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十进制度量衡

  马儿低头,好奇的在原地踏着碎步,似乎在适应这双新鞋。

  马蹄铁和石砖相碰发出‘哒哒’的清脆声。

  百官的双眼死死随着马蹄上下移动,死死的盯着。

  当真是不可思议!!

  李世民脸色变得严肃而又认真,眉间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他是将军出身,深知马匹的重要性。

  有了这东西,能不能打穿突厥?能不能征服高丽?

  他嘴唇蠕动,猛地露出恶狼一般的眼神,盯着马匹,慢步上前道:“让开,朕要亲自试试马!”

  “陛下,不可!”几位言官连忙阻拦。

  李世民看都没看一眼,径直一个跨步,手勒住了缰绳,大喝一声:“驾”。

  随着缰绳一抖,马长嘶一声,李世民便调转马头,驾起马来。

  很快,视野只留下了清脆的马蹄声和那渐行渐远的背影。

  “陛下!?”

  “陛下!!?”

  百官一脸懵,刚追了两步,就看着李世民绝尘而去,只能停下脚步,面面相觑。

  这叫什么事

  他们还没研究呢

  李泰捂着额头,心里是相当的无语。

  这个李二,怎么跟个孩子一样。

  其实这不怪李世民。

  马蹄铁最早出现在华夏,那是元朝的时候。

  成吉思汗带领着二十万铁骑,一路打穿了欧亚大陆。

  征服了四十多个国家,七百二十个民族,人口高达六亿,征服了五分之一的陆地,被称为上帝的鞭子。

  某个角度来说,马匹就意味着疆土,但马蹄铁也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马蹄铁,这么大的疆土,仅仅骑马过去,那路程上就会磨平马蹄。

  磨平之后这马就废了一半,要修养生息等马蹄自然生长出来。

  但这根本不可能,毕竟敌人可不是远征而来,而是以逸待劳。

  所以马蹄铁是远征世界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比成吉思汗二十万铁骑。

  李世民可是有七十万匹马,手下强兵猛将无数。

  精兵猛将上两者不分上下,骑兵数量上李世民比成吉思汗多上好几倍。

  这意味着,李世民只要想,同样可以以无敌的姿态打穿欧亚大陆。

  由此可见,马蹄铁有多么重要了。

  “哒哒”

  李泰正在发呆,就看见李世民一脸兴奋的骑着马回来了。

  “律”

  李世民一拉缰绳,马长嘶一声,鼻孔喷出白雾,前腿高高抬起,空中挥舞着两下,随后重重的落在了石砖上。

  李世民安然无恙的停在了百官面前,尽显骑术精湛。

  李世民连忙下马,俯身轻轻的抬起了马腿。

  看着些许划痕的马蹄铁,他一口唾沫吐在了马掌上,随手用袖子擦了擦,双眼发亮。

  “纹丝合缝,坚硬无比,当真可以给马钉上铁掌。”

  “陛下,让俺看看”

  “陛下,让臣看看”

  “陛下,让臣看看”

  百官听闻,顿时争先恐后的想要看看,甚至动手打了起来。

  “老匹夫,你干敢动手?”

  “哼,明明是你绊的我,我为何不能动手?”

  “老匹夫,你找死!”

  这一场斗殴便开始了,但最惨的是被人群围住的马。

  马儿在一群人的用力下,直接被按倒在地。

  它奋力的嘶鸣挣扎,但是毫无用处,四只蹄子被一群高龄人士控制着,抚摸。

  他们一边抚摸着,一边嘴里念叨着。

  “妙,真妙!”

  “好,当真妙不可言呐。”

  “快,到我了,让我看看!”

  场面一度非常鬼畜

  “够了,够了!!”

  李世民不得不站了出来阻止这群人的鬼畜行为。

  很快,四周的官员便散了开来,一个个的开始有序的后退,眼神之中还很是留恋。

  “还不快起来!!”李世民一脸黑线的看着压在马身上的程咬金和尉迟恭。

  “是,是,陛下,臣这边起来。”程咬金嬉皮笑脸,连忙起身。

  脱离了几人的束缚,马匹一脸惊恐的起身,想跑却被眼疾手快的御马监给拉住了。

  “好了,回去上朝。”李世民板起脸,对着百官说到。

  “臣等遵旨。”

  “”

  即便是在留恋不舍,百官也只能不舍得离开。

  人群之中的孔颖达则一脸怀疑人生的模样。

  给马穿鞋竟然真的可以,可为什么圣人所言没有记载??

