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八字真言

  “大顺,你我从小一起玩耍,亲如弟兄。你母对我一家有嗯,我马某时常记起。也罢,今天就是掉头,我也把实情告诉你,但希望兄弟你左耳进、右耳出。千万不要让你、我及嫂夫人以外的第四人知道。”小马公公面色郑重的说道。

  孙大顺右手伸出二指,举过头顶,信誓旦旦的对天盟誓,如果将此事泄露出去,天打雷劈云云。

  小马公公方才放心的将事情缘由和盘托出。。

  原来因为真宗委曲求全与大辽国签署了澶渊之盟,每年本是战胜国的大宋为了求得和平反倒要向大辽国仅贡。再加上仁宗继位后与西夏的几次战役中,大宋也是数次铩羽而归,不得不又开始向西夏每年进贡。仁宗迫于形势,不断扩充军队,现在大宋军队人数大概140万人左右,庞大的开资,压得朝廷透不过气来,军费甚至占到了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

  另外,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各种社会问题进一步尖锐。农民起义、兵变,少数民族不服从朝廷的越来越多。这些社会矛盾和外患,每天都让仁宗深感头痛。所以仁宗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辅助朝政,希望整顿官吏,重振朝纲,史称庆历新政。但由于仁宗的怒弱无能,新政最终以失败告终。

  宋朝是个很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殊的朝代,因为其他朝代基本都是先皇驾崩传位给皇子,而太祖驾崩,却是弟弟继位,更是有‘烛影斧声’的传说。。

  虽然八贤王按照历代各朝代的传统,应该继承皇位,但现实里他只落得了一个上可打君下可打臣的千岁头衔,但毕竟都是赵家的天下。所以八贤王看在眼里,痛心疾首,数次在朝会之上或是私下里,向仁宗提出再次实施新政的建议。但每次提及此事,总是被仁宗敷衍过去。八王见自己人单势孤,所以联系了朝中的几位重臣,特别是开封府,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包大人。八王时常请包大人过府商讨如何能让仁宗决心实施新政。但两人试过多次劝说,也没有让仁宗下定决心。

  最后还是在一旁伺候的刘公公出了个不是主意的主意,那就是再选个合适的公公,安插在仁宗身边,配合着八王和包大人等支持新政的大臣们,让仁宗下定决心。所以才有了这次在大宋境内,各州县选拔合适的人选入京的事情发生。各州县选拔好人选后,再报交到路,最后十八个路将选出人选送到京城。

  “鲍兄这次可要小心被选上啊。我和内子,中午就应该会被王府的人送回家乡,因为我们已经丧失了此次选拔的资格。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我和内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正因为这次选拔,我和内子莫名其妙的被选择上了。在来京的路上内子又正好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而因为内子现在正在怀孕期间,所以昨日我被告知失去了此次选拔的机会。鲍兄你我一见如故,但可惜今日就要分别,如果有机会到我大名府,一定要来找我,我一会走时会将自己家的住址写给鲍兄。”孙大顺说道。

  “孙兄,盛情邀请,小弟怎敢推脱,如果有机会到大名府,一定登门拜访孙兄就是。刚才听孙兄所说,原来这次选拔是另有隐情。但小弟有一事不明。为什么八王和包大人不从宫中挑选出一个公公去办此事,而是要费此一番周折,要在大宋的十八个路里挑选人选呢?”鲍宁不解的问道。

  “鲍兄的这个疑问,小弟也曾有过。小弟问过发小马公公,他说皇宫和王府的公公,从入宫后为了适应宫中的生活,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找一个自己的靠山,把这个靠山视为除了皇帝以外最大的主子。只有这样,才不会经常受早入宫的公公们欺负。正因为如此,所以八王和包大人不敢在皇宫或者是王府里选择合适的人选,事关重大,如果一旦选错了人,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而如果选择年纪更小的,刚从净事房里送到宫中或则王府的小太监,又怕孩子年纪小,不能担当此重任,所以万般无奈之下,才在民间里选拔。”孙大顺解释道。

  鲍宁听完孙大顺的讲述,惊出一身冷汗,看来这次海选自己是万万不能被选择上的,如果选择上了,自己直接可以去练《葵花宝典》了。这可不是鲍宁穿越过来的那个时代的种种海选,选上了就可能会成为万众明星。现在鲍宁面前的海选,选上了就直接没有性福了。

  鲍宁还从孙大顺的口中得知,前几日有个别的参与选拔的年轻男女,因为冒然出了这个院子,被王府里巡逻的侍卫发现,结果以冒闯王府为由,男的杖击了四十大板,女的也被杖击了二十大板。如果不是王府让御医给疗治伤口,怕是一两个月都下不了床。所以后来再没人敢出这个院子。

  鲍宁心中十分感谢孙大顺的如实相告,但也感觉孙大顺这人口封不严,既然答应了马公公绝不将此事泄露出去,但因为为了在人前卖弄自己,便把事情的原委全说了出去。他这样其实已经是在变相把马公公推向了断头台。孙大顺的娘子在丈夫讲述事情经过时,不时的暗示自己的丈夫别再说了,但孙大顺还是毫无保留的全讲了出来。鲍宁估计现在这个院子里,应该人人知道事情的真想了。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傻好人’,他们总是把人都看得很好,毫无戒心的将对方视为朋友,结果什么事,都向对方说,但往往就被别人利用、陷害。所以为人处事,还是话留七分,只讲三分的好。

  鲍宁和孙大顺聊了半天,而黄芝也和孙大顺的夫人相聊甚欢起来。鲍宁还从听说这个院子住的那其它十六路州府送来的人选,不知道为什么在知道了选拔的内幕之后,便和孙大顺疏远起来,他们那十六路人经常聚在一起,保证商议什么,唯独回避孙大顺。鲍宁正想问个究竟,这时颖儿刚好回来了,颖儿见鲍宁和黄芝在院中和人正在聊天,便穿过拱桥来寻鲍宁和黄芝回房。鲍宁想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所以也不想继续在亭子里和孙大顺闲聊下去,也就接着颖儿来找自己和黄芝的机会,和孙大顺夫妻告辞了。临走时,鲍宁见到颖儿还瞪了孙大顺一眼。

  鲍宁和黄芝刚回到他们的房间,身后跟着进来的颖儿就开始抱怨道:“鲍公子怎么和姓孙的公子搅合在一起了,那姓孙的公子据说今天中午就要被送出王府了。也多亏他今日离开王府,要不然鲍公子和他经常久了,弄不好也会受他牵连。他这个人现在在王府里可是名人了,听说八王千岁对此人很是不满,王后身边的一个马姓公公因为这个人已经受到了责罚。马公公挨了一顿板子不说,还被撵出了王府。王爷念马公公侍奉王后有功,所以才从轻发落了马公公,要不然马公公很可能因为这个姓孙的丢掉性命的。一个太监作为身体残缺的人,离开了王府,也只能自生自灭了,好在王爷赏赐了马公公许多的银两。”

  鲍宁听了颖儿的抱怨,知道自己所预料的没错,马公公因为孙大顺的嘴而受了灾祸。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虽然只是简单的八个字,但却是一条真理。看来自己穿越到大宋这个陌生的时代,这八个字是给自己上的第一堂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