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弟子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邻桌一个一身锦袍,左拥右抱的公子哥,忽然放开身边的佳人,不断碎碎念着。

  他先是眼神漠然好似散光一般,接着瞳孔才慢慢聚焦,重新恢复,同时他口中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眼神也跟着猛然一亮,仿佛有精光蹦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好诗,好诗!”

  他高声赞叹,拿起桌上的一壶酒,直接仰头喝下,任凭酒水将他的锦缎华服弄脏他也浑然不在意。

  饮罢,他放下酒壶朝李清玄走了过来。

  “小先生,请问这首诗可是你所作?”

  他盯着李清玄看。

  “近安兄”

  周公子看到对方语气略带恭敬地喊道,对方却只是对他点了点头。

  那公子两眼放光,脸带微笑,领口上沾满酒渍却浑然不在意。

  看着他的华服,李清玄只道暴殄天物。

  不过好在他还有点欣赏水平,作为李商隐的抒情诗巅峰,《锦瑟》可是大名鼎鼎,特别是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是千古绝句,抒情诗中顶峰。

  只是李清玄突然想起了这首诗里大量用典,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鲛人、蓝田,庄子和望帝。

  如果没有,那他只好生造了。

  李清玄脸不红心不跳地回道:“咳咳,是我写的。”

  那公子眼前一亮道:“先生,请受弟子陆明远一拜。”

  他竟是双手手掌前后贴合,平举执弟子礼朝李清玄深深一躬。

  李清玄微微皱眉,他这副身子不过十五岁左右的样子,而陆明远明显已经年过二旬。

  在这个长者为尊的时代,这陆明远不过听了他一首诗,竟然就要尊他为师着实有些让李清玄惊讶:

  “一首诗而已,不必在意,我比你小了那么多,可当不了你先生。”

  陆明远继续保持着弟子礼躬身回话:

  “所谓达者为师。想我陆明远苦读诗书多年,却始终不得开窍。今日听闻先生绝句,明远方才开窍识文。先生如此大才,如何当不得我陆明远老师?还请老师认下劣徒,万勿推辞。”

  陆明远说的开窍识文,并不是说听了李清玄的诗才开窍认识字,他所指的是开窍识文气或者说浩然气。

  四千年前,文圣从书卷中感悟浩然气创建儒教,从此天下人可读书修行。

  虽然儒教不过创建数千年,对于万载的长生天朝而言是新兴教派,但儒教发展迅速,曾一度压制道佛两家。

  儒教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否认仙佛存在,其理念也暗合了修士的三大铁律:‘真言’不可闻,‘真仙’不可视,‘真名’不可言。

  儒教认为“人定胜天”,不拜仙佛。

  因此,儒道也是修士中最不容易修行入魔畸变的一门。

  当然四千年前读书人也是存在的,浩然气也存在,但就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万有引力在被牛顿发现前就存在,但是却无人发觉。

  也正是如此才方显牛顿、文圣之辈的伟大。

  要知道佛道长生天朝在流传万载,甚至更在长生天朝建立前就已经存在,却在文圣临朝时期被压制。

  一圣出世,而诸仙神佛退避。

  儒家修行不同于佛、道,无需修行功法,而是在文章诗词中感受文气,修浩然正气。

  不过儒家修行最难的,或许就是第一步,开窍。

  有的天才不过束发便已开窍,而有的人穷经皓首却始终不入其门。

  开窍后便可前往学宫,成为儒教门徒,从此踏上修行大道。

  长生天朝覆压八百玄门,设禁仙堂,玄门道教皆需有朝廷发放的度牒方可修行,私自修行乃是重罪。

  当然如今这条法令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旁门散修的地位依旧尴尬。

  四千年前文圣临朝,建立学宫,天下人若能开窍,则皆可前往学宫,成为学宫学生。

  正所谓,有教无类。

  进入学宫,即被视为天朝认准的修士。

  陆明远从小好读书,一直含窗苦读十数载,却始终未曾开窍,今日听到李清玄这首诗终于开窍,他如何不兴奋,如何不感激?

  李清玄本就是现代人根本不在意年龄,既然对方执意要拜他为师,那他也就不再推辞了。

  “那好,从此以后你就是我弟子了。”

  陆明远大喜:“弟子拜见老师。”

  接着他解下腰间玉佩,双手奉上。

  “老师,这是弟子给老师的束脩。”

  李清玄看向陆明远,陆明远目光诚挚没有丝毫作伪。

  他又看向玉佩,圆环形状,雕着双鱼,水润无暇,翠色欲滴。

  一看便知,价格不菲。

  李清玄伸出手,接过他手中的玉佩,掂量了一下,本想还给对方的,但是忽然感觉玉佩上传来一股温润的感觉,将他神魂上的疲惫驱散,加速了他神魂的恢复。

  原本准备放回去的手停了下来。

  “陆明远听了我抄的一首诗开窍,自己拿他一块玉佩,倒也拿得。”

  李清玄心想。

  接着,他想要给陆明远弟子礼,但是发现自己除了画笔和银子外什么都没有。

  画笔他用不上,银子更不可能给。

  于是李清玄端起一杯酒道:“今日为师也没有给你准备什么礼物,就送你这杯酒吧。”

  路明远当下大喜:“尊者赐,不可辞。”

  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饮罢,他接着道:“老师,鲛人泪珠、蓝田生烟,近安尚知,而庄生梦蝶,那是道家仙人庄周悟道的典故,可这望帝又是指什么?”

  来了来了。

  李清玄先喝了杯酒,掩饰尴尬,组织语言开始瞎编。

  “那是我曾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上面记载上古有一个叫蚕从的国度。蚕从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别,竟是竖直向上。”

  几人没有注意到从李清玄开始讲述,特别是提到“蚕从”的时候,角落里一个客人陡然将目光投向他们这边,眼睛瞳孔化作竖瞳。

  “在继任几个王皆羽化登仙后,望帝继位。望帝十分贤明,关心人民,鼓励农桑。但是蚕从经常发洪水,望帝十分困扰。一年,有一具男尸竟是逆流而上,漂到蚕从,人们觉得奇怪便将他捞了起来。

  结果男尸竟是活了过来,望帝听闻后便召见此人。此人叫鳖灵,两人相见如故,望帝见他有才便任命他为丞相,命他治水。鳖灵治水有功,望帝又将帝位禅让给鳖灵,是为开明帝。

  望帝则归隐潜修,结果开明帝却趁机占有了望帝的妻子,开明帝大权在握,望帝无可奈何,悲愤而死,死后化作杜鹃日夜哀鸣直至啼血。”

  讲罢,路明远和周公子皆是沉浸在李清玄讲述的故事中,特别是周公子,简直自己都要变成了啼血杜鹃。

  角落里那个客人起身望了李清玄一眼,而后离开闻香楼。

  三人又一起喝了几杯酒后,路明远起身向李清玄告辞:“今日弟子闻诗开窍,实乃大喜事,还请老师容弟子先行回家,向父母报喜。”

  “去吧,去吧。”

  李清玄随意地对他摆了摆手。

  “老师,弟子告退了。”

  陆明远躬身一礼,接着在离开前又拍了拍周公子的肩膀。

  看着陆明远离开的背影李清玄暗自叹了口气。

  “为啥我抄诗,开窍的是他不是我?下次抄诗还是要注意点,别再出现这种用典的疏漏了。”

  不过李清玄感觉陆明远这徒弟倒是不错,李清玄当然不只是给他一杯酒,今后他是真的把他当成弟子。

  “实在不行多给他抄两首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