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李忱的奏疏

  李忱的奏章下午就送达门下省,黄门侍郎傅昌国是第一个看到这本奏章。

  噗!

  一口茶水喷涌而出,几片茶叶片子粘在对面小太监的脸上。

  小太监无辜的眼神看着傅侍郎。

  “老夫忝位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奏章,怕是大唐开过百多年,此奏章也是独一份!”

  傅老大人的“赞誉”引来众人围观,随即现场扑倒一片。

  谏议大夫刘同怒不可制,说道:“粗鄙不堪,粗鄙不堪,老夫即刻上奏陛下,这淮王李忱不学无术,藐视皇威。”

  傅昌国一把拉住刘大夫,笑道:“罢了,罢了,刘大人,消消气,莫非你不知道,这淮王殿下素有智障之名,能够写出这份奏章已属不易,事由可因,妄谈藐视皇威啊!”

  “可是,这事……?”

  “这是陛下的家事,你我只需把奏章转陈陛下御览,是赏是罚也非我等之事了。”

  刘同无奈点头,也只好这样了。

  李忱的奏章从门下省过了一圈,没想到的是,已经有好事之人,完完整整的誊写下来,第二天贴在长安城所有的公告栏上……

  宪宗皇帝颇为烦闷,太子禁足之后,他敏锐的感觉到朝廷风向的变化。考虑到此刻正是削藩的关键时刻,他必须要保证朝堂的稳定。

  所以在太子禁足三天之后,宪宗解除了软禁太子的命令。

  作为皇帝,宪宗早已察觉太子结党,但他不以为意。只要没有威胁他的权威,也是无关紧要。至于李忱抚慰淮西,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太子和李忱结怨,党人反扑也是应有之意。况且他也认为李忱是抚慰淮西的合适人选。

  可是面前这份奏章,让宪宗皇帝心思忧虑。

  《御史黄易奏淮王李忱谋反疏》

  淮王李忱,广纳士人,欲行不轨,臣御史台黄易告淮王十大罪状……

  要说李忱谋反,宪宗原本不信到看了奏章后将信将疑。原因两点,一是练兵,二是纳士。

  派出的心腹太监还没有回来,宪宗在御书房来回踱步。

  “启禀陛下,门下省奏章已达,请陛下预览。”

  “放案上!”

  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太监,把李忱的奏章放在第一位,小太监捧着奏章路过宪宗的时候,宪宗一眼就看到《淮王李忱奏设鸿文馆疏》。

  “这李忱竟然也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

  宪宗心头火起,难道这李忱也有夺嫡之心?一个傻子?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打开奏章,宛如一盆冷水浇灭宪宗心头怒火。恰在此时,派出去的太监也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份考卷……

  宪宗很不爽,李忱的‘不学无术’让他很丢脸,他需要发泄,于是正在青楼吟诗作赋的白大诗人,遭受的无妄之灾。

  “淮王李忱,不学无术……其师白居易教管不严,罚俸半年……”

  白大诗人纳闷了,我才接手几天啊,这锅到底要不要背!

  ……

  李忱正在屋内批阅试卷,很意外,萧诗雨来了。按理讲,守护门口的府卫应该阻拦。但多少人会跟美人过不去,李忱听到一声咳嗽,萧大姑娘就推门而进。

  气氛有点尴尬,李忱耸耸肩,问:“萧姑娘,有什么事啊?”

  “你是不是要去淮西,可不可以带上我?”

  李忱以为萧诗雨是淮西人氏,或许还有家人尚在,既然救了她一次,也不妨送佛送到西。

  “可以带上你,你要是投奔亲属的话,或许我可以帮你。”

  “不用!”

  呵呵,李忱只能算了,这个姑娘有点冷。

  ……

  李忱刚刚十三岁,但身材高大一些,看起来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萧诗雨把他定义成好色之徒。从淮西一路到长安,她看过太多人的丑恶嘴脸。

  若不是某个他说不出名字的将军,看她姿容貌美,想要巴结皇帝。说不定此刻已经是残花败柳。

  她的父亲被砍头,母亲害怕受辱而自尽。哥哥下落不明,或许早已死在乱军之中。只有一个弟弟,被父母很早送往乡下,说是给萧家留一个根。

  她要回去,她要赌一次,只希望有一天找到弟弟,将弟弟扶养成人。

  ……

  夕阳西下,李忱终于选好四人充为幕僚,十人到私塾当先生。至于剩下的一百四十人,就是双向选择的事了,毕竟这个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让一个读书人从军或者经商,基本可能不大。

  板桥舅舅那里,李忱给他求个官身,吏部的文书刚刚下来,正七品的“散骑大夫”,这是个荣誉官衔,有名无实职,恰好可以方便板桥舅舅行事。

  长安的事该安排的基本安排了,李忱自己又排查了一遍。或许缺了给自己的未婚妻写封信,再怎么讲,出远门还是要打声招呼的。

  提起笔,李忱犯了难,该写些什么呢。思索良久,在纸张上写下……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的快跑的快

  一只没有耳朵

  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李忱决定实施自己的萝莉养成计划,哈哈,小女孩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儿歌也应该喜欢。

  心满意足的叠好信,安排王三送到晁府,想必晁老丈人不会阻拦吧,哈哈!

  夜色降临的时候,板桥舅舅来到王府。李忱拿出文书大印还有官服。板桥舅舅含泪欲拜。

  李忱赶紧拉住,舅舅跪外甥,没有道理。

  “板桥舅舅,我走之后,联合利华就交给你了,大兴庄的工坊按我们计划进行。我听说草原上对烈酒的需求不小,这个生意一定要做,还要做大。”

  “殿下宽心,一定不负殿下所望。”

  郑板桥现在对李忱是心服口服,自己投奔淮王这个外甥或许是最英明的事了。现在有了官身,又有了烈酒利润的分成。可比以前自己小打小闹强多了。

  “淮西铺货的事需要提前做准备,这次我先带一部分货,后续计划我们书信联系,板桥舅舅,大兴庄的产量先要提高。”

  “殿下,大兴庄新建了各类作坊四十七座,窑厂也正在建设,下个月可以生产。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足够的工匠……”

  李忱以为,板桥舅舅什么都好,就是每次见面都这么恭敬,感觉有点冷。

  “板桥舅舅,以后没人的时候,就叫我李忱吧,我是你外甥,对吧?”

  板桥舅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