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仓皇出逃

  窝阔台纵酒纵欲,最终死了。

  忽必烈经过兄弟间的战争,最终夺得蒙古汗位,他稳定蒙军内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大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包围襄阳。

  咸淳五年(1269年)又围攻樊城。

  贾似道这种东西却隐匿军情急件不报,也不派兵增援。

  以至与襄樊被围攻了三年,危难形势十分危急。

  后来,此事度宗还是知道了,追问贾似道这是怎么回事。

  贾似道仍然隐瞒真相,说:“蒙古兵已经退去,这是谁造的谣?”度宗回答是一个宫女告诉他的,此后贾似道就将那爱国的宫女派人进宫拿下,最终杖杀。

  如此腐朽的统治,使宋朝处于灭亡的前夜。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被迫献城投降。

  消息传来,贾似道此货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这次蒙古大军针对南宋的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

  中经宋朝大将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

  为何这一段为期6年的战役,南宋守军打得如此艰难,这奸臣贾似道截取军情不上报,事实这就是助敌卖国,构陷事实,残害爱国将领和民众。

  此前的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在德佑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派出使臣去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迫投降。

  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化妆,趁乱跟着一群难民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

  接着进封赵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为副元帅。

  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在战乱出逃中,被一群人拥立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

  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

  在情急之中,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

  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

  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在那里。

  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登基,年号祥兴。

  赵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逃到崖山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因此,南宋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南宋的最终结局是这样的带着大片的戏剧性。

  其实也带着当时一群南宋贵族,必然悲催的事实结果。

  蒙古大军越来越强大,西夏,西辽,金朝和西方诸国的一个个被兼并。

  最终铁木真组建的蒙古大军它最后还是来到了江南

  看了这几百篇章此后的读者们,也是跟着一个蛮族大军的征战历程横跨了华夏的历史数千年。

  这里看起来大小故事只有三百多,历史人物也只涉及到近千人。

  但是世上的富贵荣华,不过是一道历史烟尘

  最终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免有诸多的感慨。

  历史居然它不是生硬的历史,它是鲜活的一段曾经。

  它在向我们现代的人们诉说着它的强大王朝,帝皇宗庙,法制典籍,人文地理,风土人情

  更是用那时的文人,良将,贤臣和智者,在想我们展现古人的风范。

  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社会发展史,就是封建王朝家族的发展史。也是民族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史。

  更使得我们人类最终明白,社会要发展,就得摒弃黑暗统治,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管理的一种概念。

  我们人类要信奉科学的理念。

  需要具备求真,务实的人生观。

  否则,过去的历史,势必会被一群丑陋小人,再度重演

  在华夏的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是出文人,兴技术,重道德修养的一个时代。

  但是我们历史风云就此落幕后,再看看宋代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宋光宗赵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宋卫王赵。

  这18位帝皇的上位与落幕,作为与德行,我们通过蒙古入侵前的这一段论述,已经给出了全面的解析。

  它从最初的统一,到后来的破碎,从历史上诸多民族英雄的出现和一群小人的构陷。

  这里,我们不谈那些英雄的故事了,毕竟说多了,还是有这样的好人在倒下。

  我们还是从如何变成奸臣和小人的作为来谈起。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重视过,其实并不了解他们这一类,所以一直被陷害

  除恶务尽,防微杜渐。

  下面我们画画小人们的嘴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