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外来人口

  曹晓国在路灯下顿住,看着比自己大两岁,被议长光环掩盖经常让人忽视年龄,丝毫找不到28岁年轻人该有的快乐等等,这样的徐安岼短暂展示自我,真的很少见。

  随即摇了摇头叹道:“哎,自从干了情报这行后,我有多久没像他一样轻快了?哎!”

  次日,船厂发来消息,维修的几艘大明战舰福船,已有一艘可以下水,而这艘下水的福船在海面检验后再无问题。

  等到上午十点左右,商务部与一早角逐出的随行团,在负责盯梢崖县并完成潜伏、商议、传递等任务的刘钧毅一组战士保护下,乘交还给张旭阳的风帆训练舰一起。

  与李耀阳一组,有过海战并适应性训练半月风帆舰经验的士兵,和几名会中文,曾在张旭阳风帆舰服役的老外水手帮助下,指挥着俘虏中连带家属一起投靠过来的明水手操帆领航着福船。

  而送行人员,很罕见的十位议员皆到场,在这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出航背景下,经过徐安岼代表送行团致辞的一番简短勉励,两艘战舰就这样搭载完出行人员,正式的扬帆起航越行越远!

  以两艘战舰为背景,十位议员站在船厂工人与送行群众中间拍摄的一张集体照,给后世教科书作为贸易史中的一道丰碑被屡屡谈起。

  “季师傅,您真是这行的老手艺人啊,这才多少天,就领人修复好这三百料的福船,不知你在船厂如今适不适应?”集体照拍摄完毕后,徐安岼找到明人季浩淼关怀道。

  说起这季浩淼,就是一个意外之喜,他儿子是陵水征发民夫,战后被俘,季师傅被当成家属置换过来,别看四十多岁像六十老人佝偻不中用的模样,但在建船上很有一手。

  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随行的造船厂厂长弓鹏云,也是该厂首席工程师用粤语翻译了一遍,点醒来人身份。

  这一点醒,让很少出船厂只在周边活动的季浩淼,立马哆哆嗦嗦道:“徐,徐,议长!好,很好。”

  季师傅哆嗦说完就没了下文,若不是旁边弓厂长搀扶与平日讲过无数次筹委会人人平等不兴下跪,季师傅估计又直接跪了!

  徐安岼索性改用粤语与老人继续聊,季浩淼发现这所谓议长,也是希望港最大的长官,一点不凶神恶煞,五官端正还很年轻平易近人,看着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岁数。

  经过这些天与弓鹏云等秦汉人共事,多少了解了这群秦汉人的为人风格,也就慢慢放开,不再哆哆嗦嗦说话。

  在季浩淼与徐安岼的闲聊中,他讲述了先前因自持技术高傲,后被船厂厂长为首的技术工匠们折服,感到心中甚是惭愧,父子两视之为命的独门技术,敝帚自珍坐井观天,来到船厂开了眼界后,体会到交流的好处等事迹。

  “哈哈,季师傅你严重了,若不是你的经验指点,我们这群人还不知要走多少弯路,自家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嘛,在交流中学习进步是好事嘛。”弓鹏云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忍不住插嘴道。

  “船厂在弓厂长带领下良性发展,筹委会也把一切都看在眼中,造船史也将把你们载入史册,有什么困难尽管和各部门领导提,或直接来找我都行,不忘初心与君共勉!”在接着见过几位明人与船厂自己人后,徐安岼等十位议员才率先离开。

  等到众人走后,季师傅脑中还想起这些天的事,他两父子重获自由是有条件的,要在船厂做工帮忙一两年为代价,居然没想到这样依然有钱拿还是高工资。

  特别是在修复福船时,有辛见识了弓鹏云做的几种船模,并在船厂秦汉人日常讨论中获益良多。

  之后,更是加入弓鹏云领导的船舶设计小组,协助打杂做了个一米多的模型。

  期间,对从未见过的各种精密测量工具,和不知所云曰算数、公式等等东西冲击下。

  彻底打破他自以为傲的传家技术,自家不传之秘想想也就那样,只不过是比这群年轻秦汉同行更熟练些罢了。

  忐忑两天后,季师傅尝试带着儿子,问了弓厂长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弓鹏云居然毫无保留告诉了他。

  并且对两父子听不懂的,还慢慢讲解讲述原理,实在不懂的,直接上手用模型演示说个大概。

  弓鹏云的这份胸怀,加上船厂伙食、工钱等等原因,彻底让以两人为首的明船工、船匠死心塌地跟随。

  这样的情景,这几天在希望港各工地不断上演,从俘虏转换而来的工匠群,除了非常惋惜、痛心疾首的土地观外,在成为秦汉人治下签长期合同的工匠没了抵触。

  “很好,之前看各部门的报告还不直观,我们亲自到工地、工厂接触过明人后,看来还是低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古人的冲击啊。

  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挺尴尬的,不能宣扬国家主义,但要笼络人心。看来建党的事要加快筹备了,最迟明年年初的全体大会就要立法通过,你说呢,啊仁。”徐安岼在路上小声对赵仁道。

  “哎,这事说说容易,论坛专门设了一个版块讨论这事,现在大伙意见对立党没什么反对,但其他的细节很难统一,我把几个法律人士和沾边的相关人士都召集过,隔段时间在论坛和众人讨论,简直就是毫无头绪越弄越糟!”赵仁一提这事就一个头两个大。

  “额,这事我也知道,我偶尔也是吃瓜群众看你们论道,这事到年底还没个结果,我就拖咱十人亲自下场,哈哈!”徐安岼小声对赵仁说着得意的话,但面部表情却一副严肃样。

  筹委会发展必须吸引人口,而这时期的明人社会形态微妙,国家观念对底层百姓并没想象中的看重。

  对很多常年受到剥削的百姓来说,连吃饭都成问题,谁的天下其实很多时候并没太在意。

  甚至有些山民世代不出山,皇帝换了几茬朝代变了都不知也不理会,只要有块地能吃饱饭,天下是谁的,谁治理真没什么大不了。

  针对人口问题,在公司时期就持续讨论到现在,最后还是没绕过社会主义这个成功样本,围绕以人为本为民争利等等,就是筹委会笼络转化人口最好的利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