  圣人出错了?

  不不可能圣人怎么会错?

  可圣人不会错,那为什么没有记载呢?

  孔颖达越想越不对。

  他不敢再想下去了,心中的信念都开始动摇了。

  动摇信念,开始怀疑人生的还有一众文官,比如诸遂良

  这么一弄,这边到了中午。

  百官被带到了偏殿,御膳房已经准备好了膳食,同时一群歌伎在一旁等候。

  李世民满脸的高兴,举起酒樽,扫过下方众人,大声的说道。

  “大唐能得此神物,真乃大唐之幸。

  此酒,朕与百官同喜,共贺此时。”

  “臣等同喜,共贺此时。”百官齐起身举樽,朝着李世民敬道。

  说罢,百官仰头干了下去。

  李泰也不例外,一口干了,只感觉喉咙火辣辣的疼,度数非常的高。

  唐代已经有了成熟的蒸馏酒。

  比如李白诗中金樽清酒,指的其实是桐制的酒樽,以及蒸馏酒。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则是进贡来的葡萄酒和玻璃杯。

  尽管唐朝有禁酒令,但依然挡不住蒸馏酒的盛行,有记载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见众人都干了,李世民有给自己倒了一杯。

  这一次,李世民将酒樽举向了李泰。

  李泰见状,连忙给自己满上,一同举起。

  百官目光也游离在两人身上。

  李世民见状,笑容满面道。

  “这一杯,朕敬皇儿,敬朕的麒麟儿,聪慧机敏,心有神慧,有七窍玲珑之智。

  皇儿,你要何等赏赐,朕能办到的都赏赐给你!”

  “哦父皇当真?”

  李泰脸上露出了挪移的笑容,眼神意味不明,故意卖了个关子。

  “当真!”李世民眉头一挑,掷地有声。

  此刻,百官被两人的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他该不会想让李世民退位吧?

  想到这,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甚至有人准备李泰一开口就反驳他。

  毕竟是当皇帝,怎么能这么干?

  “那儿臣”李泰的声音拉的老长,将百官的的胃口掉的老长。

  李泰在百官面前,语速极快的说到:“儿臣想重订度量衡。”

  “不可!”

  “不”

  言官下意识的反对,但随即反应了过来,意识到了李泰说的什么之后,眉头顿时紧皱,悬着的心放了下去。

  但随即有提了起来,重订度量衡?

  为什么会提这个东西?

  这又是什么新想法??

  百官觉得自己脑子有点跟不上。

  事实上,不仅百官跟不上,李世民也没跟上。

  李世民紧盯着李泰的脸,看见了一丝戏谑,和三分认真。

  一时间不知道李泰说的是真还是假。便开口问道。

  “为何要重订度量衡?”

  “先前军器监,儿臣言此地太过简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儿臣猛然警觉,偌大一个军器监竟然连尺子都没有。”

  李泰缓缓的说到。

  本来他是想画图的,但发现军器监竟然没有一把尺子,这才换了马蹄直接印上去。

  “这与度量衡有何关系??”李世民皱着眉头,怎么难以将两件事给联系起来。

  李泰微笑着,缓缓的开口道:“

  有些事光凭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而工匠则靠的是眼力。

  多少寸,多少尺,多少斤两,全凭眼力。

  十年出师,若是有一把尺子,是否可以一个月便出师?

  如此工匠是否更多呢?”

  李世民还没回答,兵部尚书李靖便笑着回答。

  “熟练工匠心中皆有一把尺子,制作绝不会差一丝半毫。

  唯有新手,会随身携有尺绳,用来度量。

  不过殿下所言,具体如何,臣也不知道。”

  尺子这东西李泰当然知道,只不过他要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借着这个尺子的问题,延伸进制问题。

  唐代以前钱有铢,累等非十进制的货币单位,后面改成了钱,分,厘。

  但很多都没改,比如大小二制,一尺二寸为大尺,三小斗为大斗,三小两为一大两,同时十六两又为一斤。

  李泰点了点头道。

  “本王所言的不是工具,而是那繁杂混乱的大小二制,本王其实是想该那度量衡,逢十进一。”

  “这”李靖思考了一会,目光求助的看向了李世民。

  “这,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使用,真觉得并无不妥”李世民也很不解。

  “父皇,儿臣有一个题,羊肉一斤五十文,若是砍只剩下最后一点,称的羊肉一斤二大两二小两,那这么点肉应该卖多少钱?”

