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新农合2

  “在座的各位同志,关于新农合的试点已迫在眉睫,我希望这两天把方案定下来,看先期效果如何,好以后在筹委会治下推广。今天仲议员和熊专家百忙中抽出时间和大家探讨,就是希望已论证有一段时间的新农合成功落地,有请两位。”徐安岼这番话,颇有点定调的意思说道。

  “徐议长、赵议员和各位同志们好,关于新农合的事,我和鹏飞两人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个新方案,至于具体的新农合架构构建,就要在场诸位一起努力修订了。

  计划中的浮水岛,可供开发耕地48463亩,安保部还要占去几十亩,按一户40亩精耕细作来算,最多40户就达极限,岛上条件也不怎么好,所以很难出效果。

  我两商议建议,给予参与开荒,无论是被迫沦为海盗的还是其他原因的轻罪犯,让他们在此岛开荒种田一年后获取自由,可选择回港或成为新农合农民。

  在大茅水,以开荒的对岸,给予自愿参与合作的百姓部分耕地,也方便我们对比种植园模式和新农合的利弊……。”仲岚峰议员提出建议性道。

  话音刚说完,就得到参会众人热烈的议论,最后以热烈掌声认可,这颇有建议性的方案。

  而熊鹏飞则主要提技术性的问题,与实施上可能遇到的难点,对新农合之前规划中的架构,两位专家都表示认可云云,并没太过多谈。

  接着,就是卞廉明的司法组,主要对新农合的法律认定上给出条款,参照历史合作社资料总结得失,规避一些历史出现的遗憾等等。

  具体情况,也只有试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而卞廉明主要声明一点。

  筹委会的土地资产,无偿租借给农民肯定不可取,新农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不同与企业法人、社会团体、自有其独特法律性质、政治性质。

  在自然村范围内,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较大型农具、耕畜等)投入集体所有,由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组织。

  商量来商量去,基本还是按照农村合作社早期模式,只不过做法稍微有了改变,因为筹委会并未立国,对于开荒土地连大明合法拥有权都没有,自然有所针对性改变,不上报于崖县也是规避税和后续考虑。

  最后,在罗瑜训练基地北边,田独以下的大茅水西侧连环河道附近,划分出部分荒地作为试点地,共100公顷今制1500亩作为新农合作社试点备选地。

  在赵仁强烈反对,以统计现有人口和器械牲畜的基础上,1500亩地精耕细作,最少要750壮劳力,若再开荒近1500亩的土地。

  还不如在现有3000亩已开荒地上,在已有水渠等设施的基础上扩张,分出500亩在原开荒地西边荒地继续开荒。

  也避免如今100米宽的水电站还未建设完成,过河必须靠船或走上10几公公里还不方便监管的麻烦事,不能让宝贵的人力资源浪费在路上。

  经过两天的会议修订,新农合提案基本成型,就等下次礼拜一的投票通过即可,特别是第二天的修订,其他相关议员也被邀请参与其中。

  新农合提案基本板上钉钉,自古民以食为天,筹委会为了保证自身粮食的供应,不可能一直外部购粮,把生命线交于别人之手,那是万万不可取的。

  至于崖县游知县,商队每次去县城,都会带点小礼物和现银,导致崖县对新开荒和田独矿区采矿、洗选等产业聚集起来的人口视而不见,除非他不想要银子,还想主动挑起战争!

  这两天还有些小变化,比如近期造纸厂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改进,让两大报社在这天同时进行了更改。

  这也是上游造纸业产量加大和越发稳定,让下游用纸行业的紧张得到缓解,希望港月报改成了周报,供应以筹委会内刊为主的模式,有转向大众的趋势。

  而琼海周报更直接更名为琼海日报,敞开了对希望港售卖,日销售达千余份,对总人口增长为常驻登记人口4000多的希望港,已是虚高销量,识字的人毕竟是少数。

  作为筹委会风向标的琼海日报,今日头版头条就是篇新农合作社的官方吹风稿,以一个大明传统衣着,光脚丫农民图片为首页主图。

  图中农民脚边放着把希望港版锄头,背后是新开荒的大茅水区田地,农民笑容满面的捧着一大捧稻谷。照片上半截写着“新农合!每人15亩地?”的醒目大字,占了大半个版面!

  宣传组按照政务部下达精神,农业部提供数据,突击学习后开始做着宣传解说工作,不乏说书人略加修改等夸大内容。

  好在真心有意咨询的人,都由正经的宣传组和干事们一对一解释,甚至有不少工厂工人都动摇了,足见土地对老百姓吸引有多大!

  照宣传组流出来的数据,大明一亩地和希望港治下一亩面积差别不大,传统大明百姓种植一亩可收获粮食350斤,既3石左右,约等于不算税收一年一亩地种田收入1两多银子。

  而加入新农社可获15亩耕地,只要跟着农技员指导作业,一亩地保底500斤产量,既一年一人可获得25-30两左右收入,除去种子、农肥、合租农具、租借土地等费用。

  一年怎么算,都比在种植园打工赚净利6-8两还多,合作社空闲时还可做工争零花钱,怎么算怎么赚!的宣传攻势下。

  询问的人非常多,但最终确定签合约按手印的,就不怎么样了。

  因为再怎么满打满算,筹委会这群被当地人称秦汉人的海商,从11月3日登陆,到如今也就3个月多的时间。

  加入新农合,等同签了一份长期合约,土地是筹委会的不会改变,虽有条款注明若因故收回土地,按市价赔偿。

  要成为新农合成员,合作社最少要5个有壮劳力的家庭或个人组建,妇女折算10亩、小孩老人各5亩的分配方案。

  还要给筹委会银行无息贷款一笔押金,用于前期租借、购买农具、种子等。

  这样的模式,让大明百姓想到的就是向地主借钱,找各种方式利滚利,最后吃人不吐骨头还感恩戴德,卖妻、卖儿女、家庭破产自身为奴的多数穷苦百姓现状!

  报名截止时,也只有从农业部建大棚之初,就一路见识过秦汉人厉害,受农业部恩惠或帮助脱离苦海的一些人签了这份合约,也就第一批6户人划分400多亩组成第一个新农合作社。。

  :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废猫选的吴慧在明亩产平均每市亩生产原粮343424市斤,筹委会500斤取自现代低产300-350公斤亩产。

  另,壮劳力一人20亩基本极限,一户最少四口之家,精耕细作40-70亩,还加上筹委会提供农具可租借牲畜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