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赵何的平衡之道

  姜灏武从公证人手中随意抽出一支,看似那三只签在他眼里好无区别。

  抽出之后又是瞟了一眼签身后背代表国家的字,略略一笑,转过签身,鲁国方面一阵呻吟。

  这个反应简直太过真实,也没有其他人对鲁国贵族的代表这般反应有鄙视之意。

  换作他们,也着实好不到哪里去。

  泰山演武贵族场的比试规则略有差异,乃是上一届的冠军中派出代表来首先抽签选定对手。

  不过这并不像军事场一般由对手再行选择场次。

  抽签之人是和境界,便是由何境界的场次先开始。

  姜子良随意展示完手上的签,赵国方面又站出了四位魂游境。

  这两位魂游境心中也是暗自忐忑。

  能够捞到泰山演武出战名额的修炼士,无不是对着军功武勋有想法的。

  若是在神藏或是留星境,赵国的贵族修炼士还有些商量的余地。

  毕竟若是第一个人就直接可以连着战胜对面五人,其他四人虽说也有着出战的基本军功记录,但是和上场获胜所得军功相比,一若平地一在天。

  偏偏姜灏武就是有着以一敌五的能力,更兼有姜灏武乃是贵族场主将,他若是想第一个上场连取五胜,还当真没什么人能够有异议。

  不过显然,这位姜家老祖钦点的继承人此次并没有这种打算,姜灏武脸上露出一个有些收敛的笑容,看着另外四位位轻声说道:“诸位兄台可有愿意接下第一场的?”

  听闻此言,另外四位赵国贵族修炼士眼里满是惊喜和感谢。

  虽然说自家上场并不一定能胜,但是机会是从别人手里拿到了,这便是恩情。

  不过这四位中也只有一位是姜家门下铁杆,瘦长的身躯抱拳就是一弯过半,声音倒好似金铁交击:“多谢大公子!”

  旁边三人见他这种做派,虽然心中有些尴尬,但是是万万不敢做出同样的姿态。

  赵国当今天子自即位起,面对姜子良虽然也是恭敬有加,可是对于姜家一系的有意打压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了。

  当初姜家如日中天的形势已是不复存在。

  也曾有过姜家门下不少人呼吁姜家老祖姜子良进宫劝劝天子,毕竟姜家自赵太祖赵飞廉起,就是靠着军工和实实在在的政务方才纠结起姜系。

  朝中也有萧系、韩系和王党,但是比起姜系,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

  毕竟姜子良当初可是整个赵国的兵马大元帅,哪怕是韩重言这种兵家天才,在姜子良面前也甘愿俯首听令。

  赵飞廉也算得上是马上的皇帝,加之跟姜子良之间的关系,自然是丝毫不担心姜家做大,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赵飞廉没什么嫡亲的姐姐妹妹,要不然早就塞到姜子良家里去了,哪怕是公主做妾,只要姜子良愿意收,他赵飞廉绝对把人洗干净敲锣打鼓送过去。

  至于赵丹,老老实实跟着赵飞廉立下的遗言在对待姜子良,对于赵丹而言,姜子廉算得上半师半父,他那个亲生老子赵飞廉,拉拢人心和作皇帝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可是对于血脉子嗣的教养就只剩四个字:顺其自然。

  若不是姜子良看不过去伸了手去扶持一把,赵国之泽怕不是要二世而斩。

  不过到了赵家第三代,姜子良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种情谊了。

  赵飞廉登基之后,往宫里送自家女儿的就不知凡几,直到赵何,这三代祖孙只有好色这个天性算是一脉相承。

  赵丹好歹也算是姜子良看着长大的,赵何可是实实在在听着朝中那些所谓平衡之道的儒门大臣用深宫皇家的规矩养大。

  所以,赵何和姜子良之间,无非是太祖赵飞廉那里传下来的话,再加上赵丹临终之前将赵何喊到床前谆谆嘱咐,这才有赵何在明面上的师礼相待。

  赵何更愿意相信的,一则是当初他在宫内的座师:姚广义,另一个就是当初在他太子之位都不太稳当选择投资他的吕家。

  姚广义教会了赵何平衡朝政和君主集权,而吕家则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候给了他即位的资本。

  从姚广义的角度看来,他并没有什么错,整个赵国建立在赵飞廉的个人魅力和关系下,姜子良和赵飞廉的关系实在太过亲密,恰恰赵飞廉又没能活过姜子良,导致赵飞廉驾崩之后,整个赵国,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或是臣子能够很好地制衡姜子良。

  其实姜子良并不需要制衡,他对于道家功法的修炼并不仅仅在元力和命魂上,更多的是思想。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超脱万物,若不是姜子良与赵飞廉那档子关系,世人当真以为这人是没什么追求的。

