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的少年

  东汉末年,由于出现了黄巾暴乱,四方天下狼烟滚滚浮尸遍野。

  幽州涿郡城外,有楼桑村,还算是难得的一方静土。

  光和七年,2月10日,在这个春光满大地的日子里,楼桑村村口,一些村民在闲聊。

  其中一个少年人,格外引人注目。

  这位少年红光满面,体格壮实,不说虎背熊腰,也是人高马大,十分排场,绝非面黄肌瘦的村民可比。

  这个少年名叫刘云,此刻躺在谷堆上,懒洋洋的晒太阳。

  “村长来了……。”

  村民们顿增许多精神,围拢了过去。

  “村长,今天就说于他吧?”

  老村长示意村民稍安勿躁,他就走到了少年身边,村民们都在老村长的背后。

  “村长,您老找我有事吗?”少年一跃下了谷堆。

  老村长望着面庞上泛着阳光般朴实的少年,咳嗽了一声,摸了摸胡子,这才严肃的说道:“子俊,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志向的孩子,我们村是一个穷村,会埋没你的。这不,各家凑了些干粮,还有几个大钱,你都拿去吧。学习你大哥玄德,去外面游学增长本领,未来奔个好前程。”

  “村长,你会算卦!”

  听到刘云这番话,村长瞪大了眼睛。

  “我也是这么想的。”刘云攥起拳头说道:“我已经打算前往涿郡从军去。”他手搭凉棚,望着远处的世界。他已经不能等待下去了,过去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已经将一切考虑的清清楚楚了。

  其实刘云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来自遥远的未来,也就是现代社会,是一个高中生。记得一年前,他穿越在一个病重死去的少年身上。他虽然穿越了,但身体虚弱,依旧即将死去。

  就在刘云认为自己是一个最倒霉的穿越众时,刘备出现了。

  刘备是刘云的叔伯大哥。刘云的前世,是刘备叔叔的儿子。

  三国中曾提到,刘备年幼时候,与村中小儿嬉戏在桑树下,刘备说道:“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听其言,“此儿非常人也!”因见刘备家贫,资助刘备学业。

  后来,世道越来越不好,刘云前世的父母,先后去世,自己也染了重病。

  刘备全部精力,照顾着兄弟刘云。

  许多次,刘云病危,刘备没有一丝放弃。哪怕是刘云自己都放弃了,刘备一直鼓励他。

  终于,刘云成为了健康的穿越众。他改回了自己的名字,以从头再来,刘备很支持他。

  这一段时间,刘云发现,黄巾暴乱的事件已经发生了,但大哥桃园三结义的事情还没有发生。难道是自己的出现,耽误了大哥?

  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与其坐在这里无所作为,不如到外面搏一下。凭借自己的知识,就算无法帮助大哥,也不能拖累大哥。大哥为了救自己,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成为了一个真正卖草鞋养活自己的贫民,绝不能这样。

  他也决不允许自己就这样当个吃白食的。

  像诸葛亮这样的军师,赵云这样的名将,貂蝉那般的美女,若是不见一见,岂不是枉费了中大奖一般的穿越。

  刘云知道老村长拿出来的干粮盘缠,对他很重要。这让他能够很长一段时间留在涿郡城,寻找桃园三结义的足迹。

  而他的大哥刘备,现在就在涿郡卖草鞋。刘云健康后,刘备不卖完草鞋,一般是不会回来的。除非是家里的粮食快吃完了,给刘云送吃的。

  刘云提起过,自己可能不是刘备的那个兄弟了。但刘备说道,不管刘云是谁,永远都是他的兄弟。

  老村长和村民们见到了刘云有意出去闯荡,面庞上闪过太多的喜悦。

  刘云静静望了四周村民们一眼,“可是,村长,我舍不得大家……。”

  老村长他们面庞不易觉察的抽搐了一番。

  借口,绝对是借口。

  他这是怕死!

  老村长眼中闪过恐慌,急忙和蔼慈祥的说道:“子俊,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和玄德都是宗亲之后,你看这个地方,岂能和你的理想媲美。你的未来,一定是出将入相,妻妾成群……,恢复祖上的荣光!”

