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平经文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拜师完毕,襄阳王齐康年留下世子齐浩然。安排金蝉带着诸方良和苏子陌去逛逛习家池,诸方良推托要休息,被执事太监领去客房休息去了。

  就只剩下金蝉跟苏子陌,齐金婵自然非常愿意,一者这师兄学问大,二者少女之心萌动,似乎对这个大自己两岁的师兄非常的喜欢。

  齐康年领着齐浩然到了书房,坐下。

  齐康年拉着齐浩然的手道:儿啊,现在都拜师了,你可知道为父一片苦心。

  孩儿不明白,为何一定要上武当山。只有父子两人齐浩然也就直接问道。

  齐康年语重心长地道:儿啊,你母亲去世的早,为父一直忙着处理政事,虽然对你跟婵儿疼爱有加,可是你可知道目前荆楚形势?

  孩儿不知,还请父王明示。齐浩然道。

  恩,现在荆楚正如苏子陌所说只剩下三郡半的领地,而且这三郡半还有一郡已经成了砧板上的肉,人家随时就可以吃掉。荆襄现在四面都是强国,西有西蜀、南有楚国、北有大梁、东有后魏,目前我们只能寻求自保,想要向外开拓那是不可能了,为父累了,并不在乎这襄阳王的身份,只是放心不下你们兄妹二人。还记得当年你母亲是如何去世的吗?齐康年问道。

  那时孩儿还小,记不清楚了。齐浩然眼中噙着泪水道,虽然不知道母亲为何去世,只是依稀记得当年母亲为了保护自己跟妹妹,被人刺死。

  那时候我正在前线跟后魏争夺江夏,后方就有江湖杀手闯入府中要来杀你们,要不是你母亲拼死抵抗,儿啊,你和婵儿可就都要……说到这里襄阳王齐康年不禁抹了一把泪水,这才道:为父送你跟婵儿上山,一来你们在山上安全,为父没了后顾之忧,也可放手一搏。二来武当虽然未曾闻名天下,但毕竟在我们荆襄界内。三者武当日后发展如何虽未可知,只是我观苏子陌这个孩子,日后定然能成大器,你们尽然成了师兄,日后对你多少有些益处。你可明白为父一片苦心?

  孩儿明白,是孩儿拖累了父亲,孩儿愿意上山了!齐浩然哭着道。

  只是山上清苦,为父又不能大张旗鼓去探望你们,也就苦了你们兄妹二人了,不过我会安排心腹每月给你们送一些钱粮,你们在山上好好读书习武,将来的事还不好说,荆襄只能等待机会。齐康年语气缓缓继续道。

  父亲,孩儿明白了,一定会好好向子陌师兄学习,也会照顾好妹妹,还请父亲放心,不要再为孩儿担忧。此刻齐浩然终于体会到了齐康年的用心,身上的傲气尽去,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到了山上一定好好读书练武,将来下山为父亲分忧。

  齐金婵领着苏子陌一路闲逛,假山、池水、亭阁、花圃到处看了一遍,苏子陌对这习家池也失去了好奇之心,习家池虽好,可还是无法跟武当山美景相比。二人正走着,突然苏子陌停了下来,抬眼观看一个大殿,殿上写着《文海阁》三个大字。

  苏子陌扭头问齐金婵道:婵儿妹妹,这文海阁是干什么的!

  齐金婵走回苏子陌身旁道:子陌哥哥,这是我们习家池的藏书阁,里边都是书籍。

  那我能进去看看吗?苏子陌问道。

  当然可以,这文海阁很少有人进去,连我父王也很少去,那里边都是书,一点也不好玩。齐金婵道。

  苏子陌超前走去,门口两个侍卫见是郡主齐金婵,推门让二人进入,苏子陌此刻眼睛都亮了,这一排排的书架,充斥着整个阁楼,称为文海阁一点也不过分,比自己武当山收藏的书之多不少,真是文山书海。

  苏子陌信步走去,翻翻看看,齐金婵觉得无趣,就道:子陌哥哥,你在这里看吧,我先回去休息一会,待会再来找你玩。

  苏子陌点了点头,齐金婵走了。

  苏子陌走过诸子百家、又看遍杂语闲评、诗词歌赋、兵书战册,突然在道家经典那层书架前停了下来。

  只见在那层书架最底下有一本《太平经》,苏子陌抹了抹上边的灰尘,翻开第一页,读到:太平金阙帝晨后圣帝君师辅历纪岁次、平气去来、兆候贤圣、功行种民、定法本起。问曰:“三统转轮,有去有来,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善哉!子何为复问此乎?”“明师难遭,良时易过,不胜喁喁,愿欲请闻。愚暗冒味,过厚惧深。”“噫!非过也。天使子问,以开后人,今悟者识正,去伪得真。吾欲不言,恐天悒悒,乱不时平。行安坐,当为子道之,自当了然,无有疑也。

