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巡检司 新

  据记载,大明巡检司制度早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就有建立,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

  而设置巡检司,是为了盘查过往行人,乃巡检司主要任务,外加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商旅往来等,都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目的。

  在李师爷的描述中,这次崖州城李知州签发恢复榆林巡检司,主要还是因希望港的货物这两月内很畅销且暴利,如玻璃、艺术文具、雪白纸张、工整清晰的书籍、奇物等等。

  这些东西在崖州城内已经风靡起来,文人骚客无不是以拥有其物而大开赏玩会,期间吟诗作对间赞不绝口,才子佳人大是追捧,人为的增加其附加值,中间的利润之高,也让知州也动起了脑筋。

  吕祐财的生意经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仅仅只是卖出货物,还顺带培养起一批代理商,以超前的理念让无数商人折服,心甘情愿的试水他推销的模式、活动,引起一浪浪的产品热销与追捧。

  在利益面前,只要能赚到足够多的银子,这些自视甚高的地主豪商,见白花花银子流入口袋,新的销售理念效果的确很不错后,也就一步步落入筹委会编制的大网中,成为利益共同体。

  众商家共同把希望港的独家货物,炒的知名度非常高,筹委会制定的区域代理商制度已小有成效,落入这张网的大鱼小虾也越来越多,自然也会引起其他人的贪欲。

  “根据曹晓国的情报分析,这李知州与陈氏商行走的很近,陈氏商行又是琼州府第一豪商,他们很不满我们的代理商制度,去崖县、崖州的吕祐财,曾多次拒绝独家代理之事,还不像海川有过重量级人物到港……。”徐安岼在三人商谈中说出目前形势。

  “巡检司由知县、知州都可在村镇设置,在没衙门的地方几乎什么都可以插一手,品级不高,但实属麻烦的地方小鬼,若我港的一举一动都汇报上去,以资料中李知州品性来看,花不少银子都不一定填饱他胃口啊。”赵仁从他的观点分析道。

  “吕祐财此番去崖州,长袖善舞却也没能见到这知州,下边的小史官吏见面礼送出不少,商品订单也给陈氏商行拿了大头,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此番后要敲打敲打才行了。”孙德标喝了口茶,慢悠悠道。

  徐安岼手敲着桌子,闭眼思考了会道;“行,就照德标说的办,刘钧毅不是最近在巡航嘛,让他准备好了就带船去崖县往崖州沿海清缴海匪,崖县到陵水一带推后一些时间彻底扫干净,至于崖县沿途盗匪,就尽量赶向崖州方向,我们再慢慢驱逐。”这次三好友下班的茶话会,基本定下琼南盗匪的命运。

  安保部的内部工作很少对外公开,议员们也只有知情权无指挥权,这次清缴海匪行动,通报了众议员,议长签署大家也无异议。

  作战计划中,除留守保卫船只,与一艘还在船坞中改造的福船外,留守作战福船开始启航,由刘钧毅带队,并带走多艘装载训练中的陆战队士兵,乘鸟船、水艍等出发。

  并且电台通知李耀阳他们,在回港途中、清缴沿海可能有海匪窝点的地点,两边把海匪堵在崖州城外海,逼他们登陆最好!

  而这些窝点,都是根据曹晓国情报部门收买线人来往商船透露等渠道,多种途经与实际情况分析得出。

  三天后,也是张旭阳的风帆舰返航之日,从电台通话中得知一切安好,齐宇一组也选定好几个有矿藏的地点,效率已是非常之高,也得益于穿越前(越南)广宁省露天矿资料的详实。

  而这天,崖州知州派来的巡检司官吏兼税使,在到达鹿回头海域时,被希望港巡查小船接引,再过不多久,就会到达零号码头了。

  “让你手下,就按照昨天会议上说的做,来人若不识趣,今天挂牌的巡检司就是他们的牢房,其他的你自行决定,完了写份报告报备就行。”孙德标在电话中,对治安组组长杨锐说道。

  “行啦行啦,知道啦,不就是条杂鱼嘛,至于让你和赵仁都来叮嘱么,绝不会捅出篓子的。”现属政务部与安保部两部门管辖的治安组组长杨锐轻松回着。

  而杨锐此人,曾做过地方派出所民警队长,因郁郁不得志等原因辞职,颇有点嫉恶如仇直来直去,属筹委会少有做过真实警察经历的人才。

  “小卢,最近管理零号码头还适应不?”杨锐来到零号码头,对已在码头候着船只的卢志康道。

  “头,怎么你也来了,不就是一个明人官吏么,完全没问题,我可是参加过保卫战的战士,这点小事你还不放心,要亲自出马啊。”卢志康嘻嘻哈哈道。

  “放心,怎么不放心,我就是来看你表演的,事情办漂亮有赏哦,船快来了,我先去茶摊坐坐,做漂亮点!”说完,杨锐就离开码头向茶摊而去。

  22岁的卢志康,说不紧张也真不紧张,筹委会原班人马面对明人天生就有优越感,这是时代差距带来的优势。

  但这任务唯一要点就是要注意影响,昨天会议他也被叫去旁听了,知晓这事可大可小。

  做的漂亮就是为自己加分,为已尝过小权势的他,向更高位置增添资历的一次机会。

  崖州李知州派来的驻港巡检司,在崖县游知县和陵水李知县的联合蒙骗下,知州得到的消息全是片面的。

  又有陈氏商行的银钱攻势下,加上陈氏同样不清楚详细的具体情况,说的多是些以讹传讹的消息。

  如海外巨商秦汉人得到崖县批文建港,短时间打造出一处人气聚集地,还是市面畅销商品产地等等,消息都是些蛊惑人心,激起贪欲之念的片面之词。

  蒙在鼓里的李知州认为,天下之大皆在朝廷管辖之下,此等聚商之所怎能没有地方机构。

  诏安的徐千总治下,也必须向大明称臣纳贡,是理所当然之事,至于最后的税收去向与多少,不都是他这个知州说了算么。。

  故而派出沾亲带故,求了多时官位的子侄小辈,出任榆林新港既希望港巡检司巡检官李英睿兼税使,也圆了族老们提携后辈的要求。

  :感谢、创世、qq一直投票的大大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