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鬼子的疯狂 第三更

  王浩没有时间理会霍彦的问题,他正紧张的注视着盆地西侧的战斗。

  从这个方向看过去,鬼子密集的队形,如同波浪一般,非常坚韧,有不少人竟然即将爬上西侧盆地。

  按道理,鬼子腹背受敌,早就应该慌乱不堪了,可目前来看,危险的反而是突击队了,一旦短兵相接,西侧以怀来县大队为主的队伍,必定受不了鬼子冲击,会产生溃败。

  “霍彦,调整策略,迅速从背后袭击鬼子”

  眨眼之间,鬼子几个兵已经冲上了西侧高地,站在盆地口的王浩看到情况紧急,只能急忙命令火力队停止修筑工事,从背后给予鬼子一击。

  火力队轻重机枪紧密配合,新老战士沉着应战,趁鬼子把注意力都转到高低的时候,机关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射击,熊本中队瞬间被这突然的攻击给打懵了。

  “八嘎,别理后方,全力突击”熊本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轻易改铉更张,咬着牙指挥队伍继续向高地冲锋。

  突击队的战士们冲出工事,没有过多的和盆地下的鬼子纠缠,直接从背后攻击向了盆地下面往斜坡上爬的鬼子。

  鬼子被武工队里面的攻击打的得焦头烂额,抱头鼠窜,四处奔命。

  但在盆地右侧的张连胜却快气的骂出口了,双方就这么混战到一起,他的掷弹筒究竟打哪里?队长出了个昏招,把一锅好面,硬是煮成了浆糊。

  “打,瞄准了打,从两边侧翼往中间炸,其它人,跟我冲”

  观察了几分钟,虽然敌我双方已经焦着在了一块,但还是能分清楚明显的边界的,张连胜没办法,只能混战了。

  已经跑到高地半腰的熊本,多么祈祷铃木大队能够过来快速支援,但这不现实,眼见背后的威胁越来越大,只能分出几挺机枪和人朝下进行攻击防守。

  前一天刚刚下了雪,加上山坡又陡,雪后湿滑,两军这么短兵相接,相互肉搏,战斗就呈现了胶着状态,武工队伤亡不断增加,就连霍彦也负了伤,王浩亲自带人几次冲锋试图切割鬼子都没有奏效。

  整个战场,围绕着盆地西侧不高的土丘,敌我双方打成了一锅粥。

  高地最顶端,是怀来县大队和武工队的突击队,下面是鬼子冲击高地的部队。

  再下面,是混战到一块的鬼子和武工队的火力队战士。

  在北坡的指导员原建芳一直在坐着瞄准攻击的动作,眼看东侧的张连胜也按耐不住,跳下了战场,再看看王浩那里,叹口气,指挥身边的二十多个支援队战士扑入了鬼子中间。

  “冲啊,杀啊”

  刘二黑本就莽撞,一看其它几路都放弃了枪战,也带头从高地冲下来,带动了后面拿着大刀长矛的县大队一同攻击。

  这个季节,天黑的比较早,双方你来我往,都试图把更多的敌人留下。

  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鬼子伤亡的只剩下七八十人,小队长都阵亡了两个,武工队这边,除了最开始利用优势火力洗了一波对手后,在鬼子冲上西侧高地的时候,伤亡就明显加大了起来。

  伴随着刘二黑的攻击,武工队所有的士兵算是全部参与进了这次进攻,没有一点投机取巧的机会,每一个战士都如猛虎一般向鬼子反扑着,因为最激烈的肉搏战才能炼出最好的士兵。

  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杀声震天,整个战场鲜血四溢。

  敌人虽武器优良,白刃格斗也很厉害,但此次遇到的对手不是那些主力部队,是王浩重新训练的队伍,讲究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武工队的战士,经常在双方对定之前,抢先朝鬼子大腿开一枪。按照王浩的说法,这样做的好处有好多,一呢由于距离差一点,敌方的刺刀还无法攻击二呢子弹穿过对方大腿,就钻入地里了,不必担心误伤。最重要的是拼刺刀属于需要全身配合的高难“运动”,如果鬼子兵大腿中上一枪,步伐不灵,那基本上只能任人宰割了。

  即便这样,鬼子依旧不改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武工队的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血染沙场。

  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也不顾步兵操典的要求,随意举枪乱打,子弹不仅射中了对面的武工队战士,也射中了鬼子自己人。

  但是,此时整个战场,八路军人数是鬼子的三四倍,一个鬼子同时要面对至少三个八路军战士,一时间伤亡剧增。

  “八嘎”

  熊本挥舞着指挥刀,砍断一根长矛后,知道今日必死无疑,一边后悔自己的行动,一边准备着报复行动。

  “哒哒哒”

  几米外的一挺轻机枪落入了熊本手里,毫无顾忌的扣动了扳机。

  这一下,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很多抱着机枪的鬼子,不管敌我,疯狂扫射起来。

  虽然他们很快就被刺刀扎出几个窟窿,但这一会儿的功夫,还是给武工队和县大队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这在后来时任怀来地高官的原建芳撰写的我的战斗故事一书中,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他在这中,用非常浓厚的笔墨,书写了他第一次作为指导员配合王浩作战的故事,书中有一段描写,被后来的王浩反复讲给子女儿孙,是这样描述的:

  那时的湖塘盆地是鬼子进攻平北十团根据地的主要路线之一,鬼子凭借他们的优势的火力,竭力摧毁高地的怀来县大队阵型,然后再以密集的部队作波浪形冲锋,试图打破我们的阵地。但扼守在这里的战士在战斗中岿然不动。

  在这危急时刻,我们的队长王浩带领火力队从侧面向尖刀一样插入鬼子的队形中,一举打破了鬼子的进攻节奏,让我们四处的援军赶了上来,成功剿灭了鬼子。

  事情当然没有原建芳写的那么简单,当时那,也是在特殊时期为了救王浩一命而特意改写的,真实的情况,后人无从知道,只能通过一些当事人后来的记述,来还原一二。

  整场战斗,鬼子的熊本中队,没有一人能够逃脱,全军覆没。

  武工队战后能够独立行走的人,只有不到二十人,怀来县大队大队长程度阵亡,全队战前340多人,只活下来94人,其中还大半重伤。

  这所有的伤亡,几乎都是在最后的白刃战中产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