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冀州的海

  因此兄弟二人拦下了大哥周昕,并告知手下,如若孙策叫阵一概不许应战。

  孙策骑着马在外面又叫了许久,发现敌营毫无动静,才倍感无趣的回到了营寨。

  而这时的孙坚正在大营内和黄盖、韩当等人商讨战局。

  父亲,我一定要超过你!

  孙策怔怔的望向父亲的身影。

  ········

  冀州安平县驻扎着刺史韩馥的军队,这些军队主要用来抵御幽州和乌桓等游牧民族的侵犯。

  “将军,你看那里是什么!?”一名士兵高声叫喊。

  大营前的守将顺着士兵的手指向北望去。

  那里似乎有一道白色的海浪,波涛起伏,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向此处席卷而来。

  这里可是冀州中部,哪里来的海?

  还是白色的海?

  守将揉了揉眼睛,把手放在额头上挡住阳光,仔细的向远方望去。

  他这才发觉,远处的白色巨浪,实际上是由一匹匹奔驰的白色骏马组成的。

  “哪来这么多白马?”守将有些困惑的嘀咕。

  不过很快他就看到了马背上的士兵。

  他顿时反应过来,放声吼道:“是敌袭,有敌人要攻打营寨,全军戒备!”

  士兵们也都回过神来,陷入了慌乱之中,开始手忙脚乱的备战。

  而就在片刻之间,那道白色的巨浪已经倏然而至。

  白马义从不愧是天下最快的骑兵之一。

  公孙瓒在边关打磨了数年才造就出这只强军,讨伐董卓时,这些精锐都留在北平郡镇守边关。

  白马义从不但机动力族对他认可的见证。

  不过这时在他们三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愁容,仿佛今日冀州的危局跟他们都没关系一样。

  “韩大人,在下来之前听说巨鹿郡太守似乎对外宣称,已经脱离您的势力。”高幹不动声色的说道。

  韩馥苦瓜着脸点了点头。

  他觉得最近这些叛离的郡县,都是因为麴义那个混蛋。

  这位麴义出身凉州豪族麴氏,之前西凉动乱时,率领两千士卒投奔韩馥。

  韩馥当时接任冀州刺史不久,胸中也燃起一丝权力的火焰,自然没有道理不接受这只千里来投的劲旅。

  可之后通过韩馥的种种表现,麴义看出这位韩刺史实际上是个胆小懦弱的家伙,便对其越发的鄙视,所以带着凉州的兄弟们离开了韩馥,临走时自然会带上一些粮草辎重。

  韩馥得知此事派人带兵去追回,可却一言不合动起手来。

  两军交战,韩馥军竟不堪一击,惨败而归。

  他不明白是自己的军队太弱,还是麴义的士兵太强,不过事情已经发生,如果兴师动众的带大军前去剿灭,很容易落下话柄,所以此事变不了了之。

  说到底这并不是一场叛乱,只是麴义离开了不适合自己的主公而已。

  韩馥也没继续纠缠,打算任由麴义自行离开。

  可这在有心人的眼里,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事了。

  袁绍的谋士逄纪此时正献策,想让袁绍趁此时机将冀州纳入囊中。

  原本尚未站稳脚跟的袁绍还犹豫不决,要以军粮不足为由决绝逄纪的提议。

  可这时恰巧知道了麴义叛离了韩馥,他马上向对方抛出了橄榄枝。

  正好不知去向何处的麴义早听说过袁绍大名,两人见面畅谈了一番,彼此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逄纪旁敲侧击的暗示麴义,想从他身上知道一些冀州的事。

  麴义知无不言,也说出了一些对韩馥意见很大的文臣武将名字。

  因为冀州刺史这个位子当初就董卓封的。

  在诸侯讨伐董卓时,韩馥迟迟不愿意动作,从那时就给众人留下了胆小怕事的印象,所以有很多手下对他十分不满。

  袁绍让逄纪带着重金去游说那些对韩馥不满的人,很快就有一些郡县纷纷响应,决定叛离韩馥。

  袁绍这才下定决心,亲自给北平太守公孙瓒写了那封信。

  “北方来了公孙瓒,东边叛逃的麴义虎视眈眈,要是西面驻扎在延津的袁本初·····”辛评只把话说了一半,就望向韩馥。

  他此时脸色苍白,嘴唇紧张的有些略微发紫,似乎已经看到了敌军的铁骑踏破冀州,将自己一家老小杀死的情景。

  郭图跟着说道:“主公,您觉得自己的声威比得上袁绍么?”

  韩馥摇了摇头。

  说过袁绍大名,两人见面畅谈了一番,彼此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逄纪旁敲侧击的暗示麴义,想从他身上知道一些冀州的事。

  麴义知无不言,也说出了一些对韩馥意见很大的文臣武将名字。

  因为冀州刺史这个位子当初就董卓封的。

  在诸侯讨伐董卓时,韩馥迟迟不愿意动作,从那时就给众人留下了胆小怕事的印象,所以有很多手下对他十分不满。

  袁绍让逄纪带着重金去游说那些对韩馥不满的人,很快就有一些郡县纷纷响应,决定叛离韩馥。

  袁绍这才下定决心,亲自给北平太守公孙瓒写了那封信。

  “北方来了公孙瓒,东边叛逃的麴义虎视眈眈,要是西面驻扎在延津的袁本初·····”辛评只把话说了一半,就望向韩馥。

  他此时脸色苍白,嘴唇紧张的有些略微发紫,似乎已经看到了敌军的铁骑踏破冀州,将自己一家老小杀死的情景。

  郭图跟着说道:“主公,您觉得自己的声威比得上袁绍么?”

  韩馥摇了摇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