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返宋

  “陶老剑客,素贫道眼拙,没有认出是老剑客,贫道常闻老剑客宅心仁厚,素有好生之德,还望老剑客饶过贫道一次。”清虚真人此时也顾不得身份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哀求道。

  “哎,算了,刚才你要是一直嘴硬不肯服软,老朽不介意送上你一程。老朽就见不得别人哭,你也是一个门派的掌门人,手下徒子徒孙一大堆,现在居然连身份都不顾了,罢了,姑且饶你一条老命。但是你给老朽记好了,如果以后再对鲍宁有歹意,那么老朽必要你老命,去吧。”陶禄冷喝道。

  清虚真人听完,如临大赦,连忙冲陶老剑侠深鞠一躬,然后转身逃了……

  天明,杨延昭、任怀亮都已经听说了厂公夜间遇刺的消息,连忙带着数百宋军,赶到贺兰山。二人见鲍宁平安无事,方才将悬着的心放下。

  任怀亮身为锦衣卫的指挥同知,是在西夏官职最高的锦衣卫,所以追查刺客的事情,自然由他去负责。如果不是鲍宁特意叮嘱于他,任怀亮不介意将所有西夏的男人都抓起来挨个盘问,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与西夏人的战争中故去的。

  鲍宁知道任怀亮对西夏人很是仇恨,所以特意叮嘱他不要感情用事。对于任怀亮来说,厂公鲍宁就是自己的伯乐,甚至可以说是再生父母,所以对于鲍宁的话,任怀亮还是言听计从的。任怀亮很效率的安排下人手去探查刺客的身份……

  鲍宁和无臧黑云在宋军的护卫下,返回了兴庆府。刚一进城,鲍宁就接到了耶利皇后派人传来的口信,请他去皇宫,说是有事相商。鲍宁便让杨延昭送无臧黑云回府。自己则带着张石甫的二十人锦衣卫校尉赶往皇宫。之所以带这么少的人去,是因为鲍宁还是对兴庆府城内的治安感到放心的,何况在皇宫外,还常驻有一千人的宋军。

  “厂公,听说昨晚你遇刺了,臣妾听说后都担心死了。”耶利皇后一见鲍宁进到自己的寝宫,连忙说道。

  “啊,让皇后陛下担忧了,是在下的不是,不过还好,我平安无事。”鲍宁对于耶利皇后的紧张,没有感觉到意外,因为自己的存在,对于西夏皇室来说就是护身符。

  “厂公,听说明日你就要带人离开西夏了?所以今天臣妾略备薄酒,想在临别之时,请厂公私下里好好的喝上一顿。因为这次厂公回到大宋,不知臣妾何年何月才能与厂公再见上一面。”耶利皇后略带伤感的说道。

  “好,那就承蒙皇后陛下的盛情了,在下真的是饿了,到现在还没吃早饭呢。既然是私下里的宴请,那么在下也不和皇后陛下客气了。我们现在就开饭吧。”鲍宁确实是饿了。

  “厂公,这次遇刺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还请厂公给臣妾讲述一番。”耶利皇后替鲍宁满上了酒,然后问道。

  鲍宁便将陪同无臧黑云前去贺兰山行宫遇刺的前后经过,对耶利皇后讲述了一遍。两人边吃边聊的,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鲍宁打了个爆个,准备起身向耶利皇后告辞了。

  “厂公是不是准备回去了?”耶利皇后问道。不得不承认,女人的观察向来是敏锐的。

  “在下,确实有点劳累了,想回去休息了。”鲍宁实言相告道。

  “既然厂公这么劳累,那可否留在皇宫里休息呢?我已经吩咐了宫女和太监们没有命令不要进来。”耶利皇后说着,起身来到鲍宁身边,一手搂在鲍宁的肩上,一手拉下自己胸前的衣衫,露出了丰满的胸部。

  鲍宁这才感觉自己中了耶利皇后的美人计,酒中一定是下了,难怪自己刚才看到耶利皇后就有很强的冲动……

  巫山风雨之后,鲍宁搂着怀中的耶利皇后,问道:“夫人何必这么傻,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先回答我,你喜欢我吗?”耶利皇后问道。

  “喜欢,从第一眼见到你就有好感,但是真正喜欢你,是在你将西夏王朝的未来肩负起来的时候,你很伟大,所以那个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你。但从没想过我们会这样。”鲍宁坦诚的说道。

  “喜欢不就得了吗?我也是个女人,我虽然身为皇后,但是我和李元昊又有多少夫妻之实呢?如果不是你带宋军攻占了兴庆府,想必我此时已经被李元昊打入了冷宫,永无出头之日了。”耶利皇后伤感的说道。

  鲍宁相信耶利皇后说道是真的,历史上的耶利皇后不就是在两个哥哥遇害之后,失去了一切吗。所以鲍宁知道耶利皇后是喜欢上了自己。

  自从黄芝走后,自己已经多日没近女色,所以今天鲍宁决定放纵自己一把,何况耶利皇后的确让他心动……

  鲍宁抚摸着耶利皇后的身体说道:“和我回大宋吧,这里就交给宁林格。”

  “不行,虽然我也舍不得你走,宁愿每日陪伴在你身边,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等到宁林格真正掌握了西夏,我自然会去寻你。”耶利皇后动情的说道。

  “好吧,等你认为到了合适的时候,随时可以去找我。”鲍宁说完,翻身压在了耶利氏的身上,又共赴了一趟巫山……

  数日之后,大宋与西夏接壤的箫关,此时城门大开,箫关大帅种世衡,率领城中众官员,在城门外恭送东厂厂公鲍宁的离去。

  种世衡为了厂公鲍宁的安全,特意让五儿子种谔率领五百宋军沿路护送。鲍宁本不想这么招摇,但是想到身边还有耶利氏随行,所以也就同意下来了。

  在种谔的护送下一路平安无事,几日后鲍宁到了延安府。延安府的官员听闻东厂厂公大驾到了,连忙提前赶到城外相迎。

  延安府所在的永安军路的知州姓李,名唤章。原本是在汴梁的户部做个给事中,但就是因为一次机缘与厂公鲍宁结识,有了加入锦衣卫的机会。但是就在李唤章到都尉府报道时,鲍宁无意中了解到永安军路知州刚好空缺下来,便临时决定将这个空缺给了李唤章。鲍宁和张尧佐一说,张尧佐一听鲍宁有此想法,当即同意,顺水人情可不是想做就有机会做的。就这样李唤章做上了永安军路知州。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某某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当时的知州事品级都在二品以上,是皇帝的亲信和耳目。

  李唤章能够当上永安军路的知州,在当时的北宋完全是个特例。李唤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鲍宁给的,所以从内心里十分感激鲍宁。今天当得知厂公鲍宁来到了延安府,李唤章连忙命令延安府的官员立刻列队在城门口迎接厂公鲍宁的到来。

  鲍宁的队伍刚到延安府城门,便见到城门处有列队迎接的官员,鲍宁催马来到近前。李唤章连忙来到马前,施礼道:“厂公大人,卑职李唤章见过厂公大人。”

  鲍宁见延安府有官员来到自己马前,连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当看到对方是李唤章时,鲍宁笑道:“原来是李大人啊,烦劳相迎,李大人别来无恙?”

  “厂公大人,你以后还是叫我唤章的好,唤章能有今天都是厂公大人的抬举,快快里面请。”李唤章连忙将鲍宁及种谔所带的军队请入延安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