  昔之天地与今天地,有始有终,同无异矣。初善后恶,中间兴衰,一成一败。阳九百六,六九乃周,周则大坏。天地混齑,人物糜溃,唯积善者免之,长为种民。种民智识,尚有差降,未同浃一,犹须师君。君圣师明,教化不死,积炼成圣,故号种民。种民,圣贤长生之类也。……

  苏子陌顿时就被这本《太平经》吸引,盘坐余地,一句一句仔细斟酌研读。

  光阴流转,转眼外边已夕阳斜挂。

  诸方良休息而起,去跟襄阳王告辞,转眼却找不到苏子陌了。

  齐康年转头问女儿齐金婵道:婵儿,子陌不是你带着游玩的吗,怎么你回来了,他去哪里了?

  父王,子陌哥哥在“文海阁”读书,我去找他他都不理我,自己在那里摇头晃脑,可好笑了。原来齐金婵中间来过一次,只是苏子陌沉寂在太平经文里,不能自拔时而摇头、时而叹息、时而露出笑意、时而手舞足蹈,齐金婵觉得好玩,看了一会,喊了几句,见苏子陌不理会自己,这才生气兀自去了父王那里。

  哦,有这样的事情,道长,要不我们一块去看看!齐康年来了兴趣,只是知道这苏子陌读了很多的书,却不知苏子陌是如何读书,此刻听女儿说,突然童心泛起,提议道。

  诸方良知道苏子陌读书时候,若是着迷,任你东南西北风,不管不顾,只是却阻止不了,尴尬地点了点头。

  齐金婵一听父王跟师傅还有哥哥要去看苏子陌读书,兴奋地在前边带路。

  众人到了“文海阁”,走进去就听到了苏子陌郎朗的读书声:通天地中和谭,顺大业,和三气,游王者使无事,贤人悉出,辅兴帝王,天大喜。真人问神人曰:“吾欲使帝王立致太平,岂可闻邪?”神人言:“但大顺天地,不失铢分,立致太平,瑞应并兴。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欲太平也。此三者常当腹心,不失铢分,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矣。故男者象天,故心念在女也,是天使人之明效也。臣者为地通谭,地者常欲上行,与天合心,故万物生出地,即上向而不止,云气靡天而成雨,故忠臣忧常在上,汲汲不忘其君,此地使之明效也。民者主为中和谭,中和者,主调和万物者也。中和为赤子,子者乃因父母而生,其命属父,其统在上托生于母,故冤则想君父也。此三乃夫妇父子之象也。宜当相通辞语,并力共忧,则三气合并为太和也。太和即出太平之气。断绝此三气,一气绝不达,太和不至,太平不出,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

  走近观看,就见苏子陌正兀自手舞足蹈,自乐其中。齐康年也是第一次听到这太平经文,无非就是阐述天人合一的神学思想,提出神仙不死等观念,也不觉得如何出奇,为何这苏子陌读的确实悠然自乐。

  诸方良听着苏子陌读的这些,自觉没有苏子陌那边领悟能力,只是自己身为师傅,要是被齐康年知道自己学问不咋地,还真是有些尴尬,走过去对着苏子陌后脑勺就是一巴掌。

  苏子陌这才清醒过来,一看怎么都来了,不禁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

  子陌,这本是什么书?齐康年问道。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苏子陌达到。

  哦,原来是这本,齐康年早年也听说过,只是听闻是汉代于吉所著,具体也没读过。我这文海阁这么多书,你为何独独钟情这一本啊?齐康年不解地问道。

  我觉得这说的很有道理,比方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又说“天、地、人民万物,本共治一事,善则俱乐,凶则俱苦,故同尤也”。当今天下大事,就属于“凶则俱苦”,刀兵相见、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我觉得这是一本救世的好书。苏子陌答道。

  齐康年点了点头,心中却并不赞成,这太平经只是一本经文,虽然教导人们与人为善,却如何能救世啊!缓缓道:尽然子陌喜欢,这就送给你了。苏子陌跟浩然金蝉成了师兄妹,齐康年自然也就当做自己子侄一般,直呼其名,而非开始时候的小师傅,这表示亲切。

  那子陌谢谢王爷!苏子陌赶紧躬身称谢,然后将那本《太平经》揣进怀里。

  诸方良这才跟齐康年告别,二人商议好,择日齐康年亲自将齐浩然跟齐金蝉送进武当。

  诸方良领着苏子陌回到“龚家老店”天色已晚,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回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