。如若我们没有走错方向,安乐公此举,乃是尚未见我等,已下逐客令。”

  郭风南缓缓地走下马车,没有看紧张地一直吞咽唾沫的年轻舵主,缓缓朝前方走去,“所以,还是让本官先行一探究竟。”

  ————

  安乐邑的安乐宫,或称刘公府,以王朝为数不多的“楼外”之境武道高手——在前朝西秦朝中以皇子“大伴”身份为人熟知的掌玺太监;同时也被中原人称为“金石四真人”之一的大太监干轩田坐镇府邸,十余年来无人敢犯。

  大陆武道,有太道武昭两派之分。

  太道派多分布在南浒北部以及原北海国辖内。

  而武昭派则分布甚广,南浒中南地带,西秦全境所修炼道法都隶属广义上的武昭派。

  太道派主修长生心法和天人感应,武昭派主修杀人术法和炼体淬骨,六重楼以上的两派修士所长会有明显不同。

  除了域外蛮人两派杂食,鲜有修士能学贯两门学派。

  而由于长生法与杀人术两者根本上的矛盾所在。

  只有达到八重楼修为以上的太道派武道大师,才能够突破“天人役”这一关进入“天人相通”境界,这时方可与武昭武派融会贯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而除了“楼内”之境九重楼修为外,还有从第八重楼后不入九重楼而跻身的“楼外”天境——雪沉、石首、天占三大境。

  楼外境修士并非一定比九重楼修士要强。

  这类修士往往是放弃了九重楼之上的长生大道,不入仙途,由武昭一道登峰造极,自身某个所长达到巅峰,切断一切天地感应,遂成世间逍遥游,以武证大道的豪举。

  三大境各有所长,而其中石首境被宗门武者公认为修道之人炼体的巅峰境界,

  “首尽天石之寿,气享青天之厚。”

  由于种种原因,南浒极少石首境的炼体大能。

  而西秦五十年来的四大金石真人则都是石首境高手。

  虽然西秦国力不如南浒多矣,但在武道一途上却是不落太多下风。

  四大真人处于西秦宗门界的顶端,由此可见干轩田此人实力深厚。

  而大太监更可怕之处在于,他的授业恩师,乃是一甲子之前西秦武道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此人坐拥石首境与天占境两大机缘,可同时修炼两境大道。可她却保留天占悟根整整二十年,于石首境内登峰造极。

  所谓“石首”二字由来的“石首女”,西秦刑狱司前任女司正太史咏。

  四大真人之首乃是二十年前寿元将尽而死的太史咏,而如今尚存的三位金石大真人中,女司正亲传弟子干轩田是当之无愧的扛纛者。

  ————

  在那红灯笼栅栏处,缓步走近的郭风南完全没料想到身着青蛇袍子的大太监早已等候在此。

  悠哉站在栅栏中央大红门及其“安乐”牌匾之下的高大阉人,一下子吓得没有防备的郡守大人双腿一软。

  对方朝着自己走来,脸上带着一个有些瘆人的和煦笑容。

  郭风南也并非凡辈,立刻恢复了常态。

  由于自己官职比起曾经的西秦掌玺太监并不够看,郭风南躬身拜道。

  “干公公,刘公近来身体可好?”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好得很,好得很!兴致高的时候能喝一大坛剑南春呢。”

  郭风南脸上堆起笑容,虽然这个食人心肝的魔头正热情地笑着招呼,但从他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血腥气味与巨大威压使得郭风南感到窒息。

  周围的红灯笼仿佛一双双被剜下的眼睛注视着一切。他吞下反胃而涌上的唾沫,说道,

  “此番商会准备不周,下官回去后一定让人马上送来东海群岛特产的上等美酒东岛壶。”

  “大伴”笑而不语。郭风南硬着头皮继续问道,“此前下官写给刘公的信,请问贵府可曾收到?”

  “郭风南,你小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哈哈哈,当然收到了。”

  “要是咱家不知道您郡守大人携商队借道,早在你们刚迈入宫城的时候就出手了。”

  听着太监戏谑,郭风南只能连连赔笑。

  谁知他接着说道,“刘公沉溺美酒多年,早就不管府上事务。你写的信,也只有咱家一人读了,便扔进火炉烧掉。”

  “如果让我说的话,这件事情谈不拢。”

  “所以,郭大人,您今个当真要见刘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