  当初打仗,能胜就小胜,他完全不追求一战尽全功之类的,只是靠着稳扎稳打和步步为营把一群稀烂的西南兵卒带到了争霸武洲的舞台之上。

  人家兵马统领讲究威严和杀气,这人身上完全看不见这两个字,他就好似一阵清风,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很向往他的干净纯澈,和他在一起总是很舒服很自在,无论是朋友还是下属,愿意相信他。

  这种信任其实是最难的,世间最靠谱的关系是利益纠葛,为什么呢?因为利益纠葛看得见分的清。

  就好似,你给我一个苹果我还你一个梨,大家觉得都不亏就行。

  但是姜子良这一种,你喜欢他,然后你愿意和他在一块打仗,还信任他,信任到连命都愿意给他的地步,简直是耸人听闻。

  不过有句话也是说得极好:“仗义每多屠狗辈,最是负心读书人。”

  那些兵阵之上大多都是没什么文化或者干脆都是虎里巴气的莽夫,他们的一句话很多时候都要比自己的性命来得宝贵。

  所以,因为信任,性命相托在姜子良身上也算得上是顺理成章。

  直到后来,姜子良用赫赫战功和几乎无敌的战绩告诉了所有人,他值得被信任。

  可是政治和打仗完全不一样,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君主。

  对于君主来说,打天下的时候需要足够多足够强悍的臣子属下,但是定了天下之后,这些足够强悍的臣子属下就成为了皇帝的威胁。

  特别是军功赫赫那种,他们在所有士卒的心里宛若神祇,退伍回乡的老卒们讲他们心中神祇模样的主将之名传扬自己所到之处。

  而依旧在军队中的士卒则是但凡闻令,无有不从。

  甚至并不需要姜子良这类绝世名将本人出面,仅仅是他的亲近之人借他的名头就能轻易跳过兵符指挥军队。

  但是这一点,对于已然定鼎天下的皇帝来说,就是绝大的隐患。

  天下既定,军队的权利必去掌握在皇帝自己的手里,这才回让他安稳,若是其他也有人能够和他一样调动军队,甚至比他还强,若是那人翻过身来对他动手,这个皇帝还做的长吗?

  所以往往任何一个开国太祖都会在稳定天下后对军工赫赫那些将种举起屠刀。

  然而赵国情况特殊,先则整个武洲并未一统,四国之间摩擦并不少,兵将的需求已然比较大。

  再有便是太祖赵飞廉和姜子良的关系,在赵飞廉暴毙驾崩之后更是让姜子良辅政,当初那句话虽然并未流传得人尽皆知,可是皇家自己是知道的。

  “吾儿,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汝可自立为王!”

  当然,即便面对最好的机会,姜子良也没有从赵家的孤儿寡母手里夺了天下。

  这种情况,有个叫赵匡胤的早就做过了,毕竟柴家天下落在孤儿寡母手里的时候,即便是他自己不怎么想篡位,他的那些部下和亲近之人也会想要从龙之功。

  再加上兵权在手,如何不能轻易地让这个天下改个姓氏!

  但是姜子良没有,赵丹待他若师若父,恭敬有加不仅仅是在表面,更是在心里。政局上的一步一招都是来自于对姜子良的模仿和学习。

  可是赵何不同,赵何并不是如同他父皇一般在姜子良眼皮子底下成长的皇子,反而是跟着所谓的皇家格局长大。

  姜子良在赵国的威势实在太过耀眼,甚至不管他需不需要,所有人的心几乎都会偏向这个三朝老臣。

  这代表着别人很难在赵国的朝堂里再得势。

  所以就有人开始琢磨其他的路子。

  姚广义就是个中代表,他自皇子座师开始,就代表着此人的经义和学识乃是最为顶尖的一批,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学生、下一任的皇帝赵何的皇位稳当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教会赵何平衡政局乃是应有之意。

  可惜,姚广义在赵何即位没多久就因为久病体弱撒手人寰。

  这是个最为纯粹的书生,没有修为在身,仅仅靠着普通人的身躯在儒门也是有了一席之地。

  姚广义死后,在没有人能让赵何继续所谓的平衡之道,赵何只能靠着自己的理解去做。

  在他心里,谁太过强就削弱一下。

  若是不得已就暗中削弱,等到手里有足够的资本的时候再行掀牌。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没有人是傻子,他这点心思,在整个赵国的朝堂里,那些以猜测君主心思为本职的聪明人眼里,几乎是亳无遮挡的赤裸裸。

  哪怕是民间,能看清他心思的也是不少,所以赵国当代君主赵何,在赵国老百姓心里并算不得一个好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