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朝会

  夜,漆黑如墨,疯狂在阴暗处酝酿。

  而作为这次事件配角的李忱,此刻正在关心他的蚊香、花露水。

  清晨,李忱像往日一样打熬身体。府上的王三很勤快,拿着李忱手写的药材去抓药。李忱打算把他提为管家,以后全府上下,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懒的操心。

  钟楼上的鼓声响了三次,官老爷们依次入朝,今天是大朝会,圣明的皇帝陛下,将会亲切的和百官议政。

  太子殿下踌躇满志,今天他要对朝上某人发出致命一击,顺带着收拾掉可恶的十三弟李忱,想到那娇小而又美姿容的小阿娘,李恒对李忱的愤怒,已经到了顶点。

  皇帝陛下高坐龙椅,议政开始。陆续有官员上奏各地民生安好,秋收在即,国泰民安。

  偶尔有人上奏某某藩镇不听宣调,拒赋绝朝。

  有政治敏感性的官员,隐约觉得,气氛有点不对。果不其然,御史台刘明亮上前扔出个重磅炸弹。

  “臣弹劾十三皇子李忱谋反,李忱聚集邑民,于昨日围攻禁军右都护,造成一人死亡,数十人负伤,臣恳请陛下严加惩治。”

  一众朝臣目瞪口呆,只是高坐龙椅的皇帝陛下笑了。无论谁造反也不会是李忱,因为这个十三皇子是公认的智障,纨绔有可能,造反,他会吗?

  刘明亮话音刚落,礼部少常寺少卿唐凤云上书道:“秉皇上,臣弹劾皇十三子李忱冲撞太子鸾架,昨日李忱命手下打伤东宫侍卫四人。”

  宪宗眉头一皱,这李忱在宫中甚是低调,怎么一出宫,行为举止如此乖张,莫非里面有内情?

  “李恒,唐少卿所言是否属实?”

  “启禀万岁,果如唐大人所言,此事儿臣本不想声张,十三弟还小,就算一时做错事也是情有可原。”

  李恒来了一个以退为进,博的皇帝连连称赞,也得到一个爱护弟妹的形象。

  要是大唐也有小金人奖的话,李恒绝对有实力得到一个。

  事情如果就这样发展的话,李忱最后也许就会得到一个不痛不痒的责罚。这可是太子李恒不愿意看到的,宰相魏元衡装作无意的瞄了一下御史台佐官傅斌。

  傅斌微微点头,上前奏道:“启禀万岁,臣弹劾内侍总管吐突承璀,勾结皇子李忱,密谋造反。据李忱府上工匠所说,吐突承璀曾经进入李忱府上,对李忱说要保他做天子。”

  御史可以风闻言事,何况现在有了人证。宪宗现在也是恍然不悟,怪不得李忱最近行事乖张,先是马踏皇宫,后面又是对抗禁军,殴打东宫侍卫。原来是得到吐突承璀的保证,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要是天下真为你所的,那么大唐社稷岂不毁于一旦。

  吐突承璀一时头脑空白,他没想到风暴会突然刮到他的身上,而且是如此致命。他慌忙跪在地上,头如捣蒜。

  “陛下,奴婢冤枉啊,奴婢和皇子李忱并无私交,请陛下明察啊……”

  宪宗皇帝作为晚唐比较有为的皇帝,从小表现的聪明异于常人,而正是因为他的聪明,让他对傅斌御史的话深信不疑,因为聪明人可以自动脑补,他认为正确的事。

  原因无他,吐突承璀作为一代权宦,扫平淮西功大,被封蓟国公,开了唐朝宦官的先河。此人想长保富贵,必定找一个柔弱皇帝,便于操控。

  而李忱素有傻子之名,正是不二人选,想到此宪宗皇帝越看吐突承璀,越是厌恶。

  “将吐突承璀,李忱等一众案犯收押大理寺,择日开审。”

  宪宗皇帝最终拍板,太子党击手庆贺,李恒心满意足。其实他真正要对付的是另一个目标,就是澧王李恽,太子之位的有力争夺者。吐突承璀其实是李恽死党,如今剪除澧王羽翼,李忱只不过是顺带着解决。

  只不过皇帝陛下下一个旨意,让李恒有了淡淡隐忧。

  “着御史中丞裴度按律审理此案!”

  不对啊,下狱大理寺不应该由大理寺少卿负责吗?怎么来个御史审理。关键是大理寺少卿是我的人,案子我想怎么断就怎么断,而这个裴度,听说油盐不进,就是太子主动拉拢,还是自立一方。

  裴度上前:“微臣领命!”

  太子爪牙随即上前劝谏说:“陛下,大理寺本有少卿审理,现在由御史中丞审理,于理不合,还请陛下收回,着大理寺少卿杜明审理此案。”

  “朕意已决!”

  宪宗皇帝早看宰相武元衡不爽,几次提议都让他大失所望。现在有心培养裴度继任,怎可能因为小小御史劝谏而放弃。

  要说宪宗皇帝,不愧是有着中兴明君的美誉,看人的眼光独到,裴度确实是宰相的上上之选。历史上,裴度上台后,对大唐内稳朝政,外拒藩镇中,作了很大贡献。

  下朝,太子李恒心思忧烦,武元衡上前劝解。

  “殿下,就算裴度查出不实,也无关紧要,陛下已经在吐突承璀身上留下怀疑的种子,可想而知,吐突承璀就算能脱困,也不会再受重用。失去吐突承璀这个内援,澧王李恽就如失去爪牙的老虎,再也不能对太子殿下构成威胁,殿下可以无忧。”

  李恒闻言大喜:“武大人果然老谋深重,今晚东宫饮宴,请大人务必到场。”

  武元衡深作一揖,说:“敢不从命。”

  作为当朝宰辅,武元衡有他自己的政治敏感性,皇帝突然任命裴度审理吐突承璀、李忱谋反案,本来就不同寻常。

  难道是对太子党有所察觉?还是警告。武元衡双眉微皱,已经绑上太子的战车,他已经别无选择。只希望皇帝陛下是随意安排的吧!

  ……

  李忱很高兴,熬制肥皂的铁锅已经做好了,一边指挥工匠在刚修好的屋子安装,一边安排人去买猪油。

  火碱石灰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待猪油买回来就可以试锅。

  还未等到买猪油的王三,就迎来了大理寺官差。

  衙役一声高喝:“李忱,你的事犯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