  妻妾成群!真是男人的梦想,也只有古代,才能够实现。

  但刘云也是知道,只是如今的小身份,肯定是不行的。

  “若有朝一日,三国的美女,绝对不能让猪拱了。”

  “刘焉募兵的檄文已经出现了,再不去就真的拖累大哥了……。”

  想起大哥从皇帝咔嚓成了贫民,自己是能当皇叔的,刘云信念逐渐坚定,“可是,外面兵荒马乱……。”这也是他的心里话,毕竟他只是一个十六岁花季的少年,自从来到这个时代,还没有走出过村子。

  看起来果然还是怕死,村民们见到他犹豫不决,纷纷鼓动。什么建功立业,什么美人归,不要钱的都扔了出来诱惑。

  “子俊,你绝非寻常人,一定会成功的。”老村长的目光中,闪烁着星光,完全是我太看好你了。

  这话说到了刘云心里,要知道他可是穿越来的,肯定是有优势的。

  但外面真的是兵荒马乱。

  好在他这段时间在村子生活,已经对未来有了一个构思,现在看起来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州里的募兵檄文那么急,一定是黄巾贼就要来了。留在这里就不会死吗?只有出去,找到了机遇,成了事,才能够在乱世好好活下去。”

  听到他的话后,村民们沉默了,他们看似在村子里平静的生活,但其实一个个整日里提心吊胆。生恐乱兵匪徒某一天到来,也就没了活路。

  但是,很快,村民们高兴了起来,并且敲锣打鼓,欢送刘云离开村子。

  “村长,大家……,我刘云在这里立誓,若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一定回来看望大家。”刘云看到村民们如此义气的欢送自己,顿时拍着胸脯,相当坚定。

  “我们等着你……。”村民们望着远去的背影,“千万别再回来了。”

  三日后。

  村民聚在一起,谈论着。

  “已经好几天没有看到刘云和刘备兄弟了。”

  “看来他真的是去县城从军去了。”

  “大害终于去了!”

  村民们弹冠相庆。有人忍不住落泪,“我终于又可以养鸡了!”

  有人喊道:“终于不用十二个时辰看着我那口猪了。”

  村民们兴高采烈一阵,但突然就沉默了。刚才笑的最大声的村长,忽然叹息,眼神里充满了回忆,“子俊虽然干了不少坏事,但也为我们村做了许多事情,是一个难得见义勇为的少年。我女儿就是他从水里救上来的。”

  有村民道:“年初那场雪,若不是小云,我母亲就被压死在倒塌的木屋下了。”

  村民们忽然发现,自己之前忽略了太多事情。虽然刘云病好后性情大变,做了不少坏事,却也做了许多见义勇为的事情。他们对刚才的言行举止,顿感羞愧。

  “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贪嘴吃些东西,根本不是做坏事。而我们,却是硬生生将他推入到了外面的火坑里。”

  “外面兵荒马乱,他一个孩子,怎么应对?”

  “是我们害了他……。”

  村民们对于忽悠一个孩子孤零零出去闯天下,懊恼不已。

  村长急忙道:“快,敲锣,召集全村人去寻找刘云!不能让他独自在外面,会死在外面的!”

  最终,村民们没有找到刘云,也没有等回来刘备。后来,虽然村子里又可以养鸡养猪不怕偷了。但村民们总是感觉少了一些什么,很久很久的时间里,村子里的气氛十分沉重。

  ……

  涿郡城。

  属于幽州的后方城市,黄巾的战火还没有烧到这里,因此,百姓的生活基本如常。

  一大清早,当城门打开的时候,城中的百姓,外面的百姓、客商,便进出不断。这也让城门口,是最热闹的地方。

  日上三竿,来了一个壮实的少年。

  他来到城墙贴着招兵告示的地方。

  “哎……。”

  就开始叹息。

  附近两个常年在这里卖山货的老妇人,犯愁的目光看着这个少年。

  其中一个老妇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走了过去,“少年人,你已经在这里叹息了三天了。看你身体也是壮实,若是不愿从军,也完全可以找一个其他事情去做,总比一天天在这里叹息强。”

  “叹息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实干。”另一位老妇人道。

  “……。”

  刘云表示无语,心说这位阿姨,你不懂,我在这里叹息,是有套路的。这叫空手套白狼。只不过,到底是叹息了好几天,干粮也吃完了,也没有传说中的牛人出现。

  “其实从军也挺好,有许多安家费,我们村里就有许多娃从军。”老妇人又道。

  “……。”

  对于刘云来说,他是绝对不会就这样普普通通从军的。那可是炮灰,十死无生。一想到死,他就浑身发软。

  “哎……。”

  刘云真心叹息了一声,他从现代而来,深知历史,把握脉搏。桃园三结义,就是从告示前的一声叹息开始的。而现在,大哥刘备为了养活他,来叹息的时间都没有。他只好肩负起了叹息的重担,但看起来,现实是残酷的,就算知道流程,事情也他喵的很难搞。

  叹息了好多天,说好的张飞关羽毛都没看到一根。

  这一声叹息,是真心的。。

  “刘云,你小子再给吾叹息一声看看?”

  忽然一声喊,百姓一阵骚动。就看到,一队幽州军,就把刘云给包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