  啊这

  百官开始思考起来。

  十六进制混合三进制,这真是有点难度,更重要的根本除不尽。

  用起来相当的麻烦,心算得算个半天,即不方便也及不好用,太混乱了。

  等了几秒钟,李泰开口道:“儿臣指的简陋并不是工具,而是这度量衡。

  一斤十六两,三小两为一大两。

  可谓是难算至极,若是和钱币一样改为逢十进一。

  那便可用上乘法歌,人人便能识数,在复杂一些,便能用上算盘了。”

  “确实是此等道理。”李世民心算了半天,稍有头绪便被李泰给打断了。

  乘法歌在春秋战国便有了,算盘在东汉就有了,甚至还有沙盘画横线的办法,但都只适用于十进制。

  除了十六进制,三进制,还有更多的进制,比如半步叫跬,七八尺为一仞,八尺为一寻,三十里为一舍。

  这是相当的恶心。

  “此事,还有待商议,不过此十进制的确是好用。”

  “谢父皇。”说罢,李泰仰头喝下了这樽酒。

  “嗯。”这个问题,李世民没怎么在意,虽然不理解但是还是顺着李泰答应了。

  “另赏,田千亩,牛羊各百头”

  李泰毕竟是亲王,受封只有田地农户,牛羊,名誉上能够的基本上到顶了。

  “诸位,畅饮!”

  一杯酒饮尽,李世民率先开始动筷之后。

  众人按照官位大小次序,才能动的筷子。

  “有菜有酒,陛下何不让人舞上一曲?”

  程咬金此事站出来活跃起了气氛:“正所谓秀色可餐呐!”

  “你个老程。”李世民摇了摇头,一个目光,顿时礼部的人心领神会。

  没过多久,一群歌伎便走了出来,在殿中翩翩起舞。

  文武百官开始了吹嘘聊天的场景。

  “殿下,你言你是看女子柔夷,指甲秀美,俺是不信的。”

  程咬金瞪大眼睛,端着酒杯,审视着李泰。

  “是啊,是啊!俺也不信!”大黑脸的尉迟恭也凑了过来。

  “臣也不信。”秦琼也凑了过来。

  “不信算了”李泰也没法解释。

  “那,老程我信了。”程咬金眼珠子一转,露出一副秒懂的意思。

  “不过殿下能否告诉我,看的是哪一家的女子?柔夷有多秀美??嘿嘿嘿”

  程咬金一脸过来人的表情。

  李泰还没说话,尉迟恭便开口问道:“啊,该不会是青楼的女子吧?”

  “殿下可得注意身份呐!”说罢,程咬金一脸的痛惜,仿佛认定了李泰已经去过了。

  都五十多的人了,竟像个孩子一样,李泰非常的无语。

  “来给你介绍,这事我家的不孝子程处默,以后你要去,让他给你放风,这路他熟!”

  “”李泰一脸蒙,这都是什么鬼啊。

  李泰连忙解释:“本王是正经人,才不会去呢。”

  “嘶,俺也是正经人,俺也没去过。”程处默递过一个男人都懂的眼神。

  我是谁?

  我在哪?

  李泰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一下子就多了好几个帮忙青楼放风的小弟。

  和所有人不同,诸遂良整从袖子里掏出了纸笔,开始缓缓记载。

  贞观十四年,秋收之后,边军换马,百官商议,众臣无解,

  魏王扬言,给马穿鞋,百官皆笑之。

  魏王怒言,纸上空谈,皆不足为信,言知不如行。

  圣上认同其理,百官行至御马监。

  魏王亲躬,以纸印蹄,工匠造之,其形如钩,热火烙蹄,再使铁钉穿过,纹丝合缝,牢不可破。

  众人皆惊,圣上亲驾,见马蹄丝毫不损,大喜设宴。

  他想了想,还是不把李泰纵马这件事给记上,至于改度量衡,其实还有待商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