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雨落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与中和殿、宝和殿合称三大殿,是永定城最高、最大的建筑。殿的正中,髹金雕龙木椅金光灿灿,上面悬挂着‘正大光明’四字牌匾,后面摆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有个人倚靠在龙椅上,身形瘦弱,面色苍白,正是李历。他今日考校七个儿子,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了正午。

  李历本来病重,又因一个上午没有休息,早已经疲累不堪。但时间紧迫,容不得休息。他拿起桌上的茶呡了一口,发现茶已凉,想叫宫女换茶,才记起宫女都被遣出去了。

  这时,李干迈步走进了大殿。

  李历轻叹一声,把茶放下,待李干行完礼,开门见山问:“道门是什么想法?”

  李干道:“我下山的时候,师父给我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什么故事?”

  “师父说:‘以前有个漳河太守常到漳河河畔钓鱼,有一天钓鱼时河畔来了一个乞丐。乞丐很饿,看见鱼篓里的鱼更饿了,于是跪在地上乞求太守赏他一条鱼吃。太守见他可怜,没有给鱼,而是给了他一杆鱼竿,教他钓鱼。太守的鱼竿很好,钓鱼技术也高。乞丐很快学会了钓鱼,不仅自己吃饱了,还将钓到的鱼拿到集市去卖。”

  “时间久了,乞丐赚了些钱,用赚的钱买了艘小渔船,开始用网捕鱼。他每次捕鱼回来,路过太守身旁,见太守钓的鱼比自己捕的鱼大,心里就不畅快。有一天他路过,见四周无人,假意到太守身旁,称赞太守的钓鱼技术。”

  “太守听了他的称赞,十分高兴,对他没有丝毫防备。没想乞丐突然飞起一脚,将他踹下了漳河。太守不会游泳,在漳河里胡乱扑腾,问:‘我给了你鱼竿,教会你钓鱼之术,你为何还要害我?’”

  “乞丐道:‘河里就这么多鱼,你钓去了我捕什么?’太守闻言,悔恨不已。时间不大,漳河水吞没了他。乞丐以为没人知道,却不知师父他老人家就在旁边布下法阵修炼,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李历听完,沉默一会儿问:“你师父有没有救漳河太守?”

  李干道:“师父他一心问道,本不参与红尘之事,但还是心生不忍,将太守捞了出来。”

  李历闻言,欣喜道:“我已懂了,你下去罢!”

  李干应一声‘诺’,躬身退出了大殿。

  是夜,暖妃斜倚栏畔,正向河塘内的群鲤投食。忽有人报:皇上摆驾前来,离暖音苑已不远了。

  暖妃闻言,整齐衣服,道:“随我前去迎候。”众宫女跟着,刚到暖音苑外,御驾正好到了。

  “暖音参见陛下!”暖妃走到轿前,盈盈施礼。

  轿帘被总管太监赵升掀开,李历从轿内出来,道了声:“免礼!”暖妃遂起身,搀扶着李历往暖音苑走。

  李历进苑,道:“暂不去屋内,里面太闷。”暖妃遂带着他来到醉月亭。

  醉月亭建在一片大湖的湖畔,夜晚,湖畔周围殿宇悬挂的灯笼倒映在湖水中,好似湖中也藏着一片灯火辉煌的殿阁,梦幻美丽,十分动人。

  李历望见这样的夜景,心神激动,想赞叹一番,却引起了他的伤病。他连声咳嗽,咳出的气息好像长年没人住的房子突然开了门,散出一股腐朽难闻的气味儿。

  暖妃坐在他身旁,轻抚后背为他顺气。

  好一会儿,李历才缓过来。他看了眼暖妃,望着灯火辉煌的宫殿,说了句:“真美!”

  “是啊!真的很美!”暖妃的声音带着哭腔,不经意间撩动了李历的心弦。

  李历望着群楼玉宇,望着无边夜色和眼前的美人,一时悔恨交加,茫然无措。

  该如何安置这大好江山?又该如何安置眼前心爱的美人?

  李历怅然良久,问:“你进宫多少年了?”

  暖妃的眼眶湿润,轻声道:“妾身十六岁进宫,现在二十六岁。”

  “时间过的真快。”李历深感时光易逝,望着广阔的水面,深深叹了口气。

  “陛下何故叹息?”

  李历道:“我担心你,也忧虑江山。”

  暖妃靠在他的背上,双手搂着他道:“担心我做什么?妾身早已打定主意,陛下去哪儿,我便跟着去哪儿。至于江山,大皇子沉着稳重,二皇子腹隐机谋,三皇子志向高远,三人都是人中之龙,您又何必忧虑呢?”

  李历感动,握着着她的手道:“正因为他三人本事都强,我才倍感忧虑。”

  暖妃问:“陛下怕他们兄弟相残?”

  李历点了点头,又发出一声长叹。

  暖妃想了一会儿,笑道:“这有何难?陛下现在从他们三人中选一人继承大统,昭告天下。到时人人皆知,余下的两人见没有希望,也就死了心,免去祸患了。”

  李历沉默不语,心道:“你又懂什么呢?他们希望有一场杀戮;道门和各个世家需要有一场杀戮;永宁国也需要一场杀戮。但此劫过后,我永宁国元气大伤,如何抵御外患,如何平息内忧呢?”

  想也无益,李历问:“你真的愿意随我而去?”

