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晁盖哥哥,不可造次!

  那杏黄衫男子得知朱贵是梁山泊的人,脸上带着喜色道:

  “既然是梁山泊头领,定然认得吴学究先生。”

  朱贵心里已经有八分确信,此人便是神行太保戴宗。

  但还是试探道,“吴学究是山寨里的军师,执掌山寨兵权,足下如何认得他?”

  杏黄衫男子笑道,“他和小可是至爱相识。”

  至爱相识。

  只要提到这个词,那就没错了。

  于是朱贵假装惊讶道,“兄长莫非就是军师常说的,江州神行太保戴院长吗?”

  杏黄衫男子,也就是戴宗,承认道,“小可便是。”

  然而朱贵却凝声道,“几个月前,宋公明发配江州时经过山寨,吴军师曾让他带一封书信与足下,让足下照顾则个,如今足下缘何反倒去害宋三郎的性命?!”

  戴宗闻言一愣,叫屈道,“宋公明和我也是至爱兄弟,他如今吟了反诗,我救他不得,正要前往京师寻门路救他,如何说我要害他性命?”

  这戴宗的反应不像作假,倒让朱贵有些奇怪。

  于是朱贵指着手中的书信说道,“你不信,请看这蔡九知府给蔡太师的家书。”

  戴宗接过看了,大惊失色。

  原来那蔡九知府,在本地通判黄文炳的撺掇下,捉拿了在浔阳楼写下反诗的宋江。

  但这是一桩功劳,蔡九知府不知蔡太师是要活的宋江,还是死的宋江。

  因此便修书一封,外加用信笼装了些金银珠宝,安排会神行法的戴宗,一齐送到东京太师府。

  戴宗接过这趟差事,还以为只是给蔡九知府递家书、带礼物,哪里知道家书里写的是宋江的事。

  朱贵知道了事情的大概后,便知道此事十万火急。

  于是连忙安排戴宗坐船到宛子城聚义厅里,与众头领商议对策,来救宋江性命。

  不过半个时辰,朱贵带着戴宗到了聚义厅。

  狗头军师吴用率先起身迎接,奇怪戴宗今日怎么特意大老远地,从江州跑到这山东来。

  戴宗便将宋江吟反诗,如今被监禁一事,详细说了,晁盖听罢大为震惊。

  别说晁盖震惊了,此时聚义厅里的二十个头领哪个不震惊。

  与之前朱贵刚知道时心情一样,众人心中齐呼:公明哥哥摊上事,摊上大事了!

  当然这些人里,王英除外。

  王英不震惊,但微微张着嘴,故作震惊。

  在看到戴宗出现的一刹那,他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肯定是那公明哥哥,喝酒误事了!

  酒是王八蛋,谁喝谁混蛋。

  喝酒不会乱性,只会壮怂人胆。

  喝过酒的都知道,真喝醉了,下面那玩意儿早就没反应了,如何会乱性。

  开脱的借口罢了。

  但将醉未醉,半醉不醉时,便将人的欲望都勾起了。

  公明哥哥的性子,王英是知道的。

  喝点马尿都会吹牛逼,更何况是饮酒!

  只是这次不像是在清风山那样吹过往经历,而是吹自己的心中志气。

  宋江在浔阳楼上作的一词一诗,众头领听闻,大多数都不甚会意。

  然而狗头军师吴用一听,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都快拧成麻花了。

  王英看吴用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吴用心里恐怕明白,宋江抓的不冤。

  一词一诗。

  词的最后一句是——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诗的最后一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你宋江都已经被刺配江州了,还打算血染浔阳呢!

  不过这句词,王英前世没看懂,现在也没看懂。

  王英心里嘀咕:那阎婆惜不都已经被公明哥哥你宰了嘛,哥哥你还想向谁复仇啊。

  真迷。

  王英觉得,若是宋江只写了这个词,顶多算是个有着复仇倾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你写诗时,来个“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可就要命了。

  黄巢是谁?

  唐朝的掘墓人,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最重要的是人家打到了长安城,建了个“大齐”称帝去了。

  公明哥哥你要笑黄巢不丈夫,那请问你想怎么比黄巢更丈夫?

  细思极恐啊。

  ……

  晁盖很气愤。

  对于他来说,宋江是他的好兄弟,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出来混,就是要讲义气。

  既然宋江如今被关在江州大牢里,那么直接去攻打江州,救回宋江便是。

  于是晁盖就要点人马,打江州。

  这火爆脾气的晁盖提出的火爆方法,让众头领很激动。

  在他们看来,梁山泊终于要亮肌肉了。

  但吴用瞪着眼睛,劝谏道,“晁盖哥哥,不可造次!”

  “江州离此,路途遥远,军马去时,诚恐惹祸。”

  “到时打草惊蛇,反倒送了宋公明性命!”

  “这件事不可力敌,只可智取。”

  “吴用不才,略施小计,只靠戴院长协助,定救那宋三郎性命!”

  王英点点头,狗头军师吴用,虽然用计毒辣,但也要审时度势,不会像晁盖那样莽撞。

  晁盖这个人的确讲义气,但他适合做大哥,不适合做老大。

  跟着晁盖,有肉吃,但风险太大。

  不过吴用到底是晁盖的老朋友,如今还能劝住晁盖。

  所以晁盖便道,“愿闻军师妙计!”

  吴用便开口道,“如今蔡九知府差戴院长送书信去东京,然后讨蔡太师的回信。”

  “我们只需要在这封回信上,来个将计就计,找人写一封假回信,让戴院长带回去即可。”

  “回信上只说,切不可对犯人宋江行刑,须密派人员将宋江押送到东京,等东京这边问详细了,再处决示众,断绝童谣。”

  “等蔡九知府派人押送宋江,从咱们这里经过时,咱们自然差人下山夺回宋公明。”

  “诸位觉得,此计如何?”

  吴用此计一出,众人齐齐鼓掌。

  “呱唧,呱唧……”

  在王英看来,吴用这计策还真不错。

  将计就计,中间作假,不把事情闹大,又能救回宋江。

  妙啊。

  果然晁盖听完吴用的计策后,顿时觉得自己刚才的计策太简单了。

  不过晁盖还有疑问,便开口询问道:

  “倘若他们押送宋公明,却不从这里过,岂不是误了大事?”

  这时王英的便宜师傅公孙胜笑道,”这有何难?”

  ”我们派人去远近探听,估摸着宋公明从哪里过,便让人等着,好歹把人夺了,就怕他们不押送!”

  晁盖觉得公孙胜的话,挺有道理。

  但他还有最后一个疑虑:“好却是好,只是没人会模仿蔡京的笔迹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