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元素

  这旅馆可没有电梯,爬楼梯来到顶层七楼,进到房间,是三居室带客厅,甚至还有厨房厕所。墨菲对厨房和厕所比较感兴趣,很想去探究一下供水以及火源是怎么解决,不过洛克直接将他带进了书房。

  书房看起来有近三十平,当然按这个世界的单位应该是大概有三个多平方丈。一张大书桌,椅子背靠窗户,旁边是三排书架,另一张会客桌及数把软椅。

  请墨菲安坐,洛克到厨房,一会端来一壶咖啡,为客人倒上,再从一个储物柜翻找拿出一叠纸和两支笔,摆放在会客桌上。

  墨菲拿了纸张仔细观察,有点泛黄有点厚有点硬,不知道造纸技术与地球有什么区别。而两支笔则类似铅笔,笔芯蓝色,外缠了一层层的未知材料。

  “我们开始吧,卢尔老师。”洛克正襟危坐。

  墨菲反应过来,道:“洛克先生,还有个问题,在语言启蒙上,方块语有一套特殊的注音字符,你是否需要学习?”

  “既然属于方块语的一部分,自然要学。”洛克毫不犹豫。

  墨菲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下一个个拼音字母,声母韵母各二十多个,不过因为太久没有背诵,总觉得遗漏了一两个,特别是韵母部分,等以后遇到再补吧。

  洛克看着刚写下的字母表,道:“很明显,这些字母与之前的方块字从本质上有差别,但它们却存在于一门语言之中,很令人惊讶和疑惑。”

  墨菲不理会对方的疑问,径直介绍:“这些就是注音字母,它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被用在一个音节的首位,以…确定这个音节发音时口腔内的状态…另一部分一般用在第一部分之后,以规定这个音节发音时的尾音或口腔动作变化…我不知道这两个概念用西摩语怎么说?”

  对于声母、韵母反向翻译到西摩语,还真是难办,甚至连解释都没有好的说辞,以至于教学双方在这一开始就陷入窘境。

  “或者你可以先举个例子,或者直接跳到下一步,先不管它们叫什么。”洛克给出建议。

  “好吧,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字符的发音。”墨菲从善如流,直接开始教发音,“洛克先生,我念一遍,你跟着念一遍,波、坡、摸、佛、的、特、呢、勒…”

  洛克有样学样,将纸上的拼音念了一遍,道:“虽然有几个发音有些奇怪,但基本上在西摩语或其它几门语言里都能找到类似的发音,或许我可以用西摩语文字来给它注下音…”

  这不就是小学生学外语么,原来无论哪个世界,大家都一样,不过给拼音注音,纯粹是闲的,墨菲道:“若你用这个方法有助于学习,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觉得在学习具体的方块字的时候,再用这个办法不迟,毕竟这些字母本身也是注音作用。”

  “好吧…”洛克无所谓的点点头,又随着墨菲将拼音念了两遍,身为一个大魔法士,又长期研究语言,记住这些发音简直太快了。

  拼音暂时算是学完,自然是几个日常会话用语,“你好”、“谢谢”、“对不起”之类。将这几个词写在纸上,并标上拼音,墨菲一拍脑袋,想起来四声音调没专门教。不得已,又写了四个“啊”的发音,标上四声音调。

  “洛克先生,我们来学习一下四声音调吧,先听我的发音。”墨菲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开始“啊啊”念起来。

  洛克跟着念,当发声第三声时,“啊——!”事实上真的找不到其它词来形容,除了便秘。

  墨菲不理对方,依次写下“哦”“依”“呜”“於”的四个音调,分别领念。洛克便一次次经历那痛苦的第三声,而且还是用不同的嘴型,不过意外的是这几次反复练习,在第二声上已经是越来越标准了。

  象征性的将四声教完,墨菲将课程拉回之前写好的日常用语,分别解释其意思,并在其上的拼音标上声调,让学生试着自己依据拼音来拼读。

  “泥~豪~”,“西叶!西叶!”,“度外不齐~”很明显,洛克在某些有转折的韵母上掌握还不太熟练,不过在墨菲纠正并重复几次之后,慢慢变得溜起来。

  接着便是更长一些的短句,“你叫什么”、“今天天气很好”之类,自然也是由墨菲标上拼音声调,让洛克自行拼读,再进行纠正巩固。

  如此下来,这一晚上的教学,应该算是顺利进行,直至夜一时,课程宣告结束。在墨菲离开之时,两人约定好此后每日的教学课时及计划之类,并确定明日便会将墨菲调职,因此算是把墨菲此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与发展计划定了下来。

  翌日,原本墨菲是白天修养晚上轮班,但在清晨,便有警备所文员前来通知,他被调职担当洛克大魔法士的助手。这工作调动确实快,而身为大魔法士,果然有这样的特权,轻易改变底层民众的生活轨迹。

  墨菲接了调令,来到洛克的专属休息室,洛克已经备好了纸笔,端坐在会客桌旁,一副等待老师授课的模样。不知道他以什么理由调动墨菲,或许即使摆明了说为了学外语这种私人原因,调令也不会受阻。作为受益者,墨菲自然不会责难这种事情,而且会一门“外语”,本身也是一种资本,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今日继续之前的课程。对于一个母语为类拉丁语系的人来说,学习汉语确实困难重重,而这最初的阶段,也只能以教幼儿园的方式来传授。复习拼音,复习日常用语,然后再教更多的日常用语。

  洛克曾问:“为何不同时进行书写的教学?”于是两人进行了尝试,教学双方都以为能让初学者轻易掌握方块字的结构,然而初学者被其中横直转折折磨得苦不堪言,而教授者本身也理不清其中的规律,毕竟不是专业研究者。而且“边旁部首”这个概念的翻译及解释上,就已经完全卡壳。然后双方决定死记硬背,在学习方的体验来看,这就像是在“画”字而不是“写”字,未理解其含义及构造原理,也没有形成深层记忆,只能是事倍功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