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售房消息

  李月娥要告诉林家良的,确实就是有关房屋买卖的消息。

  李月娥说,街道办已经放出话来,他们现在租赁的这栋公房,准备公开出售给私人。因为街道办辖下的“集体单位”都已经消失,就连街道办本身的职能都有一定的削弱,他们不能保留太多的“集体资产”。

  街道办的人还说,公房现有的租户将拥有优先购买的条件,甚至还有价格方面的优惠。

  这个消息在镇上一时轰动,大家都在打听详情,有大量的潜在购买者开始了竞争。

  这对林家良来说,同样是一个福从天降的好消息。

  自从他立下在镇上购买房子的宏愿,他带领着全家人勒紧了裤带,一直在拼命的攒钱。

  如今,存折上的存款数目,已经是一组相当可观的阿拉伯数字。他每次打开存折本,看一眼那串数字,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兴奋。

  那种感觉真的太美妙了,言辞无法形容。说什么“金钱如粪土”,说什么“金钱很庸俗”,但你绝对不能否认,站在金钱面前,你就是会莫名其妙的颤抖,莫名其妙的兴奋,莫名其妙的喜悦。

  你会心甘情愿的想要亲吻它,跪拜它。你愿意把你所有的爱都奉献给它,你愿意抛弃一切的尊严去讨它欢心。

  金钱,就是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为此,林家良几乎一打开柜子,就要拿出存折本,翻看一眼存折上的数字,一组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金钱数字。

  那串浅显的数字却给人极致的享受,比吃上一支鹿茸补品,更能助长精神;比世上任何的美景,更加的赏心悦目。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辛苦积攒,林家良已经具备了购买房子的雄厚实力。现在问题是,去哪里买房子。

  他原本以为只要存够了钱,一切都不是问题,想在哪里买就在哪里买,想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

  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镇上本来就是人多房子少,只有多余的人,没有多余的房子。林家良这种租住别人房子的人还有很多,大家都想买房子,却没有人要卖房子。

  他们一家在镇上有户口,是登记在册的镇上人,却没有一寸自己的土地。没有人卖房卖地,你又能去哪里买?抱着一堆钱也没有办法。这让他无比沮丧。

  如今,终于听到有人卖房的消息,他怎能错过如此难得的机会?

  “他们说怎么卖?”林家良向妻子询问对方的出售价格。

  “还不知道啊,我也是听邻居说的,还没去街道办问。”

  “那还不赶紧去打听?想买房的人那么多,不赶紧行动就晚了。”

  “哦,现在就去吗?”

  “当然是现在,你还等什么时候?”

  “好,我马上去找肖琴问一问。”李月娥于是去换鞋出门,找居委会主任。

  李月娥刚要出门,林家良叫住她:“你就这么去吗?”

  “啊?怎么了?”李月娥停下脚步。

  “你两手空空,就去登人家门啊。”

  “就去打听一下,不用送东西了吧。”李月娥觉得丈夫也太慷慨了,动不动就给人送礼。

  “当然要提点东西,那么多人抢着买,你得请肖主任帮忙,一定留给我们。你跟肖主任说,我们家眼看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还没个稳定的住处,真的迫切要购买自己的房子。”

  “哦,那给我钱吧,我去买些烟酒。”李月娥开了窍。

  “肖主任是女人,又不抽烟饮酒,你送烟酒干吗?送人家不稀罕的东西有什么用?”

  “哦,那送什么?”

  “给她拿些保肤美颜的营养药品过去,她肯定喜欢。”林家良说时,从药柜里拿出两盒高档的营养补品。

  肖主任确实是个非常注重保养的女人,她四十多岁了,皮肤看起来还跟二十岁一样的鲜嫩。这表明她平时一定花了很大精力和代价为自己做健康保养,送一些保养药品必定正中她的下怀,这一点,林家良可算是看准了要害。

  李月娥于拿了一个塑料袋,装了礼品,出门往肖琴家里去。林家良就在家里看店,此时已经天黑。

  李月娥去了近一个小时才回来。

  林家良急于了解情况,李月娥赶紧汇报打听到的每平方出售价格。林家良在算盘上敲打一阵,根据价格和面积的计算,得出的却是远超他预期的结果。

  “这也太贵了吧,这么贵谁买得起?”林家良不禁大呼。

  “肖琴说价格上的事,她也做不了主,上面还有领导管着。”李月娥深感自己办事不力,没有把价格砍下来。

  “唉,这么破的房子,卖这么贵。我买下来,肯定要翻新重建,哪有那么多钱?太不划算了。”林家良心情又不好了。

  “他们说,这里是繁华地段,光这个地段就值这个价钱。”

  “那也不该这么贵。这么老旧的木房子,翻建的时候,拆下的旧木料又不能用,只能当柴烧。我等于光买个地皮,付的却是一栋房子的价钱。”

  “肖琴说,这里地段好,最适合开店做生意。只要生意好,多少钱都是值的。我觉得她说得也有些道理,要不我们吃点亏,先买下来吧。隔壁熊胖子他们已经决定了,就按这个价格把他们那一头买下来。”李月娥说。

  “卖个杂货,怎么这么赚钱?早知道我也该去卖杂货。”林家良充满嫉妒。

  “人家会做生意啊,能说会道,几块钱成本的东西,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哄得别人几百块都来买。你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又不肯利用,说了叫你给病人多开营养补品,你又不愿意,挣钱肯定没别人快。”李月娥明显责怪丈夫没有商业头脑。

  她也不算说错,林家良要是没有那么死守“医德”,而是挖空心思掏空病人的钱袋,凭他那么有名的医术,早已经成了全镇腰缠万贯的首富,又怎会为现在这点售房价格大伤脑筋。

  遗憾他总觉得欺骗病患,就有一种深深的“犯罪”心理,害怕有一天警察找上门,一副手铐把他带上警车。他平时表现得很无畏,妖魔鬼怪也不怕,但他最害怕的就是警察,因为一旦被警察找上,当成了“罪犯”,一辈子的声誉就毁掉了。

  所以,他宁愿少挣一点钱,只求堂堂正正,端端正正、稳稳妥妥的做人。

  结果,他身为才华横溢的教师和医生,做生意挣钱的能力,竟然比不过报纸都看不懂的杂货商熊胖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