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重病患者

  抱孩子的女人走后,就一直没有顾客进门。开业第一天,完全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患者排队就医,夫妻俩忙碌不停。

  他们早上就把午饭和晚饭一锅煮好,怕到时忙不过来,只需热一下就能吃。

  他们根本没有一点儿商业思路,既没有出去贴告示做宣传,也没有放鞭炮提醒一下街坊,甚至连个“医疗站”的牌匾都不挂,店门前光秃秃什么都没有。

  对于街坊居民来说,这里一如既往,什么都没有发生。

  到了中午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吃饭,第二个顾客总算登门。“有人吗?”顾客站在门口说话。

  林家良夫妇赶紧饭都不吃了,扔下碗就跑出去迎接。“在呢在呢,快请进吧。”

  来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四十多岁年纪。生病的只是丈夫,身体非常虚弱,走路还得妻子搀扶着。

  两人走到诊病室坐下,李月娥还给二位递上茶,来了就是客。

  林家良也坐到诊病桌前,开始询问患者情况。患者不能说话,只能由健康的妻子代替陈述病情。

  她说,他们就居住在镇上。她的丈夫名叫袁进喜,原是某单位的一名中层干部。他很有才华,也努力肯干,三十来岁就干到了副主任职位,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就在他又将升迁,大有一番作为之际,厄运开始降临。两年前的某一天,他去基层视察工作,突然一头就栽倒在地上,不仅造成跌倒外伤,还怎么都爬不起来了。

  他先被送去镇上医院,镇上医生说从未见过这种病症,完全搞不懂这是什么病,建议去县医院。到了县医院,医生把他当工作过于劳累,贫血性身体虚弱治疗。住院七天,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持续加重。

  他们只好转院去市医院,市医院又把他当作身体缺少某种微量元素的疾病治疗。那里又住半个月,每天花钱如流水,治疗却毫无起色。

  他们又转院去往省城医院,省城医院经过对患者非常繁琐又复杂的身体检查,还专门召开了专家级研讨会,得出最有权威又可信的病情报告。

  医生非常遗憾的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发病率只有几百万分之一。该病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很难彻底治愈,只能尽量抑制并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省城医院住了一个月,病情稍微得到了控制,身体疼痛方面有所减轻,但是完全看不到治愈的希望。只好暂时出院返回家里,那儿的医药费实在是扛不住。

  他们后面还不甘心,又去外省医院尝试过,还听从一些人的介绍,使用一些民间偏方。但是,统统没有效果。

  因为疾病,袁进喜的大好前程彻底毁灭,他无法工作,一直在家养病。即使有单位的帮助,他的经济收入还是负担不起他巨大的医疗开销。

  两年多来,家里积蓄花光,值钱的东西卖得一件不剩,还欠一屁股债。从之前的“小康之家”一下沦落成乞丐不如。

  他们一共四个孩子,三个孩子被迫辍学回家。最艰难的时候,一家人只能靠烂菜叶度日。

  袁进喜的病情还在缓慢加重,现在连抬手抬脚都十分吃力,走路也要别人搀扶。疾病还侵袭到他的咽喉,导致他失去说话能力,无法与人语言交流,只能哑巴一样的和人打手势。

  袁进喜一度到了绝望透顶的地步,好几次试图割腕自杀,幸亏妻子尹爱云拼死拦住。尹爱云说,就算他瘫痪一辈子,她也会侍候他一辈子,哭求他不要失去希望。

  在妻子的支持和鼓励下,袁进喜顽强的跟病魔做斗争,还拖着病体试着到街头去摆摊卖茶水,贴补家用。

  他们今天才听居委会的肖主任介绍,说“医疗站”来了一个新医生,很有医术。他们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这里。

  林家良静静的听尹爱云讲完,发现她讲得很详细,唯有一件事,偏不说明白,那就是省医院的检查报告里,到底诊断是什么病。

  他洞若观火的看穿尹爱云心思。尹爱云就是要试探林家良,诊断完后会得出什么结论,是否跟省医院的结论一样。毕竟她第一次找林家良看病,不知道林家良的医术深浅,丈夫得的又是那么严重又疑难的疾病,不能让一个平庸的医生随便乱治。

  林家良开始仔细检查袁进喜的身体,看眼珠、看舌苔、然后是把脉……。

  “你睡觉是不是只能侧躺,无法平卧?”林家良问。

  袁进喜连连点头,表示林家良说得对。

  “你的耳朵里常有不明来历的怪声,是不是?”

  袁进喜更加重重的点头,钦佩林家良连这样隐秘的事情都能看出来。还扭头看一眼妻子,表示这个医生很厉害,看得很准。

  “林医生,这到底是什么病?”尹爱云问。她明明知道省医院的权威诊断,特意要听林家良怎么说。

  “我的诊断,这是一种神经方面的疾病,叫做‘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不知是否跟省医院诊断一样?”林家良说。

  “是的,省医院诊断书也是这么说的。”尹爱云很激动的抓住丈夫的手,表示他们找对了人。

  “这病是怎么来的?林医生?很多医生跟我说过,但是说法多种多样。”尹爱云问。

  “这应该是先天遗传而来,我没有说错的话,你丈夫家族的亲人里面,有人就得过这种病。”

  “是的,没错,他有个姑奶奶就是跟他差不多,最后漫延到脑神经,整个人都变疯,自己跑进池塘里淹死了。”

  “能治好吗?林医生。”尹爱云接着问。心里明知丈夫患的是不治之症,仍然渴望有人能治好他。

  “彻底治好很困难。”林家良坦诚说:“不过,我可以想办法解决一些局部问题,比如全力对付他肌肉无力的状况,争取恢复他一定的肢体活动能力,让他生活能够自理。”

  “那就太好了,只要他不全身瘫痪,我们一家就有救了。林医生,你一定要帮帮我们。”尹爱云含泪说。

  “我会尽力的。”林家良说。这是他的真心话,他就是喜欢挑战难度,享受那种攻克难关的成就感。

  林家良拿起桌上一本发黄的陈旧医书,翻看了好一阵,才开始写中医处方。

  “我要告诉你,你耳朵有怪声的问题,还会继续加重,最终会变得耳聋,什么都听不见。”林家良对袁进喜说。

  “有办法治吗?”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可能阻止不了。”

  “好吧,耳聋就卫聋,只要不瘫痪就行。”袁进喜不得不接受现实。

  处方开好,递给患者:“先吃一服看看情况,有好转再过来。”

  “好的,好的。”患者欣喜接过处方纸。

  顾客拿着处方,到李月娥那里去抓药。李月娥还不熟悉药名和位置,抓药很慢,每一样药要寻找好一阵。她怕顾客不耐烦,一个劲抱歉说:“对不起啊,人笨笨的,动作也慢得很。”

  “没事没事,我们每次去医院,等得更久。”顾客宽容说。

  药终于抓齐,药袋装好,打包,交给顾客。顾客付了钱,千恩万谢告辞走了。

  得到顾客的感谢,林家良夫妻十分开心。有见过,谁在商场买个东西,还千恩万谢的吗?当医生真的受人尊敬,跟当商人不是一回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