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吉星高照

  林敏出院的第二天,林家良夫妇又变得格外忙碌起来。夫妻俩吃过早餐一起出门,一直要到傍晚时分才会回来。

  还是三个孩子留在家里。这是暑假,孩子们也不能去学校。

  林家良怕孩子们无事可做,贪玩惹出祸来,故意给他们布置了大量的课外作业。规定他回来后要检查,没有完成作业,一定会受惩罚。逼得孩子们一整天只能趴在桌子前背书、写作业。

  林超凡还没有上学,没作业可做,照看他的任务还是落在姐姐林敏头上。

  林家良夫妇这几天要做的事情,实在太重要了,这件事情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四处奔波,所以只能冒着孩子们可能闯祸的危险,把三个孩子丢在家里。

  早在林敏住院的时候,居委会的肖主任就给李月娥带来了好消息。

  肖主任说,街道办管辖下的“街道医疗卫生站”准备承包给私人,正在发起招标活动。鉴于李月娥的工作一直没有妥善处理的情况,决定让李月娥参与招标,获取“医疗站”的经营权。

  这是一个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一个园艺场职工,一跃成为私营店铺的“老板”,就算在梦里,都会高兴得笑出声来的。

  毕竟倒回去五年,这种事情连想都不敢想啊。别说“个体经营”了,卖个废铜烂铁,还得担心会不会被说成是“投机倒把”。

  多亏刮起一股新的风潮,一夜之间,个体工商经营户就象雨后梨花一般,万朵盛开。很多原先的“集体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允许承包给私人。

  “医疗站”的工作属于特种行业,对承包人的要求自然也严格一些。尽管大家知道,李月娥出家医学世家,父亲李廉介是名医。但她本人不学无术,对医术一窍不通,所以,她参与招标,优势十分薄弱。因为跟她竞争的那些人,都有一定的从医经验。

  但她有一个医术名声已经很响的丈夫,而且不止名声响,医术确实也很厉害,至少不逊色于镇上医院那些穿白大褂的医生。

  肖主任让李月娥参与招标,看中的就是林家良的从医能力。她自己在林家良那里看过几次病,效果都十分良好,比起医院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她对林家良的医术非常信任,包括家里人看病,后来都是找林家良开处方。

  同时参与招标的,一共有四名竞争者,由多名领导集体申核。最终能不能招标成功,不是肖主任一个人说了算,那得看李月娥的实力了。

  其他三个竞争者,有一个是医院退休老医生,另一个是乡下诊所工作过的人,还有一个是祖传的草药郎中。对于李月娥来说,都是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

  所以,肖主任刚刚把消息告诉李月娥的时候,李月娥根本不敢做主。“医疗站”一旦接手,是要丈夫参与经营的,她必须经过丈夫的同意才行。

  “我得问了我家家良同不同意。”李月娥当场说。

  “这么好的事情,还要问啊,那你快去问吧。”肖主任说。

  “可他人还在县城医院,陪护我女儿,没有办法带信过去。”

  “那你要快一点,不然招标结束,可就没戏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女儿出院,从县城回来,李月娥才赶紧把招标的事情告诉丈夫。

  林家良当然也清楚,这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就算他现在还看不到“个体经营”未来的前景,也知道这是一件大好事。

  说起来,林家良当了多年的老师,懂得不少的知识。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空白,那就是经商。

  他对商业可以说跟李月娥同等水平,真是一窍不通,毫无商业眼光和头脑。甚至观念还停留在十多年以前,觉得经商是一种纯粹的剥削行为,不可能创造财富,创造财富的永远只有农田和工厂。

  虽说“医疗站”不能等同其它商业活动,但是经营起来,还是需要一定的商业知识。能不能经营好,林家良没有十足的把握。

  原本属于“集体单位”的“医疗卫生站”,就是因为经营欠佳,一直亏损,所以现在才转包给私人。

  尽管如此,林家良还是知道,“医疗站”是一块肥水农田,绝对有利可图。丢掉这样改善全家人生计的机会,必定后悔终生。

  更何况,他学医这么多年,又打出了难能可贵的名气,也非常渴望有一个充分展示他医术的“大平台”。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平台”,他就能够堂堂正正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至于总是给人帮忙,免费看病。

  他果断同意,决定跟妻子一起并肩作战,尽一切努力把“医疗站”的经营权,争夺过来。

  一连几天,他们都要到外面去跑,去见各主管单位的领导,接受考查和考核。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填许许多多的表格,充分展露自己的竞争能力。

  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较量,乡医院和草药郎中那两位,很快败下阵去。最后剩下那个退休医生成了林家良夫妇的强劲对手。

  并且夫妇俩得到消息,那个退休医生还是技高一筹,有望取得招标的最终胜利。看上去,林家良夫妇败局已定,李月娥还得回到园艺场去。

  这让夫妇俩倍受打击,可是又没有一点儿办法。

  那一晚夫妇俩回到家里,又是闷闷不乐。这样的机会,你去哪里找第二个?

  李月娥去做晚饭的时候,就发现煤火炉子已经熄了,熄了再烧起来又得花好长时间。

  她因为心里烦闷,就把林敏叫过去痛骂一顿。“林敏,煤火炉子怎么熄了?不是说了,叫你记得换煤球吗?”

  “我,我忘了。”林敏惭愧的回答。

  “上午才跟你说过,你这么快就忘了?你到底记什么去了?”母亲不停的数落,她哪里知道,女儿车祸受了伤,记忆力大减退的事。

  林家良又开始骂妻子:“煤火熄了再烧,她是专门给你换煤球的吗。”他倒不是袒护女儿的过错,就是因为心里不痛快,不满意妻子的唠叨。

  一顿鸡毛蒜皮的争吵,家里的空气又变得凝固。孩子们也都变得轻手轻脚、少言寡语。

  不料刚吃过晚饭,肖主任突然兴冲冲跑来门来,报告林家良夫妇一个大好消息。恭喜林家良夫妇招标成功,夺得了“医疗站”的经营权。

  原来那位退休医生,跟家里人商量“医疗站”经营计划的时候,在前期投资的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最后竟然大吵了一架,退休医生一气之下,跟街道办宣布退出竞标,他不干了。

  林家良夫妇就这样,又幸运赢得了竞标胜利。夫妇二人真的破涕为笑,本来觉得胃口不好,早已经放下碗,结果突然又感觉饿了,再吃了两大碗米饭。

  那晚上,林家良躺到床上,还对妻子说:“真是吉星高照啊,这几年运气真是好。”

  是的,自从生下外貌奇特的大女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好运就一直没有停过。

  “你说,会不会是爹和妈在地下保佑我们,要不要去烧香拜祭他们?”李月娥说,这地方流行祖宗保佑儿孙的说法。

  “你懂什么?人死了就是死了,哪有那么多事。”林家良当然不信那一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