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上回说到四个人来到云雾峰道观遇见天一道长,坐下寒喧,五个人竟然有了四种心思。还是高文化的话多。也难怪,他是牵头人,是他把其余四位拉到一块儿的,所以他要在中间起桥梁作用。听了天一道长的话,高文化也笑着说道,来时老耿还提醒我让我先给你联系一下,害怕两位白跑一趟,我说不用,就看缘分。现在看来咱们的缘分真的不浅呢!不仅相见了,而且你还早早地在等候我们了,这是多少年积起来的缘分呢?

  天一道长说,那是自然,没有你小高牵线搭桥,我们就是有再大的缘分也难以见面呀。你是奇功一件。说着还竖起了大拇指。

  高文化见自己设的圈套起作用了,就开心地说,什么呀?你还真会顺杆爬。什么缘分不缘分的?都是你们这些出家人整出来蒙人的。我现在明白了,你没出去,是因为大雪封山了,你出不去了。你还在那里给我装?看来高文化和天一道长真的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可以随便开玩笑,而且忽儿一句话云里雾里,忽儿一句话又落入红尘。几个人听了小高的话又都笑了。心说这小高真会聊天。心下对他都有说不出的喜欢。

  天一道长笑过之后,接话道,其实缘不缘的都得有学问。蒙人不蒙人得看别人知道不知道,别人不知道,那叫学问;别人知道了,那就叫蒙人。说毕,大家又是一阵笑。直到现在,天一道长也不清楚几个人到此来的目的,但也不直接问,所以就瞎聊起来。学问不过是两个字的事儿,学了不懂自然就要问。问了、懂了、明白了就有兴趣了,就更想学了,这是自然规律。对于教育,制定出许多种教育方法、教育措施、教育原则来,有的是必须的,有的则过于繁琐。甚至有些把一些繁杂的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用于中学生、大学生,目的是好的,但效果呢?就不尽如人意了。还是孔老夫子学问大,一部《论语》,与学生一问一答,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还让后人觉得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北大教授培养学生也多采用谈话法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堂上是培养不出高级人才的。蒙童学习故然需要“击蒙”,但首先更重要的是“发蒙”和“包蒙”。“发”就是“启发”,“包”就是“包容”,只有“蒙困”或实在“童蒙”难以化开了,才最后“击蒙”,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启蒙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天一道长一边说还一边看看周公和孔子,观察两人的表情变化。两人均注意力集中,脸含微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都是“易”学中人,天一道长用《周易》卦辞开篇谈话,而且说的是“蒙”卦。几个人一听就都心领神会了,知道天一道长不知他们的来意,但几个人又都不言语。这说明什么呢?高人过招都是点到为止。天一道长并不知晓高文化四个人前来的目的,但也决不问“所来何事?”之类的话,那样显得既没礼貌,也不够庄重,所以就先要云天雾地地聊,聊着聊着就聊到正题了。

  天一道长见四人像是四尊菩萨,光听不开口,就继续往下说。启蒙如此,大道之理也是如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来生去,世间繁花似锦,都靠阴阳二字维系。阴者体也,阳者升也;故坤为母体,乾为父尊;尊者上也,体者用也。有体思报恩,知上懂礼仪。天下之事皆类此也。若有忤逆之徒皆非类也,必有大患加身,此之为教诲。

  天一道长之乎者又说了一通,四人仍是闭口不谈,真像是小学生听课,规规矩矩,一言不发。

  除了高文化,其他几个人其实都在较劲。老耿是做陪,最好不言不语,所以他不开口。周公和孔子是来听太极的,但没有话题切入,也只好默不作声。天一道长自作自受,想试探四人此行目的,结果就他一人讲话,大家都不接话。天一道长看到两次试探都没能奏效,只好另僻蹊径。他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阴阳所生者,道也;道者,极也;极有太极和无极,也就是有与无。无者空也,当然也可以说是佛家人所讲的空。是谓人之至上、至高之境界也。

  周公听到此终于开口言道,至上、至高不敢讲,只想听听道长对太极的理解。

  天一道长心下想到,果然不出所料,来者果然是道中之人,与佛并不粘边。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天一道长说出此三段话的思路过程。从见到四人开始,天一道长就把重点放到了周公和孔子的身上,知道两个本地人都是做陪。但周公和孔子的底细又不清楚,也不便问,但凭面相和谈吐猜测应是同道中人,即便这样也得有所佐证才行。所以就云天雾地地说,看他俩接什么样的话。所以就先谈教育,请出孔子和北大教授,一古一今,见没有反应,就转而说道,中间又提及佛学。果然周公绕开佛只问道,天一道长对周公和孔子的了解也就七七八八了。他见周公问太极,就说道,太极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讲的是宇宙本休论。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后来称为“有”、“始”或“太极”。太极之“有”内含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四相再生八卦,八卦又推演出六十四卦,也就是世间万物,或称为世间万象。这是《易经》上的解释。

  高文化插话道,刚才你不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来生去,世间繁花似锦”吗?现在又说,“太极之‘有’内含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四相再生八卦,八卦又推演出六十四卦,也就是世间万物,或称为世间万象。”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呢?

  天一道长很欣赏地看看高文化说,小高你很动脑筋呀,有这种想法很正常,目前“儒、道、佛三教合一”很流行,这也算是它的一个具体体现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的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儒家的说法。后来儒道合流,与此不无关系。我认为,道就是一,也就是太极,这说明起源相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是现象,没有讲“生”的原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讲的是“生”的本质原因。所以两者说法不同,侧重点不同,但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而且我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说法更本源。

  几个人听后频频点头。高文化口称,领教、领教。

  周公听后心下思考,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的父亲在监牢里撰写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只是想让人们思考判断吉凶祸福,以便更好地趋利避害,让人们向前看。当然里面也包含了很多人事、社会、规律之类的东东,没想到后人的研究方向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去研究世界的本源,想返璞归真了。我们是出于看将来、顾眼前的思考,他们可到好,不仅想知道将来,还想知道原来,也就是从哪里来,然后到哪里去,有点吃饱了撑的感觉。可能是子孙们生活都衣食无忧了吧,也不打仗了,那现在他们都干什么呢?周公心下这样考虑着,只听天一道长又说道,其实太极的本义与柔弱、刚强、阴阳关系、难得糊涂等不无关系。但是空洞地讲一些理论对太极的概念仍然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印象,我举个例子来说吧,太极拳,你们都很熟悉吧?虽然太极拳是从太极派生出来的一种有形有质的东西,它不能代表太极,但我们可以从太极拳上来帮助我们理解太极的概念。从太极拳里也可以悟出一些太极的要义。不妨咱们到外面一边练拳一边谈如何?

  四人听后都说好,虽然周公和孔子不知太极拳为何物,但因为与太极有关当然也是极力赞成。

  五人相跟着来到一处空地,前有熙熙攘攘之游客,后有清幽佳境之场地,居高临下,漫山遍野皆在脚下,偶有鸟鸣空谷清吟,真有说不尽的心情舒畅,与游客之嘈杂相比,也算是一阴一阳了。孔子心中喑叹,好一个天一道长,看来法号就是在此获得灵感而起的吧。

  四人要在高山之巅通过练习太极拳说太极,对太极之意的理解能否令周公满意,请看下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