  暖妃点头道:“待陛下走后,暖音便自缢,追随着陛下,不离不弃。”

  李历看着她的眼睛,见无丝毫躲闪,全是一片赤诚,不由得心生暖意,大笑道:“皇后爱权,芸妃爱子,唯有你爱朕!有红颜如此,朕不负此生矣!”说毕,揽暖妃入怀。

  湖畔,醉月亭中,二人相拥而坐,静看天上明月、湖中灯火。

  ······

  现在的永定城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皇宫中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会引得永定城风云变幻!

  李历在弥留之际,不见皇后,不见芸妃,偏偏每日去见暖妃,而暖妃一直是李干争取的对象,这是不是暗示着什么?

  一时之间,永定城人心思变,暗流涌动!

  大皇子府邸,议事厅内,李鸿居中而坐,太尉杨起居左,羽林军右统领魏云居右,两边里大小官员依次坐了数十人。

  众人望着李鸿,皆神情凝重。

  李鸿沉声道:“父皇近日一直在暖音苑留宿,诸位对此有何看法?”有人问:“御史大夫韩兵屡次拉拢暖妃,不知是否成功?”羽林军右统领魏云道:“不知!”众人闻言,皆皱着眉头沉默不语。杨起道:“不管他成不成,今夜我等必须定下大计。”魏云道:“皇后娘娘也是这个意思。”李鸿亦想早定大计,见众人也是这样的想法,心中大喜,遂抬起手在空中一拍,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众人尽皆向他看来。他道:“今夜便决议大计。”

  众人闻言,兴奋又紧张。

  此刻,三皇子府邸的议事厅亦坐满了官员。因李进年轻,虑事尚有欠缺,丞相冯正文代他诀策。

  众人面色严肃,仔细思索,对冯正文提出的计划出言补充,不断完善。

  李干正在府中修炼,忽有人报:“大皇子和三皇子招心腹议事,至今未散。”

  正这时,御史大夫韩兵、羽林军左统领萧济来见。李干迎入客厅,问:“老师可是为大皇子和三皇子之事而来?”韩兵道:“正是!宫中可有消息传来?”李干摇头道:“没有。”萧济皱眉道:“宫里一定发生了大事。”

  三人正忧心之际,又有人来报:“皇上今夜在暖妃处就寝。”

  李干听了脸色微变,十分难看,挥挥手让那人退了下去。

  韩兵只知李干和暖妃达成了协议,却不知他对暖妃的誓约,见他脸色难看,猜不到缘由,一时没有说话。萧济亦是如此。

  过了一会儿,李干脸色恢复正常,道:“暖妃很聪明,事情对我们有利。”

  萧济道:“看大皇子和三皇子的情形,他们似乎要在今晚定下最终计划。”

  韩兵点头道:“他们一定会定下计划,我们也该早做打算。”

  两人说完,都看向李干。

  李干微合双目想了一会儿,又猛然睁开,眼中闪过两道精光。他看着韩兵和萧济,沉声道:“召集人手,我们也在今夜定下计划。”

  阴谋重重的一夜过去,天又放亮。

  李历这几日起得早,吃过早点,无事可干,便望着水塘发呆。他不想去上早朝,因为那些大臣总求着他快点立下遗诏,但现在还不能立,所以他很烦。突然,他有了个好主意——带着暖妃去玉京山玩玩。

  皇帝兴起,一道诏书下去,各个部门开始动作。

  玉京山是李历修建的行宫,离皇城不远,每年他总要带着诸多妃子前去玩耍。今年还没去过,便想去玩玩,不过这次只带着暖妃。各个部门动作很快,准备好一切后等着李历。李历现在没什么可准备的,他现在觉得自己只剩下暖妃了。暖妃有点慢,有许多东西要收拾。李历心想:“女人不管去什么地方,总有很多东西要带,除了洗澡。真是麻烦又可爱!”

  李历和暖妃去了玉京山,这又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又是翻涌的风云。

  京城中暗流涌动,有人不得不将计划进行修改。夜已经很深了,御史大夫韩兵从二皇子府中出来,看了看天。天很黑,阴云在移动。他拢了拢衣服,轻声道:“风起云动,看来要下雨了。”

  永宁历三百五十二年,七月初七,大风。风卷阴云,密布万里;天日不见,百姓惶恐。

  玉京山行宫,李历望着昏暗的天空皱眉不喜,暖妃为他披上斗篷,陪他静静地眺望远方。

  远方,天空阴沉,灰蒙蒙一片。大地昏暗,与天一色。

  李历隐约望见浩瀚的永定城,心绪起伏不定。突然,他叫:“取剑来!”

  片刻时间,总管赵升取来真龙天子剑,李历取剑在手,大踏步走到开阔地,缓缓拔出宝剑,挥剑起舞高吟:

  少年意气兮志吞四方,青年飞腾兮风不借力。

  中年意懒兮佳人相伴,玉京舞剑兮悲伤奈何。

  吟毕,舞剑亦停。李历泪流满面,悔恨不已,有疯魔之状。突然,他大吼一声,将天子剑插入地面,仰天长嚎!

  暖妃和赵升在屋檐下看着,眼中男子的怨愤、悲伤、无奈······他们真切的感受到。

  李历的声音渐小,渐渐沙哑。暖妃心疼,不顾一切奔向了他。在这个时刻,她只想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

  只是当她跑到他的身边,将他拥入怀中,才发现,他已经气息皆无。

  她哭,紧紧拥抱着他,伤心欲绝!

  天空阴云密布,大地一片昏暗。

  永定城内,许多人正在看天。突然,天空划过了一道闪电,接着是一声雷响。

  有人道:“下雨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