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这章其实揭露了一个真相

  “???”陆平:“你说啥?!谁用过的原墨?”

  “我说孔圣啊,”墨这会儿又换了个姿势,扁平的摊在书面上:“那日孔圣著毕《论语》登临圣位时,我可是他身侧最近一物,机缘之下开了灵智,孔圣还将我收为了第七十三位亲传弟子呢,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

  陆平直愣愣的看着这团墨汁,感觉信息量有些大,孔子登临圣位时的通灵之物,还有这种操作的吗?

  话说语文书上说过,《论语》的作者,似乎包括了孔子弟子吧?可按墨所说,《论语》似乎是孔子独立完成的?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不久,他便反应了过来——课本上记录的内容,可未必就是真实的。

  按照林雁所说的【神话即古史】,整个人类的年代史明显发生过大变故,公元年代的时间线对于陆平这类觉醒者而言,已经失去了准确性。

  反正连泰山都能出现山灵,一团墨水生出灵智,似乎也没那么难接受嘛。

  陆平想了想,又问道:“为什么你会被封唔,困在这的书页上?”

  这会儿墨又换了个姿势,和蚯蚓似的在书面上爬啊爬的,语气有些无奈:“当然也是孔圣做的啦。”

  陆平闻言,神色保持着平静,心底却暗自警惕了起来。

  能被至圣先师孔子用手段封印的东西,难道是什么绝世凶物?

  小说里那些大能在登临大道前,不都是要斩三尸除心魔什么的吗?难道这团墨汁,是孔子的阴暗面?

  陆平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你看它的色儿,黑的都快发亮了,能不阴暗吗

  而墨汁接下来的话将他的脑洞打断了:“当时孔圣登临圣位后福至心灵,携浩然之气踏入时空长河,施展大神通阻水断流,眺望古今,翩然一眼千万载”

  这句话带着一股莫名的正气,听得陆平心驰神往:“然后呢?圣人他看到了什么?”

  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在提及孔子时,已经自然的用上了‘圣人’二字。

  墨汁继续蠕动着,像一团黑色的果冻:“后来啊我也不清楚孔圣到底看到了什么,总之他断了神通后脸色有些古怪,敛袖提笔准备用我写什么话来着哦,想起来了,他原先准备写一句【子不曾曰过,此乃树人所言】,后来发现我只够写两个字就放弃了,再后来不知怎么的,我就被封到了这里。”

  陆平:“”

  怎么感觉孔子大圣人,也是个逗比来着?

  接着他忽然反应过来:“等等,你是说这是孔圣那会儿就存在的?”

  墨又在书面上蹦了蹦:“是啊。”

  陆平皱起了眉头,不对劲。

  按三痴道长所说,《炎阳》以及其进阶的《离火》,是【新纪元】的某位绝强者从遗迹里带出的。

  而近古——也就是西方圣子所处的时间段结束之后,最近的一次灵气复苏是在数百年前。

  这样来算的话,《炎阳》被带出遗迹的时间,绝对比孔子所处的时间点要晚上至少四位数的年份,甚至更久。

  更不要说陆平手上的这本《炎阳》,应该只是一本初级的制式筑基功法。

  所谓制式,指的是像畅销书那样被复印刻录过无数份,而这类书的印刷日期往往都很短。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墨汁所说,这是孔圣那时候就存在的,时间线完全不合理。

  难道说这团墨汁在说谎?

  看起来也不像,毕竟这种谎言实在是太经不起推敲了,随便说一句“孔圣用大神通将我传送到了这个时代”都更可信。

  其实这时候最合适的做法,应该是立刻联系三痴道长或者林雁,将这团墨汁交给【新纪元】,至于《炎阳》功法,官方肯定会另补偿一份的。

  不过不知为何,陆平心中有种预感:和那片神异之地的际遇一样,墨的存在如果公布开来,对他未必是一件好事。

  加之这个年龄段本就有的‘私密’心理,陆平最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向三痴道长他们寻求帮助。

  当然了,他保持‘观望’乃至‘交流’的前提,是墨不会对自己以及家人带来危害。

  一旦墨显露出哪怕一丝的危险隐患,陆平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新纪元】。

  其实,如果有一位深通因果的绝强者在这儿,就会明白墨说的确实是真话。

  作为华夏教育开化的先师,孔子的因果涉及万千。

  有些是小因果——例如学生背诵《论语》时的那一句句‘子曰’,其实就是在不经意间,与孔子有了一丝极为细小的因果连线。

  这种小因果的影响几乎微弱到可以忽略,但有些大因果则不然。

  孔子被称为圣师,‘圣’尚且在师前,由此可见‘圣’这个果位之尊贵,连开化教育的‘师’都要排在后头。

  而按照墨所说,它是孔子登临圣位时身侧最近的物品,灵智也是因此而开,这句话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孔子身份的根基,其因果之大难以想象。

  假设墨说的是谎话,那么它的结局只有一个:刹那间灰飞烟灭,在概念意义上彻底的从世间消失。

  这就是圣人因果,哪怕孔子如今不知所踪——甚至很大可能已经故去,但圣人就是圣人,因果不可言仿,重比山岳。

  不过这些设计到某种极致境界的事,陆平丝毫不了解,在上周的月考上,他还伪造了一句“子曰”写在作文里了呢。

  所以现在,他依旧对墨的身份抱有疑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